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生产工具与设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86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生产工具与设备
分类号:
F326.4
页数:
7
页码:
255-261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石狮市生产工具与设备情况包括渔船、木质风帆船、木质机帆渔船、钢质渔轮、渔机、渔船主机、甲板机械、张网打桩器、网具等。
关键词:
石狮市
生产工具
渔业设备
内容
一、渔船
石狮沿海渔民使用拖、围、钓、张、刺、敷、掩等多种作业形式,适用于这些捕捞作业的渔船船型繁多。传统的渔船为木质风帆船,俗称木帆船。宋元时期,蚶江、祥芝等地造船业已相当发达。造船业的发展为海上捕捞创造有利条件。明崇祯九年(1636年)祥芝澳(港俗称澳)蔡姓便有大小渔船百余艘。
民国24年(1935年),石狮沿海有渔船253艘,民国36年有渔船221艘。解放前夕,部分渔船被国民党军队劫持到台湾。
1956年石狮渔区组织高级渔业合作社,有渔船544艘。1958年祥芝公社建造拖网渔船1艘(机型4110~60+40PS),渔船开始走向机帆化。60年代,渔船机帆化、渔网化纤化发展很快,延绳钓船转向浙江舟山渔场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1969年沿海渔村有渔船413艘。1976年有渔船645艘。1985年开始改造更新大功率、大吨位木质渔船,并发展钢质渔轮。1988年全市有渔船1520艘,其中机动渔船1355艘。1996年有渔船1833艘,其中钢质机动船191艘。1997年全市渔船增加到1844艘,比1976年增加1199艘,其中钢质渔轮233艘。
(一)木质风帆船
卡网(大缯、牵缯)拖网渔船卡网是石狮沿海典型的风帆船拖网作业船。分布在祥芝、东埔、东店、厝上、沙堤、梅林等村。渔船载重20~30吨,船艉窄、中间宽、吃水深,备有中、头帆和插花。5~7级风可作业,8级风可航行,适用于闽中渔场、东碇渔场和浙江的象山、大陈、洞头等渔场。1960年入选《福建省渔船图集》,列为福建省大型拖网优秀船型,其代表船总长19.8米,船宽4.2米,型深1.4米,吃水1.1米,排水量34.4吨。
算网渔船分布在祥芝的东店、厝上、深埕、永宁的沙堤等村。渔船载重2吨左右,属单船有囊围网。渔船总长7.27米,龙骨长4.45米,中宽2.42米,深0.9米,吃水0.61米,单船单桅橹2支。作业海区为乌丘至东碇一带渔场,水深40米以内。
摇缯(围缯)围网渔船分布在祥芝、永宁。渔船载重为■母1.5吨,■仔1吨。■母和■仔长分别为5.45米和4.55米,龙骨长4.55米和3.64米,中宽2.42米和1.82米,型深0.9米和0.76米,吃水0.61米和0.45米。适于近内海沿岸渔场作业。
铎仔网渔船分布在梅林村。渔船载重1吨左右,属单船有囊围网渔船,适于近岸内海作业。
退缯(网艚)定置网渔船分布于祥芝、东埔、伍堡、东店、厝上和沙堤等村。船体总长12.9米、宽2.7米,龙骨长9.39米,型深1.2米,吃水0.76米,载重5吨。作业渔场为祥芝、永宁定置作业区,水深20~60米。
门网(内定置网)作业船分布在蚶江村。船长6.67米,龙骨长4.8米,中宽2.12米,型深0.91米,吃水0.61米,载重1.5吨,无桅无帆,橹1支、桨2个,使用无翼张网(企桁网)。
刺网渔船(含小型钓船)分布在蚶江、祥芝、永宁等沿海渔村。无专业性渔船,一般为算网渔船和小钓渔船兼作流刺网;小型钓船以单船小船、舢舨或竹排为作业渔船。
