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水产品加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872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水产品加工
分类号:
TS254.4
页数:
4
页码:
274-277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石狮市水产品加工情况包括腌制加工、干制加工、冷冻加工、熟食加工、药用保健品加工、主要加工企业等。
关键词:
石狮市
水产品
加工
内容
古代,渔民用盐浸、腌制鱼虾干品。解放前,渔区鱼获物大部分卖给“鱼寮户”、鱼行,少量加工鱼干,除盐浸、腌制、炊煮、晒干外,还有酒糟制品。至50年代,仍沿用“一把刀一把盐”的传统加工方法,主要加工小杂鱼和其它经济鱼,如带鱼、墨鱼、鱿鱼、鲨鱼、鳗等。祥芝、东埔、东店、沙堤、梅林水产品购销站都建干、咸仓库和晒埕,还配有炊煮炉等加工设备,加工咸、干制品和油、虾油,在渔汛季节雇请临时加工人员最多时达200余人。1968年,仅东埔收购站在旺季时一天收购加工350吨。1971年东埔、东店、祥芝收购站还推广使用“流水灶”,工效提高6~9倍。
1978年后,群众性个体户、合伙办场等多种加工形式迅速发展。随着水产品加工厂、场的增加,规模的扩展,相继引进新的设备和技术,加工水平也不断提高。除炊、晒干、冷冻加工外,引进熏烤加工。1980年祥农大队引进紫菜半自动化加工设备和技术,紫菜干制品纯净、色泽美观、味道香甜,经过复制加工包装成精品,价值提高6~10倍,产品畅销海内外。1983年祥芝镇祥渔村成立渔工商运联合公司,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精心加工的目鱼干、鱿鱼干获全国首届水产品展销会优质产品奖。此外,还组织520个加工专业户,2100个劳力参与小杂鱼加工,将过去任其霉烂变质的小杂鱼加工成鱼千制品,提高经济效益,年增收160多万元。同时祥农、祥渔村加工酶香鱼供外贸出口,多创外汇。1985年祥渔村与外商合资创办水产开发企业。1986年祥农村从日本引进自动紫菜加工机组生产线,每年生产加工紫菜干品30吨,由粗加工向精加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1986年祥渔、祥农等村还相继兴建罐头厂,生产鱼罐头食品。1987年创建祥芝水产食品开发公司,加工生产烤虾、烤鱼片等。至1988年全市有水产品咸淡干仓库9301.1平方米,晒埕25790.01平方米,加工场地8541.64平方米,炊煮炉180个。同年还引进鱿鱼自动生产线,生产甜鱿鱼丝小包装系列产品;祥芝水产食品开发公司研制“虾蛄食品”,开发加工烤鱼片、鲜烤虾、烤鳗片、津味黄鱼片等系列产品,畅销国内外。1990年全市拥有水产加工厂8家,年产值10万元以上3家,用于水产加工的水产品8616吨,占总产量的12%。1994年全市拥有产值10万元以上的加工厂9家,日生产能力340吨,产量2065吨,总产值3195万元。1996年全市水产品加工产量77619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比1989年增加4.45倍。1997年全市拥有规模较大的水产加工厂34家,产量21593吨,总产值22730万元。全市水产品加工产量40308吨,总产值40085万元。
一、腌制加工
1955年祥芝、东埔、梅林、东店水产购销站改革带鱼的腌制工艺。腌制带鱼时,逐条顺序排列,层鱼层盐。使腌好的带鱼,不但形态整齐,而且表面清洁、咸度均匀,还保持原色,延长保鲜期。数年时间被指定为调往北京、上海的保供品种。腌制的著名传统产品有咸带鱼、咸目斗(小目鱼)、三矾海蜇皮等。1990年后,祥芝华生水产食品开发公司开发制作了调味腌制品。随着制冰业的发展,冰鲜增多,咸制品减少。1994年全市腌、咸制品1413吨,1997年降至651吨。
二、干制加工
有咸干品、淡干品、熟干品3种。咸干品是先腌后晒干,一般用于不易晒干和熟干的鱼类,也有遇阴雨天气不能晒干或熟干的头足类及其他鱼虾藻类,常见的有威带柳干和咸海带干。淡干品一般选用体型较小或肉质较薄,易于干燥的水产品,常见的并且数量较多的有目鱼干、小什鱼、小带柳、江鱼、紫菜、海带等。熟干品大部分是小型鱼虾贝类,定置区的小什鱼,较大宗的有虾皮、虾仁、鱼干(包括兰圆鲹、金色小沙丁鱼等中上层鱼类)、蛏干、江瑶柱等。1997年加工各类干制品12778吨,产值2亿元。
