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粮油购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813
颗粒名称: 第九节 粮油购销
分类号: F724;F714.1
页数: 4
页码: 153-156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狮市的粮油购销、粮食、销售、农村统销、渔民销售、油料、等情况。
关键词: 粮油 购销 石狮市

内容

一、粮食
  (一)购进
  石狮为缺粮区,历来粮食大部分依靠外地调进,供应民食。民国时期,境内粮商达80余家,碾米厂4家。粮价随着政局的动荡不时暴涨,一些粮商囤积居奇、牟取暴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石狮粮食仍然是自由贸易,人民政府在石狮设立贸易公司营业处经营粮食,并从外地调进粮食,稳定市场粮价,安定百姓生活。
  1953年11月,石狮境域实行粮食统购统销,配合宣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实行自报与评议的办法,对农户核定征购任务。1954年执行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福建省粮食计划收购暂行办法》,实行余粮多者多购、少者少购、无者不购的原则。1955年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省人民委员会《关于粮食定产、定购、定销工作指示》及《福建省农村统购统销实施细则》,在石狮进行粮食“三定”试点,确定农村定产、定购、定销的“三定”政策,当年石狮定产222.47万斤、定购21.72万斤,定销30.08万斤;祥芝定产62.21万公斤,定购2.46万斤、定销53.32万公斤;永宁定产117.71万公斤,定购4.11万公斤,定销99.83万公斤;蚶江定产304.94万公斤,定购57.56万公斤,定销76.80万公斤。1955~1956年进行个别调整,永宁定产127.38万公斤,定购3.28万公斤,定销161.33万公斤。1957年石狮粮站统购粮食476.50万公斤。1958年国家对余粮、缺粮、自给社队实行包干。由于“大跃进”的浮夸风,出现粮食大征购,包干未能实施。
  1955年起,粮食征购实行“一定三年”政策,后又改为“一定五年”,实行至1978年。在此期间,正值“文化大革命”,粮食工作遭受严重干扰,但粮食干部职工仍然坚守岗位,开展征购,确保社会各项用粮需要。1983年始,国家允许国营、集体或个人经营粮食,结束1953年以来由粮食部门独立经营的单一流通体制。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实行合同定购。每年春耕前将定购通知分送到户。石狮定购任务为30.5万公斤,占粮食总产量的0.12%。每50公斤稻谷奖售油2.5公斤、化肥12.5公斤,直延续至1988年。1989年议购粮食1925万公斤。1990年起,改合同定购为国家定购,并兑现三挂钩,即平价化肥、柴油和发放预购定金。1991年8月1日起,在全省率先实施粮价全面放开,全市实行统一价,粮食经营全部推向市场,同时建立市级粮食专项储备1025公斤,每年由财政列入预算100万元建立粮食风险基金,连续3年,计300万元,哪年动用哪年补足,并设立社会保障基金15万元,用于社会救济和救济贫困、解决五保户、困难户的生活困难。1992年取消国家定购任务,改为计划收购,每年收购50万公斤,议购3136万公斤。1996年元月始,粮食政策性与商业性经营分开,实行两条线运行。至1997年,年计划收购量仍为50万公斤,议购3233万公斤,从外地调进1458.8万公斤,以保证军需民食,满足市场需要。
  (二)销售
  1.城镇粮食销售
  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校教职员工、企事业单位的干部、工人的口粮实行计划供应,每月由单位编送用粮计划。镇区居民口粮采取自订用粮计划、组织民主评议,由居委会造册按人口核定数量发证指定粮站购粮。不分大小人口,每人每月供应大米12.65公斤。对机关、学校、团体、企事业单位人员通过核实,发给集体购粮供应证。
  1955年11月始,实行按人分等定量供应。分特重体力、重体力、轻体力、脑力劳动、居民等5大类,按户发证,设有4个门市部定点供应。1956年供应5.8万公斤,1957年供应44.18万公斤。1959年起,国家粮食减产,为节约用粮,度过灾荒,除10岁以下儿童定量标准不变或降少外,一般都降低1~2公斤。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降至11.5公斤。1964年,国家经济状况好转,恢复原标准。
