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德化县委关于更快更好地发展德化经济、提前翻番奔小康若干问题的决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735
颗粒名称: 中共德化县委关于更快更好地发展德化经济、提前翻番奔小康若干问题的决议
其他题名: (1992年7月29日中共德化县委七届六次会议通过)德委〔1992〕7号
分类号: D220
页数: 3
页码: 1303-1305
摘要: 此决议是中共德化县委关于更快更好地发展德化经济、提前翻番奔小康若干问题的决议。其中包含: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实现提前翻番、奔小康、实行各种所有制经济并举,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更快更好地发展德化经济、把四大优势的发挥作为更快更好地发展德化经济的主题,科学地做好优势的组合和转化工作,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正确把握住“强化城关,发展集镇、推进东西、共奔小康”的发展策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两手抓,为扩大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关键词: 德化县 重要文献 决议

内容

中共德化县委七届六次全体会议,就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抓住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更快更好地发展德化经济,提前实现翻番、奔小康的若干问题进行认真的讨论,通过如下决议:
  一、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深入学习、全面贯彻邓小平同志谈话精神,是当前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重要任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束缚,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德化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要把清除“左”的思想作为解放思想的突出任务,在防止和反对错误倾向的问题上,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左”。要真正做到用“三个有利”的原则去指导工作、衡量工作,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就大胆地干,义无反顾;凡是与“三个有利”不符或抵触的,则要坚决革除。要按照小平同志对我们经济发展提出的“隔几年上一个台阶”的要求,狠下决心,真抓实干,努力实现高质量、好效益、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高发展速度,把经济建设推上一个新台阶。
  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实现提前翻番、奔小康
  根据陈光毅同志在省党代表会议上提出的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加快发展速度,提前翻番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行的。当前的战略任务就是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力争使全县经济更快更好地上一个新台阶。这就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充分运用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发挥我县四大优势,加大改革分量,对外对内全面开放,以科技为先导,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推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走出一条既有高的速度又有好的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路子,在全面超额完成“八五”计划的基础上,争取我县国民生产总值每年以12%以上的速度增长,提前到1994年翻两番,2000年翻三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00元。
  三、实行各种所有制经济并举,坚持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济为主,更快更好地发展德化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逐步地从单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转变,
  经济发展开始出现了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这样的格局是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水平的。今后仍然要按照这样的格局,进一步放开手脚,实行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举,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充分发挥德化的四大优势,挖掘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和活力,加快实现提前翻番、奔小康的目标。
  四、把四大优势的发挥作为更快更好地发展德化经济的主题,科学地做好优势的组合和转化工作,尽快使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
  我县有林瓷电矿四大优势,这是广大干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的共识。实践证明,正确认识德化的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四大优势的充分发挥,在不同时期科学地提出发展目标,是符合德化经济发展实际的。今后仍然要把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德化的资源优势来发展德化经济,作为始终抓住不放的主题。要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认识德化资源优势的潜力和它们相互之间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做好资源优势的组合和转化工作,有远见地开发新的产业。
  五、正确把握住“强化城关,发展集镇、推进东西、共奔小康”的发展策略
  这个发展策略的形成与提出,是德化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也是进一步发展德化经济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强化城关”,要在认真总结这几年来执行县城总体规划经验的基础上,按2000年城关发展到8万~10万人口的小城市的目标,着重解决几个问题:第一,要正确认识“强化城关”的目的意义,走小县大城关,相对集中在县城创办乡镇企业工业区之路,充分发挥县城政治、经济、文化、人才、信息等各种优势,增强辐射能力,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第二,组织力量尽快地搞好扩大县城范围的规划,抓紧湖前开发区的建设。把东大路延伸摆上提前组织实施的议程;要以超前的意识把城关建设得更加美丽壮观。第三,认真清理整顿城关土地市场,严格执行建设用地的有偿限期使用的制度,将城关几片开阔地确定为工业用地,居民住宅区要向山坡地发展。第四,要强化全局观念,积极理顺城关两镇的体制问题。
  “发展集镇”是充分发挥县城辐射功能的桥梁,也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需要。各乡镇领导要把加快集镇建设,提到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奔小康的高度上来认识搞好集镇建设规划,分期分批地组织实施。“八五”期间要着重把上涌、三班、水口、赤水四个集镇建好。要把工业加工区从县城向郊区、向乡镇推进。
  “推进东西”目的是为了县城与乡村一起抓,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协调、全县繁荣、共奔小康。缩小差距,共同发展,一在于城关辐射能力的强弱,二在于连接县城桥梁作用的乡镇集镇是否建设好,三在于农村小康基础工程的组织实施。三者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后者又是最艰巨的、最基础的工作。为此,全党必须十分重视农业,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稳定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加快速度发展乡镇企业和山地综合开发,走高产优质高效的路子,把德化的农村经济推上新台阶。
  六、加快组织实施“一一三九九”农村小康基础工程
  实现小康,农村是关键,为了确保我县实现人人有小康,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一一三九九”农村小康基础工程,即:10万千瓦的水电装机容量、1000万袋的香菇、300万平方米的草菇、90万亩的山地综合开发(其中竹20万亩,果20万亩、用材林50万亩)、9亿元的乡镇企业总产值。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重视农村小康基础工程的重要性,切实做好规划,脚踏实地,向着这个事关全局的目标去奋斗,争取在1996年至1997年基本实现这一宏伟工程,为2000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2400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两手抓,为扩大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在改革开放下的新形势下,要紧紧围绕和服务于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从严治党,以改革的精神大力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各级党组织成为领导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坚强核心。全县广大党员都要按照新时期先锋模范作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列,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在加快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建设更快更好地上新台阶的同时,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扎扎实实地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把人口的增长控制在计划指标内,保证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共进。要大力宣传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造就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环境,让科技人员充分施展才智、建功立业。要进一步落实社会治理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全面强化社会防范机制,消除不安定因素和治安隐患,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党对工、青、妇群众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他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把各方面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改革开放的热情凝聚起来,为推进我县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提前翻番、奔小康做贡献。
  县委号召,全县各级党员组织、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刻领会、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抓住有利时机,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力度,跨大步伐,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障碍,齐心协力,把我县经济更快更好地推上新的台阶。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