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章 体制与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875
颗粒名称:
第四章 体制与管理
分类号:
F326.4
页数:
3
页码:
281-283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渔业体制与管理情况包括渔业体制、渔政管理、渔港监督。
关键词:
石狮市
渔业体制
渔业管理
内容
第一节 渔业体制
境内的渔业经济体制,历史上以分散的家庭作业船经营为主。解放前,渔业资本家们有较大型船网工具和生产资金,雇佣数量较多的渔工,靠剥削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少数渔民占有一些生产资料,如舢舨或■、钓具,以家庭为单位经营或与其他渔民合伙经营。大多数贫苦渔民仅有简陋网具,只能租船生产,或被雇佣当渔工。渔工不占有生产资料,依靠劳力生活。大多数海洋捕捞渔工为外来劳力。
解放后,废除剥削制度。1950年梅林、东埔、祥芝等渔村组织渔民协会。1953年祥渔后斗尾蔡志向组织海洋捕捞渔业互助组。次年,祥芝、永宁、蚶江等地组织互助组发展集体生产。1955年实行渔业合作化,由于生产资料归集体,劳力常年结合,做到工具和劳力统配,经济统筹,产品销售和收益分配统一管理,并有一定公共积累,有计划经营,扩大再生产,合作社比互助组更显优越性。如东店渔业社151户904人,定置网14,小钓11条,运输船2艘,年产量1600吨,比互助组时增收1.65倍,劳力人均净收入增1.2倍。1958年人民公社化,渔业生产合作社实行联合,强调“一大二公”,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实行“五定”(定产量产值、定劳力、定工具、定成本、定工分),存在严重的平均主义。不久,多数改为“按产值记工分”和“比例分红”形式,劳动计酬同生产成果直接结合,有利于调动渔民生产积极性。但因渔业生产不稳定,队与队之间产量高低悬殊,分配不能体现合理公平,按劳取酬。1961年体制下放,把规模过大的社队适当划分为以大队和小队两级核算,部分改为生产队核算,分配上采取“三包一奖赔”(包产量、包产值和包成本、超额包产包值指标者奖,不完成者赔),“按产值计工分”或“比例分成”等形式。
1980年祥芝公社东埔渔业大队首先实行股份合作制。1984年渔区全面实行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渔民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主要有集体经营、联合体经营和私营3种经营形式。1987年底各渔业村实行股份制的占98.5%。股份制主要有4种形式:均等投资,股份所有,民主管理,按劳分配;合伙投资,股份所有,雇工经营;以资代劳,劳资合股,联合经营;独自投资,船主所有,雇工经营。其中第四种为海洋捕捞业中主要经营形式,占80%以上。小型作业渔船和养殖业采取家庭个体经营形式,还有合伙投资经营。
石狮市养殖业中,还有全民所有制的单位,如国有金定鸭原种场养殖场、奈清水库养殖场等。1990年后出现中外合资及外商投资创办的养殖企业。
加工厂、造船厂、网线厂、机械厂、饲料厂等水产后勤企业经营体制主要有5种形式:全民企业,资产产权为国家所有,企业拥有自主经营权,自负盈亏;村集体所有企业,由村集体投资创办,再由个人承包经营;村集体与个人合股联营企业,收益分配按股份比例分红,债权债务按股份比例承担;个人合伙投资股份企业;个体独资经营企业,一般实行雇工经营和月工资制。石狮渔区后勤企业绝大部分实行第五种经营形式。
第二节 渔政管理
一、管理机构
1980年,蚶江、祥芝、永宁人民公社成立渔政管理站,归属晋江县水产局。1989年6月1日成立石狮市渔政管理站,下辖蚶江、祥芝、永宁渔政站,隶属市经济局。1990年元旦成立石狮市渔业办公室,与渔政站合署办公,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管渔业生产与渔政管理。1996年4月后改隶属于市农业办公室。1997年渔政站、渔业办公室共有干部、工人10人。
二、渔政业务
1987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福建省人民政府相继颁布《福建省水产资源繁殖保护实施细则》。1989年渔政管理站成立后,开展宣传贯彻渔业法活动,普及渔业法规,提高渔民保护水产资源积极性,同时负责维护海洋和淡水水域的渔业权益;保护渔业生产环境,负责珍稀水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协同环保部门查处渔业水域污染事件,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处理渔业生产纠纷。
1989年经审核、发放海洋渔业捕捞许可证的船897艘,办证率90.15%。1990年开始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1993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通知,暂停征收渔业资源增殖保护费。1994年恢复审核发证的渔船1063艘,占88.07%。1997年全市机动渔船1207艘,办理年度审核发证的渔船1063艘,占88.07%;征收渔业资源增收保护费951003元。
第三节 渔港监督
1954年,蚶江、石湖、祥芝、梅林等港澳因外来及本港外海船舶较多,设边防检查站,配备2名专职检查人员;古浮、东埔、东店、厝上、沙堤等港澳,本港外海船舶较多,配备专职检查人员;水头、深埕、下宅、永宁、外高等港船舶多属内海或季节性或养殖用船,配备兼职检查人员。
1991年5月正式成立石狮市渔港监督站,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泉州渔港监督处。1993年2月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泉州渔港监督处石狮渔港监督站,1997年有干部、职工5人。
渔港监督是对渔船执行国内外港航法规,对渔船船员依法实施监督管理,办理渔业船舶注册登记,负责渔业船员考试发证,调查处理沿海水域渔业船舶之间及渔港水域内船舶之间交通事故,监督渔港船舶排污,处理污染渔港事件,监督管理渔港岸线、码头及其附属设施的使用、维护和建设,审批渔港及水域内各项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及危险货物装卸作业,依法征收港航规费,对涉及渔业船舶安全或航行作业有关的船用产品进行监督检验,签发船用产品证书,接受申请办理有关渔业船舶鉴定、公证检验业务。1991~1997年共办理渔船注册登记1433艘、船员考证250人;调查处理渔港交通事故41起;查处污染水域的卖油船49艘。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