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水产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8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水产资源
分类号: F326.4
页数: 2
页码: 252-253
摘要: 本文记述的是石狮市水产资源情况包括水域、海水、淡水,生物资源、海水生物、淡水生物。
关键词: 石狮市 水产资源 渔业

内容

一、水域
  (一)海水
  石狮市面临台湾海峡,海岸线长67.6公里,沿岸海区属闽中渔场,因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降雨集中,水温、盐度适宜,构成海洋水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生长的生态环境。1997年石狮沿海1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面积6109公顷,滩涂面积2076公顷,其中宜养浅海面积3053公顷,滩涂面积793公顷。
  (二)淡水
  湖清代,石狮有龟湖、赤湖、后湖,湖塘附近群众有采捕塘鱼习惯。赤湖、后湖何时填平无可查考;龟湖于1963年被填平成农垦地,至1997年基本成为基建用地。
  水库、池塘1958年后,境内相继兴建水库、山塘,较大的有奈清、莲湖、院后、塔山、灵秀山、龙穴、青莲等水库。其中奈清水库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其余为100万立方米以下。此外还有池塘9.5公顷,河沟面积21公顷,大井10公顷。1983年境内共有淡水面积295公顷。1988年后,随着经济建设及农业生产的需要,池塘、河沟多数已填平被用做房屋、道路建设用地;有的水库作为自来水蓄水之用不宜养鱼。至1997年淡水宜养面积只有116公顷。
  二、生物资源
  (一)海水生物
  石狮市沿海区域及附近渔场处于外海高温高盐暖水和沿岸低温低盐冷水团交汇处,是南来北往鱼群必经之地,形成多种经济鱼虾类索饵的良好场所,所以生物品种繁多。沿海水生生物种类有近千种,其中经济鱼类215种,常见的有100多种。
  鱼类带鱼(俗称白鱼)、大黄鱼(黄瓜)、小黄鱼、翼红娘鱼(角仔)、青带小公鱼(白江)、赤鼻棱鳀(赤鼻)、金色小沙丁鱼(鳁鱼)、兰圆鲹(吧哴)、脂眼鲱、鲐鱼(花铅)、日本鳀鱼(乌江)、大甲鲹(铁甲)、真鲷(加力)、二长棘鲷(魬仔)、红鳍笛鲷(红鰽)、红鳍裸颊鲷(龙尖)、马鲛、石斑鱼、金线鱼(笔香)、杀尾绯鲤(红娘)、短尾大眠鲷(方丰、海连)、方头鱼(腊轮)、鳓鱼、鲨、鳐、魟、竹荚(大目鳀、大目孔)、圆腹鲱(小
  嘴鳁)、燕尾鲳(白鲳)、乌鲳、刺鲳(肉鱼)、四指马鲅(午仔)、犀雪(秋公)、鲻鱼(乌鱼)、扁舵鲣(铅锤)、棘头梅童鱼(梅仔)、鮸鱼、海鳗(鳗鱼)、黑鲷(黑格)、长蛇鲻(狗母)、鲬鱼(牛尾)、海鲶(成鱼)、三线舌鳎(贴沙)、黄■(薄■)、眼镜鱼(牛皮刀)、绒纹线鳞鲀(迪仔)、马面鲀(剥皮鱼)等。
  头足类曼氏无针乌贼(墨鱼)、中国枪乌贼(鱿鱼)、杜氏枪乌贼(锁管)、莱氏拟乌贼(精瓶)、真蛸(章鱼)、短蛸(石拒)等。
  虾蟹类日本对虾(九节虾)、长毛对虾(红虾)、鹰爪虾(土九虾、厚壳虾)、中国毛虾(虾皮)、毛扇虾(虾蛄)、龙虾、斑节对虾(花虾)、红星梭子蟹(三点仔)、远海梭子蟹(花蟹)、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红膏蟳)等。
  浅海滩涂的主要生物有1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人工养殖及野生资源较常见的贝类有:褶牡蛎、缢蛏、花蛤、泥蚶、文蛤、近江牡蛎、江瑶、西施舌、翡翠贻贝、紫贻贝、鸭嘴蛤、泥螺、马蹄螺、竹蛏、鲍鱼、扇贝等。藻类有:坛紫菜、海带、石花菜、■苔、赤菜、铁钉菜、鹧鸪菜、江蓠、鼠尾藻等。虾蟹类有:毛虾、对虾、龙虾、斑节对虾、梭子蟹、锯缘青蟹等。还有鲎、紫海胆、水母、沙蚕等。
  (二)淡水生物
  野生鱼类常见的野生鱼类有斑鳢、月鳢(孤呆)、胡子鲶(土萨)、泥鳅(胡溜)、鳡鱼(竹鲈)、鲹条(许梭)、溪鳁;少见的有斗鱼(丁斑)、鳗鲡、黄鳝(田蔡)等。
  养殖鱼类传统养殖鱼类有鲤、鲫两个品种。从60年代末开始养殖青、草、鲢、鳙4大家鱼。80年代引进的新品种有:非洲鲫鱼(包括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福寿鱼、吴郭鱼)、彩虹鲷(红色罗非鱼)、革胡子鲶(埃及土萨)、美国白鲳、露斯塔鲮(鲮箭鱼)、团头鲂(武昌鱼),还有从海水鱼苗驯化的鲈、鲻(乌仔鱼)。
  其它生物罗氏沼虾(大脚虾1996年开始从外地购苗试养)、青虾、中华翔毛蟹、扁蟹、古巴牛蛙(1987年引进)、甲鱼(鳖)、大头龟等。贝类有田螺、河蚌、黄蚬等。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