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生产习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69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生产习俗
分类号: K892
页数: 1
页码: 1101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2007年德化县生产习俗的民俗发展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民俗 生产习俗

内容

一、农业
  插秧 德化西半片一般比东半片提前一个节气(15天左右)。当天午餐,主人都要添菜加汤,晚上互助协作的成员到主人家吃晚饭。晚饭必吃一对卤蛋(俗称“播田蛋”),传说插秧苗后吃了卤蛋秧苗才不会脱离土壤浮出水面。
  番薯 在育种时,忌小孩在地头吃东西,忌说“偷”“吃”“烂”等话语,更忌说“老鼠”等动物名字,因担心地瓜会应验烂掉,或被野兽、牲畜偷吃。
  洗土 完成春耕后,犁耙洗净收藏,备办粿肉敬土地公,请“土地公”离家到田头,看管禾苗,指望秋后丰收。
  护秋 每逢秋收季节,野猪、豪猪、獾等野兽便会出来偷食农作物,农民们就用水扣、风锣、稻草人、守夜等方式驱赶这些野兽来保护逐渐成熟的农作物。
  尝新 在正式收稻谷开镰前,择日先到稻田割下15千克左右颗粒饱满的稻穗,煮一锅新米饭,当晚备上一些鱼、肉、酒等食品与一大碗新米饭摆在供桌上,主人焚香“敬天地”,同时“宴请”灶公、田头公等各路神仙,以此答谢众神的庇护,并期望继续得到神灵的惠泽。祷告后,将香烛插在新米饭上,然后全家老少围坐在一起品尝新米饭。
  二、陶瓷业
  祀奉窑神 林炳及瓷乡人为感谢玄女托梦启发拱成大窑的恩德,建立玄女宫奉祀,并把制陶始祖虞圣大帝(即虞舜)尊为陶瓷业圣神,后塑林炳像恭奉于玄女之右,林炳被尊为窑坊公,一同供奉。玄女宫后更名为祖龙宫,每逢农历五月十六日,为窑坊公诞辰之日,当地都要举行庆典活动,供品以新开发的订单产品,或新创作并获奖的瓷塑艺术品为主。
  纪念瓷圣 观音岐四周瓷民为弘扬瓷圣何朝宗的瓷雕艺术,于观音岐上建一座观音岩寺,取名为碧象岩,碧象岩是附近瓷民纪念瓷圣何朝宗的载体。
  窑坊公圣诞节日 农历五月十六日,是窑坊公诞纪念日。这一天,在乐陶等村,以窑炉合伙人为群体,各自在祖厝或较大民房设坛敬奉陶瓷业圣神——虞圣大帝、玄女和风火童子。供品有茶、酒、馔盘(内置糕点、果品)、三牲(猪头、鸡、鱼)及菜肴,请道士主持做道场。
  窑炉点火仪式 凡是新窑炉点火,或旧窑炉重新点火,都要举行祭祀窑坊公仪式。点上香火,摆上猪头、菜肴等供品恭请窑坊公,瓷业主还要给点火人送红包。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