  石狮建市后,每人每月供应标准分为4等9类,工人中特重体力劳动25公斤,重体力劳动17.5~20公斤,轻体力劳动14~16公斤;脑力劳动14公斤,大中专学生15公斤,居民10岁以上12公斤、7~9岁11公斤、4~6岁8公斤、3岁以下5公斤。石狮每年粮食需求1亿公斤,扣除社会产量3000万公斤,缺口7000万公斤。缺口部分的粮食由国营粮食企业和社会粮贩从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及省内产粮区购进补足,1988年全市供应居民口粮1267万公斤。1990年全市粮食供应1779.5万公斤,缺口1842.5万公斤。1989~1990年供应境内企事业单位商业性和生产性用粮165万公斤。1991年后不再继续供应,由用粮单位在市场自行解决。城镇供应中还有票证供应。票证种类有军用供给票、军用价购票、流动证票、全国粮票、地方粮票(分省票、县票)、侨汇票等。1991年8月1日起,取消市镇居民口粮定量供应。对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采用粮食差价补贴。当年供应粮食2561.9万公斤。1993年销售3043.1万公斤。当年国营粮食部门和社会粮行米市在粮食市场占有率各占50%。1995年国有粮食部门销售粮食占70%。粮油加工能力国有占25%,社会占75%。粮食储存容量,国有占90%,个体占10%,粮仓储备条件国有部门占绝对优势。当年销售粮食4786万公斤。1997年销售粮食1294万公斤。
  2.农村统销
  1953年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后,为缓解农村粮食不足,政府对农村的粮食统销按照“多缺粮多供应、少缺粮少供应、不缺粮不供应”的原则,限量供应缺粮户口粮。1954年下半年按户发证、凭证供应。1955年9月实行粮食“三定”后核定缺粮户数和供应量。1960年石狮境内出现粮荒,每人月平均供应原粮12公斤以下。政府采取果断措施、解散食堂,允许社员经营自留地,基本核算单位下放至生产队、粮食实行征购包干,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至1963年粮食情况全面好转,1965年对缺粮户实行定销。“文化大革命”期间,粮食库存减少,供应紧张,从安徽、河南等地调进大批地瓜干供应,缓解粮荒。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粮食增产、农民收入增加,对缺粮农户仍根据实际继续供应,1989年供应农村粮食492万公斤,1990年供应406万公斤。1991年8月后,农民缺粮由市场调节,国家不再继续供应,但仍然保留救济、救灾用粮项目。
  3.渔民销售
  石狮是主要渔区。实行粮食统购销后,对渔民口粮供应,一部分按市镇定量标准供应,一部分按农村回销供应。按市镇定量供应的渔民每人每月供应22.5公斤、内海渔民17.5公斤、后勤人员14公斤。集体性质的外海渔民每月补贴成品粮13.5公斤,内海渔民补贴8公斤、后勤人员补贴5公斤。1988年外海渔民3643人、集体渔民1109人,内海渔民543人、渔业后勤135人,全年供应粮食150.46万公斤。1990年供应150.1万公斤。1991年内外海渔民5480人,供应粮食156.2万公斤。当年8月起,取消渔民粮食供应,渔民粮食销售全部由市场调剂。
  二、油料
  (一)花生统购
  石狮境内是花生重点产区,多由私人在市场自由经营。1952年始由供销社负责花生收购。1953年实行花生统购,由供销社经营。取缔花生自由贸易。1954年实行评产派购办法,按产量留种后的9095%征购。1955年改由油脂公司经营,采取“二留一比”办法统购,即留种子、留口油,余按95%比例统购。
  “大跃进”时期,大刮浮夸风,上级下达统购任务高于总产量,社队无法完成,只好采取扣除种子全部统购。1961年省委决定执行中央先留后购政策,恢复“二留一比”统购,确定产农口油为花生果5公斤的标准和农村食油只购不销的决定。并采取奖售工业品、化肥及煤饼,鼓励农民多卖花生。1965年,花生统购任务与粮食统购任务同时下达,当年收购13.6万公斤,同时实行超购加价或化肥换购,此办法延续至1984年。1985年实行合同定购,石狮、永宁、蚶江、祥芝乡(镇)花生果定购168万公斤。取消粮油双挂钩、奖售化肥和柴油。1989年购进食油72万公斤。1990年购进244万公斤。1991年取消花生定购,全部推向市场。当年购进147万公斤。尔后,因个体、私营多渠道经营。1992年仅购进79万公斤,1993年购进92万公斤。1996年购进19万公斤。
  (二)油脂销售
  1952年以前,石狮油脂由集市自由交易。1953年始,由供销社按计划限制供应。1955年4月,油脂公司成立,定量供应居民每月每人口油125克。对僧尼、回教徒、高级知识分子、产妇、高温操作工人,除定量外,增加食油补贴(至1986年取消)。对农村中不产油料作物农民的食油,按居民口油标准每人每月供应125克。1960年停止供应。1961年实行农村食油只购不销,由农民自行解决。对于工业、食品业、糕点业等工商行业用油,由用油单位编制计划,经粮食部门审核后,凭证与工商行业用粮同时供应。三年困难时期,居民口油供应标准降为62.5克,1964年恢复原供应标准125克,1965年提高为200克,同年10月起提高为250克。并在国庆、春节两个节日每人各增加250克。1989~1991年销售520.5万公斤,其中,平价销售84.2万公斤。1992~1997年食油销售由市场调剂。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