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编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628
颗粒名称: 第二章 编制
分类号: F299.21
页数: 8
页码: 1025-103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人事编制与劳动社会保障中的编制包括党政机构改革,编制管理的内容。
关键词: 德化县 人事 编制

内容

第一节 党政机构改革
  一、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机构改革
  1996年5月起,按照政企职责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以转变职能为重点,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建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行政管理体制,对党政机构进行改革。1997年6月,完成县级机构改革。县级党政工作机构共设32个,比原来的49个减少17个,精简34.6%。
  (一)县委机构调整
  中共德化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与县监察局合署;党建工作办公室并入县委办公室,其职能由办公室承担,办公室加挂政策研究室牌子;撤销农村工作部(农业委员会),设立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加挂县政府农业办公室牌子,作为议事协调机构,承担原农村工作部职能和原农业委员会部分职能;县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改为县委直属机关委员会;台湾工作部更名为台湾工作办公室,加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与办公室合署;老干部局由组织部管理,保留正科级别;县委精神文明领导小组办公室更名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由宣传部管理,保留正科级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政法委员会机关合署。
  (二)县政府机构调整
  德化县计划委员会、财贸委员会、经济委员会、商业局合并,组建计划与经济局;农业局、经济作物局、畜牧水产局合并,组建新的农业局;文化局、体育运动委员会合并,组建文化体育局;组建地质矿产局,与土地管理局合署;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科学技术局;建设委员会更名为建设局;林业委员会更名为林业局;乡镇企业管理局更名为乡镇企业局;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计划生育局;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局;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人事局合署;环境保护局与建设局合署;侨务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保密局并入县政府办公室,办公室加挂外事侨务办公室、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国家保密局牌子;计划与经济局加挂技术监督局牌子;乡镇企业局加挂陶瓷管理局牌子;财政局加挂国有资产管理局牌子。物价委员会更名为物价局,由计划与经济局管理;信访局(县委信访局)由政府办公室管理。档案局与档案馆合并,改为县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保留档案局牌子;第二轻工业局改为第二轻工业总会,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赋予行业管理职能;广播电视局改为广播电视事业局,为正科级事业单位,赋予行业管理职能。
  经上述调整,县委工作机构设5个,即办公室(台湾工作办公室与其合署,加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政策研究室牌子)、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政法委员会机关合署)。
  政府工作机构设27个,即办公室(加挂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外事侨务办公室、国家保密局牌子)、计划与经济局(加挂技术监督局牌子)、教育局、科学技术局、公安局、监察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加挂国有资产管理局牌子)、地方税务局、人事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其合署)、劳动局、建设局(环境保护局与其合署)、交通局、农业局、水利水电局、林业局、粮食局、对外经济贸易局、文化体育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统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土地管理局(地质矿产局与其合署)、乡镇企业局(加挂陶瓷管理局牌子)。
  部、办、局管理机构5个,即:机要局由县委办公室管理;老干部局由县委组织部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由县委宣传部管理;信访局(县委信访局)由县政府办公室管理;物价局由计划与经济局管理。
  (三)事业单位改革
  按政事职责分开的原则,坚持社会化方向,理顺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即把县政府各部门设在乡镇、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事业单位下放给乡镇管理,即人员纳入乡镇编制,人员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涉及的单位有财政所、农技站、经作站、经管站、农机站、水利水电工作站、广播电影电视工作站等。
  (四)乡镇机构改革
  根据中央对乡镇分类标准,德化县18个乡镇分为一类乡镇1个、即浔中镇,二类乡镇17个。按乡镇的分类情况,一类乡镇党委、政府的工作机构设党政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财政办公室、乡村建设办公室、计划生育办公室、农业办公室;二类乡镇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其党政工作机构比一类乡镇适当精简,人员编制适当减少。
  二、2002年机构改革
  (一)县委机构调整
  保留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局与其合署)、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一战线工作部、政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与其合署);台湾工作办公室列为县委工作部门,挂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牌子;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挂政府机构编制办公室、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牌子,列入县委机构序列,为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既是县委的工作部门,又是县政府的工作部门;保留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仍为县委派出机构;政策研究室、机要局、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国家保密局)职能并入县委办公室,对外挂牌;保留老干部局,仍为正科级,由组织部管理;保留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仍为正科级,由宣传部管理;保留县委信访局(政府信访局),仍为副科级,由县委办公室管理;保留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常设办事机构。