大排钓艚分布在蚶江的锦江、玉湖、蚶江、水头和祥芝的祥渔、古浮、东埔、伍堡、东店,永宁的梅林、港边等村。载重40~50吨,带5~6条舢舨,为一级钓艚,8级风可航行。船体总长22.5米,宽5.12米,深1.29米。
(二)木质机帆渔船
1958年,祥芝公社首次建造60马力的机帆拖网渔船1艘。1969年灯光围网作业试验成功,东埔、祥芝相继发展120~135马力的机帆灯光围网船。1969年定置作业试安装40~80马力的机帆船获得成功。当年石狮沿海有机帆船28艘。1960~1975年,木质机帆渔船的船型基本保持“以帆为主,以机为辅”,沿袭原各种作业风帆渔船船型,或只在动力安装部分作不规范的局部改型。1976年有机帆船260艘。
197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造船办,指导各地机帆渔船改型、定型工作。石狮机帆渔船改型的基本特点是:改“倒八字”艉型,取消坠洞;改滔浪板状艏为具有艏柱的尖形艏,加深吃水;改探插舵板为普通不平衡平板舵;改舵牙人力操纵为舵机操纵,增设驾驶桥楼,取消头桅,缩短主桅。部分渔船全部仿小渔轮型,取消桅帆。80年代以后,木质机帆渔船基本仿渔轮型。通过变革与不断改进,石狮市的渔船船型已逐渐能适应生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新一代渔船。至1997年底,已拥有海洋机动渔船1556艘,53792吨,212555马力。
(三)钢质渔轮(机轮拖网渔船)
1985年4月,祥渔村委托福建省渔轮修造厂建造FJ814型198.45千瓦(270马力)钢质拖网渔轮2艘。船体总长31.50米,宽6.80米,型深2.6米,载重70吨。1986年,祥渔、东店、梅林村又相继建造39对钢质拖网渔轮,其中有270马力、450马力、570马力。1990年后,石狮市钢质渔轮发展较快,至1996年拥有钢质渔轮191艘。1997年钢质渔轮达到233艘。
二、渔机
(一)渔船主机
60年代,石狮沿海渔船开始使用柴油机。作业渔船基本选用上海、宁波、无锡等地产的135、110系列柴油机,主机功率分别为40、80、100、120马力。1970年后,载重30吨位以下的机帆渔船一般安装功率60马力以下的柴油机,共有14个马力档次,机型有195、295、2110、4110、3110、2135、1105等,以上柴2135、无锡4110、大连2110、内蒙古1135机型为主。功率80马力以上的机型有135、E150、160等系列柴油机,以上柴4135、6035,潍坊6160和上柴4135增行程、6135增行程,潍坊6160增压,福机6E135、4E135和南通4135机型为主。
1980年后,渔轮主机功率随着船型增大而增大,并注重选型,逐步规范。拖网渔船选用6E135CB-1,6E150(250马力),6160A-B(250马力),6180C-1,6135ACB,6100A-2(185马力),8E150(270马力)机型。1985年后,随着渔场向外海扩展,部分渔船安装3台主机,450马力(3×150)和570马力(2×150+270)。1990年钢质渔轮开始安装6300柴油机(单机600马力)和重庆中外合资生产的355、432、592马力的康明斯产品。灯光围网渔船安装6E135CB-1和6160A-B型为主。
(二)甲板机械
绞车1960年以前,起锚和曳网均用人力绞车。1960年后在绞车上加滚珠轴承并配合滑轮组,用于起吊渔货、小船及升帆。
立式绞网机(起网机)安装在大、中型机动渔船上,用于绞绳、吊网及各种起重工作。90年代拖网渔船、灯光围网船普遍使用。
(三)张网打桩器
1983年祥芝渔业大队研制张网打桩器,用来代替旧式“斗”器具,由重100~150公斤的使锤和长3.5米的使锤导管及支架组成。使锤引索由绞网机绞引,10~20次即可完成一根木桩,即节省劳力,又提高桁位准确度,减少气候条件的限制,已普遍推广应用。
