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森林资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85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森林资源
分类号: S788.1
页数: 2
页码: 233-234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狮市林业森林资源内容包括了,面积蓄积量、林木种类及其分布、林区分布等情况。
关键词: 石狮市 林业 森林资源

内容

一、面积蓄积量
  1950~1962年,石狮境内开展群众性植树造林。1962年,森林覆盖率从1952年的1%增至2.1%。1963~1978年,实行封山育林,禁止乱砍滥伐,大搞沿海沙滩荒地造林。1978年,森林覆盖率增至5.2%。1979~1987年,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实行林业“三定”,由以前保国营、扶集体、限个人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大办林业。在千家万户绿化荒山荒滩的同时,林业联合体及专业户承包造林。
  1988年,石狮市有林地面积20790亩,林木总蓄积量72223立方米。1988~1997年,市政府制定造林优惠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因地制宜,因类设防,营造防护林,发展经济林;提供造林苗木经费,鼓励群众植树造林。实施绿化工程,大搞“四旁”植树绿化,严禁乱砍滥伐。至1997年,全市有林地面积31110亩,林木总蓄积量95781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4%。
  二、林木种类及其分布
  石狮境内有针叶林、阔叶林2种。
  针叶林主要树种为马尾松、湿地松。湿地松于1986年从东山县赤山林场引种在石狮境内的祥芝、永宁沿海防林内侧一带种植,幼龄生长差,中龄表现优势,可推广种植。马尾松分布在沿海内陆地带,海拔100~500米的丘陵台地。为人工林及人工促进天然更生,是薪炭林及水土保持林。
  阔叶林主要树种为台湾相思树、木麻黄、柠檬桉。1988年,从安溪县、南安县引进毛荆相思,在宝盖山、灵秀山种植,表现一般。台湾相思遍布丘陵台地、沿海一带及公路两侧,适应性广,生长好,萌芽力强,是薪炭和水土保持理想树种。木麻黄分布于沿海沙滩及农田防护林带,是防护林的主要树种。其生长迅速,抗风力强,能防风固沙,提供燃料用材,是造林绿化及沿海防护林体系的先锋树种。柠檬桉分布在村旁及农地的小块片林带。其特点是速生,但要求立地条件高,只能作村旁绿化。
  三、林区分布
  沿海防护林区位于沿海风口一带,包括宝盖镇上浦、雪上,蚶江镇水头至大厦,祥芝镇古浮至深埕,永宁镇新沙堤至西岑、前埔一线,计70个行政村,总面积16.22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1.59万亩,占总面积9.8%。沿海防护林区土壤为风沙土,土质薄、沙化,水利灌溉差;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0.2℃;年平均降水量911~1050毫米;属风口突出部的村庄有祥芝、古浮、石湖、新沙堤、深埕、梅林、港边等,面向台湾海峡,常遭台风长驱直入袭击,造林难度极大。主要树种以木麻黄为主,其次是相思树、柠檬桉、湿地松、龙眼、柑桔、葡萄、红树林秋茄、杂果。
  水土保持林区位于境内宝盖山、灵秀山一带24个行政村,总面积70693亩。其中有林地12794亩,占该区总面积18.1%。水土保持林区属沿海内陆部分。宝盖山海拔209.6米,灵秀山海拔174.4米,是全市地形最高点。土壤多为砖红壤性红壤,表土层常被侵蚀,土层浅薄,土体呈现粗化骨质,是主要林业用地土壤类型,年平均气温为20.4℃,年降水量10001100毫米。森林植被较为丰富,人工营造的树种主要是相思树、木麻黄、马尾松、柠檬桉、毛荆相思、龙眼、柑桔、蜜柚及少量的油柰。四旁树有银桦、柠檬桉、南洋衫、银合欢、樟树、榕树、麻楝、苦楝等。
  经济林区经济林分布在灵秀镇容卿、彭田,宝盖镇前坑、塘后,永宁镇前埔、后杆柄、新沙堤,蚶江镇厝仔,祥芝镇厝上、洪厝、港前、谢厝一带。经济林树种主要有龙眼、柑桔、葡萄、石榴、蜜柚、荔枝以及少量的桃、李、余甘。1988年,全市经济林面积334亩。1997年,增至6325亩,占全市林业用地的20.33%。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