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人民公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石狮市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8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人民公社
分类号:
F319
页数:
2
页码:
101-102
摘要:
本文记述了石狮市的人民公社、成立、农厂、管理体制等情况。
关键词:
人民
石狮市
公社
内容
1958年8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9月成立石狮人民公社和祥芝红旗人民公社。
石狮人民公社是由石狮镇、龟湖乡、永宁乡合并而成的,原有20个农业社,拥有水田13511亩,农地32029亩。参加公社的户数有15513户,人口66272人,其中农户8828户、人口42376人;劳动力26763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2812人。1961年,社队规模调整,永宁从石狮人民公社分出,成立永宁人民公社,下设13个生产大队,不久又新成立7个生产大队,共有20个生产大队。1964年6月,从石狮人民公社析出成立石狮镇人民委员会,石狮镇与公社一级机构平衡。
祥芝红旗人民公社由原来的13个高级联社,组成农、工、商、运、牧、副、渔相结合的综合性的人民公社,当时祥芝已是闻名遐迩的重点渔村,因此定名为祥芝红旗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户数有9568户,人口46388人,其中农业户6287户,人口30729人;劳动力9207人,其中农业劳动力5043人。1959年,全公社由13个高级联社调整为23个生产大队。1961年6月,祥芝红旗人民公社划分为祥芝人民公社和蚶江人民公社,祥芝人民公社下设13个生产大队,蚶江人民公社下设14个生产大队和1个农场。
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管理体制,施行行政领导、计划生产、劳动调配、经济核算、供给分配等“五个统一”,工农商学兵“五位一体”,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无偿调用,不切合实际的高指标、浮夸风泛滥。1958年10月,宣称公社实行“供给制”,中共晋江县委在石狮人民公社搞所谓“十五包”试点,石狮人民公社从11月1日起实行“十五包”:包吃饭、包菜金、包穿衣、包缝纫、包洗衣、包工资、包理发、包抽烟、包托儿、包读书、包看戏看电影、包医疗、包结婚费用、包生育费用、包死亡埋葬。“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1958年底,石狮人民公社办有“公共食堂”146个,食堂工作人员324人,在食堂吃饭的有65476人,占入公社人口98.8%。祥芝红旗人民公社办有“公共食堂”151个,食堂工作人员968人,在食堂吃饭的有46388人,占入公社人口100%。在公社化中,由于刮“共产风”、浮夸风和瞎指挥,违反客观规律,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1961年,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及时纠正“一平二调”等“左”的错误,调整社队规模,全面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即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集体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单独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适当扩大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停办“公共食堂”,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落实粮食种植面积,减轻农民负担。对以往平调社员的财产、物资和资金,进行清算,组织退赔,有力地调动社员生产积极性。
1964年,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石狮境内各地学习大寨人艰苦创业精神,大搞平整土地,精耕细作,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得到一些发展。但是,在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实行“政治评分”,同时,把社员经营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加以割除,农村多种经营受到抑制,集市贸易受到限制。
1984年10月,石狮境内农村实行政社分开,撤销人民公社建制,建立乡、镇人民政府。石狮人民公社改为石狮乡人民政府,祥芝、蚶江人民公社分别改为祥芝、蚶江乡人民政府,永宁人民公社改为永宁镇人民政府。
知识出处
《石狮市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下限止于1997年。记述了石狮市的历史发展与社会现状,包含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教育、人物等内容。
阅读
相关地名
石狮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