(一)紫菜加工
1963年,紫菜试养成功后,加工紫菜干品。经切碎制成规格化的圆形薄片。1980年祥农大队的海味公司引进半自动化的加工设备,加工成品,薄而无洞、色泽美观、质量上乘,价格提高5~10倍。1983年紫菜加工品获全省水产品加工包装现场会表彰。1986年后,祥农村引进全自动紫菜生产线,加工紫菜干品,品种多种多样,有圆形菜饼、方形菜饼,复制包装有盒装、袋装、调味冲泡、甜块冲泡、烤熟菜片、夹心紫菜饼干、松菜等系列产品。1996年全市加工紫菜272吨,1997年279吨。
(二)鱼干加工
主要有小杂鱼、鲐鱼、目鱼、鱿鱼干品。1984年祥渔、大堡村加工小杂鱼、鲐鲹鱼等类产品4000多吨。目鱼、鱿鱼经精心加工,体形、颜色、品质上等,味佳质优,祥芝加工的目鱼、鱿鱼干成为省出口标准重点产品。1984年,目鱼干制品获全国首届水产品展销会优质产品奖。1993年由于本地目鱼、鱿鱼资源不足,通过有关进口渠道,每年从国外购进近千吨目鱼、鱿鱼鲜品进行精加工。1997年全市鱼类干制品6601吨。
(三)虾皮加工
50年代末,东店、东埔、祥芝等水产购销站,首创流水灶炊煮工艺。虾皮产品色淡黄而有光泽,体型完整,鲜甜,可以久藏。1971年,东埔、东店水产站建成规格化的流水加工灶,每小时可加工湿的虾皮2吨,工效提高6~9倍,在晋江地区范围推广。石狮建市后,水产站不经营虾皮加工,转为群众性加工、销售。
三、冷冻加工
有大冻片、小冻片、条冻三种。1985年以前大冻片主要有10、15、20公斤规格的冻盘,优点是理鱼快、易脱盘,但是结冻时间长,保存时间短、解冻难、损伤大、损耗率高。1985年以后,为适应市场需要,将高、中档的小型水产品,加工成0.5、1、2、5公斤规格的小冻块,常见的有冻鱿鱼、冻对虾、冻虾仁、冻梭子蟹,冻蛏肉、冻带鱼、冻刺鲳等。1994年全市有冷冻加工水产品5329吨,其中小包装888吨。1997年全市有冷冻加工水产品19244吨,其中小包装1716吨,产值5953万元。
四、熟食加工
70年代,永宁水产加工生产鱼糜制品,有鱼丸、鱼卷、人造鱼翅等。80年代新兴水产熏烤制品,常见的有香甜鱿鱼丝、目鱼丝、酶香鱼、烤鱼片、虾串、鲜烤虾、冲泡紫菜等品种。1983年,祥渔、祥农两村开始生产酶香鱼,并全部供外贸出口。1985年祥芝镇加工紫菜干品,由粗加工到精加工,其系列产品畅销海内外,出口创汇。1986年祥渔村投建水产品罐头厂,生产油炸沙丁鱼、茄汁鲭鱼等鱼罐头。1988年祥芝水产食品有限公司利用低值水产品加工“虾蛄食品”,开发研制烤鱼片、鲜烤虾、烤鳗片、津味黄鱼片等系列产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97年全市熟食加工制品300吨。
五、药用保健品加工
1996年初,石狮市华宝集团公司创办华宝海洋生物化工厂。该厂引进高、中级科技人才,确定“开发海洋资源,发展蓝色产业”的发展规划,与国内著名的科研单位合作建立科研、生产一体化的机制。当年开发甲壳多糖项目投产,产品质量居全国领先地位。1997年6月开发D-氨基葡萄糖盐酸盐、硫酸盐(钾型、钠型)及两种食品级甲壳多糖陆续投产,产品全部出口创汇。当年生产总值2033万元,出口创汇250万美元,创利税600多万元。1997年该厂员工120人,其中高、中级技术人员30多人。
附:主要加工企业
石狮市祥芝水产食品开发公司简介1987年在祥芝码头开发区创建福建省华洋集团石狮市祥芝水产食品开发公司,占地15亩,其中生产厂房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拥有冷冻、烘干、烤鱼虾生产线等机械设备。公司生产能力为:总生产量684吨,其中出口产品340吨;年总产值4223万元,出口创汇137.9万美元,税利750万元。1988~1997年先后开发冻刺鲳、冻魣鱼、烤鱼片、鲜烤虾等1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国内外。低产值水产品加工技术获1991年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博览会银奖;鲜烤虾获1991年全国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会银奖和1994年全国星火科技精品金奖;烤鱼虾获1992年友好观光年唯一指定产品。公司被评为全省乡镇企业规模排名前300家工业企业之一。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