三、网具
石狮的海洋捕捞业网具种类繁多,主要分刺网类、围网类、拖网类、张网类、插网类、敷网类、掩网类、钓渔具类和杂渔具类,共9大类25小类。
(一)刺网类
刺网是沿海传统生产网具。依作业方式分为:流刺网、定置刺网、围刺网、拖刺网4类。石狮市以流刺网为主,定置刺网甚少;依结构特点可分为:单层刺网、多层刺网、混合刺网和框刺网4种。除上述两种分类外,石狮市渔民习惯上依主要捕捞对象划分,如马鲛镰、白只镰、鳓鱼镰、■镰、虾镰、蟳镰等,另外还有称天地镰、三重镰、散脚镰。1997年全市有刺网类渔具8680片。
(二)围网类
围网类属于过滤式的渔具,石狮市围网类渔具有灯光围网和算网。
灯光围网1965年祥芝渔业大队改造2艘敲■渔船进行灯围试验,由于渔船无动力未
能成功。1969年东埔渔业大队推广成功。1983年福建省水产厅扶持发展灯光围网。1985年后,网具加大,推广安装舷侧滚筒式液压起网机。随着渔船主机功率的增大,开始对灯光围网网具进行改造,使用主尺度为250米×168.8米。主要在闽南一台湾浅滩渔场和粤东渔场生产。
算网属有囊围网,是传统的渔具。主要分布在祥芝、永宁等地。算网昼夜均可作业,80年代成为小机廉钓船重要的渔具之一。
(三)拖网类
石狮渔民使用的拖网有俗称单拖、双拖、卡网(牵缯)、虾拖、电拖、电虾拖、大网拖(地拖网)等类型。
双拖网即对船拖网,又称双船拖网,是主要传统渔具。1949年梅林澳最盛时有49对。70年代以来,随着渔船向机械化发展,网具有较大变革,学习上海渔捞公司的网具结构,设计适合各种马力的网具。1981年祥渔村蔡友平等设计4片式菱形拖网,经完善后其主尺度为100米(500目)×63.24米,上纲34.6米,采用4片剪裁法,网轻拖速快,网口高,捕游速快的鱼类效果较好,很快推广。80年代中后期,梅林村吸收惠安、祥渔等地拖网优点后,设计的网具捕底层鱼效果更佳。1981~1986年,祥芝祥渔科技站设计试验,小冲角4片式系列菱形疏目拖网获得成功后普遍推广。1984年祥渔、梅林村引进南海水产研究所的水动力浮子。1990年祥渔又仿照大连海洋渔业公司的大目拖网,同时对江苏的圆口拖网和上海的变位拖网推广试验。
单拖网网形似对拖网,靠两块网板完成网具的水平扩张。1986年后单拖网发展较快。因是单船操作,网具较小,操作较方便,适宜在底质砂砾的渔场生产。1997年全市有单拖网3949张。
虾拖网石狮渔民使用单船虾拖网。1983年蚶江大队渔民利用传统手抄缯的改进型网具在泉州港湾一带拖捕虾类。1984年开始使用小型桁7杆拖网渔具。1987年东埔村渔民引进12米三囊桁杆虾拖网,随后桁杆虾拖网迅速发展。1997年全市有虾拖网具905张。
(四)张网类
祥芝渔民在南宋时期就已使用张网(定置网)渔具。解放后张网是主要渔具。定置网主要有退缯、栓桁、四角框3种。四角框因影响航道和渔场,50年代已禁用。1957年祥渔大队参考湄洲岛张网结构,对旧式网进行改进,网口周长57.2米(260目×22厘米),翼长15.96米,网身囊长24.63米,上下纲各35米,但由于质量问题,1959年停用。1966年祥芝、东埔试验国产维尼纶网,张网的网型与苎麻网网型一样,使用后增产,但因成本高,后改用胶丝网。1983年张网选用网口周长73米,总长49.67米,上纲长41.6米的缯网具。1984~1986年经试验后选用疏腹网,规格为网口周长75米,总长52.17米,上纲43.68米。1997年全市有张网渔具2277张。
(五)插网类
插网类渔具属海洋定置网的一种类型。这类网具是利用竹竿或木杆将网具插立在海滩上,形成长带形网壁,以截拦涨潮时游到岸边浅滩鱼虾的归路,待退潮时拾取渔获。插网类渔具根据网具敷设和作业特点又分为固定插网、拦网和起落网3种。石狮渔区插网类渔具有固定插网(吊乾、兴大篙)、拦网(比固定插网小,每潮均可依渔获情况变换地点)两种。
(六)敷网类
有岸敷网和船敷网两种。岸敷(举缯)主要捕捞近岸浅海小型中上层鱼类,是传统副业生产渔具。船敷有敲■网,灯诱鱿鱼、鳗鱼网等。敲■网是根据大黄鱼习性,利用声响驱集入网后捕获。60年代禁用。鳗鱼网是季节性捕捞鳗鱼苗的渔具。鱿鱼网形似粪箕,1984年网口宽27米。1995年后,进行渔具改革,网口宽度为80~120米,绞丝制。1997年全市有敷网具350张。
(七)钓鱼具
石狮沿海渔区,古代近海有手钓、竹篙钓、钩钓等,外海主要是延绳钓,手钓有鱿鱼手钓、石斑鱼手钓。延绳钓是海洋捕捞钓鱼业的主要渔具,有带鱼单钩延绳钓(俗称白鱼滚)、鳗鱼单钩延绳钓(俗称鳗鱼滚)。1988年全市有钓具1605笞,1997年有1375笞。
(八)掩网类
掩网类渔具在石狮仅有一种,俗称手撒网、手网。是一种从上而下翠捕鱼类的圆锥小型网具。一般在近岸单人作业,是渔农民季节性副业生产的一种渔具。60年代后被自然淘汰。
(九)杂渔具
石狮的杂渔具有耙刺、鱼笼等。耙刺是用于捕获埋在沙泥中贝类的渔具。还有捕捞栉江瑶贝的九齿耙、弧型齿挟耙、直角型齿挟耙、深海挟耙等。鱼笼以诱捕具有钻穴习性的鱼类为主的渔具,有圆形、四方形2种,用于捕捞螃蟹、香螺、石斑鱼等。四、助渔导航仪器
(一)探鱼仪
1975年沿海渔船开始在灯光围网作业渔船上推广使用厦门渔具厂生产的东方红一ⅢⅢ型探鱼仪。1987年部分渔船使用南京与挪威合作生产的新吉波603型垂直探鱼仪或厦门经济特区生产的C2Y-3B鱼群探测仪。1996年全市渔船拥有各类探鱼仪450多台。1997年全市共有各类探鱼仪576台。
(二)定位仪
1980年开始推广使用定位仪。1985年普遍使用。主要机型有厦门水产学院生产的DXS-B型双曲线时差定位仪(芳兰A系统接收机),烟台海洋渔业公司生产的RK-100型定位仪(罗兰接收机)。1995年后,定位仪被淘汰,由卫星导航仪取代。
(三)卫星导航仪
1990年开始使用全球卫星导航仪,主要有日本产光电GDS-982型,北京产光电KGP-911型和KGP-50,KGD-70,GDS-65型全球卫星导航仪,还有日本产彩色三合一卫星导航880型、660型。1996年全市共有渔业卫星导航仪1070多台,其中彩色三合一卫星导航仪700多台。1997年增加到1207台,其中彩色三合一卫星导航仪780台。
(四)电信设备
1980年渔船推广使用超短波小型对讲机、单边带无线电机。1990年后使用雷达等导航通信设备。雷达有日产古野1831型、古野1941型、JBC-2144型;超短波小型对讲机有上海产红灯747,泉州产ND-M700+AT-120GAIFIC-M735+MN-100型,通讯距离可达3704公里。1996年全市渔船有雷达50多部,单边带无线电话600多台,超短波对讲机2300台。1997年全市雷达70台,单边带无线电话700多台,超短波对讲机7500多台。
(五)通信网络
1958年蚶江公社的锦江渔村设短波电台,主要用于转场钓船在生产中通报渔情、灾情。80年代初期,祥芝公社祥渔大队从广东引进拖网船,随船引进小型对讲机,在祥芝澳范围内开展船与船的通信联络。1983年在东埔、梅林等渔村设岸台,各岸台与本澳渔船组成小网络,并定时与船台联络,通报渔区气象、渔情和灾情。1986年部分渔船和祥芝等岸台先后购置150瓦单边带电台,并部分加入全省性的信息联络网。90年代,石狮渔区设24小时全方位服务信息中心,为渔船提供产、供、销及安全等信息服务。1997年8月,全国近海渔业安全救助通信网共设121座岸站,其中祥渔站在祥渔信息中心站403台安装调试成功,加入全国安全通信网,为渔船提供遇险报警、求救、气象预报、选呼、群呼等业务。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