  调整规范后,县委设置工作部门9个,部门管理机构3个,议事协调办事机构1个。
  (二)县政府机构调整
  保留政府办公室,加挂外事侨务办公室牌子,增设国防动员委员会支援前线办公室;不再保留计划与经济局、对外经济贸易局、乡镇企业局,分别组建发展计划局(国防动员委员会经济动员办公室设在发展计划局),经济贸易局(加挂乡镇企业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牌子);保留公安局;保留民政局,加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牌子,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民政局;保留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不再保留劳动局,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不再保留土地管理局、地质矿产局,组建国土资源局;不再保留建设局,组建规划建设局;保留交通局,国防动员委员会交通战备办公室设在交通局;保留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保留文化体育局,同时承担新闻出版、版权管理职能;保留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组建环境保护局;保留监察局(与纪委机关合署办公,不占政府机构限额);保留统计局,为副科级机构,由政府办公室管理;保留物价局,仍为副科级,由发展计划局管理;保留粮食局,与经济贸易局合署办公;保留科学技术局,与文化体育局合署办公;不再保留水利水电局,组建水利局,与农业局合署办公;成立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为国防动员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同时为县政府人民防空工作的主管部门;组建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加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牌子,为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
  经调整后县政府工作部门20个,即办公室、发展计划局、经济贸易局、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文化体育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环境保护局。
  县政府部门管理机构2个,即统计局和物价局。
  县政府议事协调办事机构2个,即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和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县政府合署办公机构3个,即粮食局、水利局、科学技术局。
  (三)乡镇党政工作机构设置
  根据中央编办规定的地方分类要素和标准,乡镇按照面积、人口、财政等状况分为三类。经上报省政府确认,德化县一类乡镇13个,即龙浔镇、浔中镇、盖德乡、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南埕镇、水口镇、国宝乡、赤水镇、美湖乡、上涌镇、葛坑镇;二类乡镇5个,即大铭乡、春美乡、汤头乡、桂阳乡、杨梅乡。一类乡镇党政机构设置5个,名称统一规范为:党政办公室、财政经济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加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计划生育办公室、村镇建设办公室(加挂乡村建设办公室牌子)。二类乡镇党政机构设置4个,名称统一规范为:党政办公室、财政经济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计划生育办公室。乡镇的人大、纪委、人武部、工青妇等组织机构按有关规定设置。
  (四)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
  综合设置乡镇事业单位6个,即农业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二类乡镇不设,其职能并入农业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队、村镇规划建设站、财政所。此外,乡镇土地所、广播电视站、林业工作站及计划生育服务所单独设置。取消农村学区建制,原核定的学区事业编制,由县编委收回,其主要职责由中心小学承担。
  三、2005年机构改革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政企、政资、政事分开,以精简、统一、效能和依法行政为原则,创新政府管理体制,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对政府机构进行了改革。
  政府机构改革主要内容:县政府授权财政局代表国家履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承担国有资产监督管理职能;将县发展计划局改组为县发展和改革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将县计划生育局更名为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为县政府工作部门,增加制定人口发展规划和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工作、促进生殖健康产业发展职责;设立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为县政府部门管理机构,规格为副科级,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管理,业务上接受县委统战部指导。县委统战部不再加挂县民族与宗教事务局牌子;在县城建监察大队的基础上组建德化县行政执法局(加挂行政执法大队牌子),与县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对外加挂县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牌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职能由县政府办公室承担;将县卫生局承担的保健品审批职能划入新组建的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改革后,县政府工作部门20个(监察局与纪委机关合署,不计入政府机构数),部门管理机构3个,合署办公机构4个,议事协调办事机构2个。20个工作部门为办公室、发展和改革局、经济贸易局(对外加挂县乡镇企业局、县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牌子)、公安局、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国土资源局、规划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林业局、教育局、文化体育局、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计局、环境保护局。
  部门管理机构3个:统计局,为正科级机构,由县政府办公室管理;民族与宗教事务局,为副科级机构,由县政府办公室管理;物价局,为副科级机构,由县发展和改革局管理。
  议事协调办事机构2个:县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牌子)、国防动员委员会人民防空办公室。
  合署办公机构4个:县粮食局,与县经济贸易局合署办公;县科学技术局,与县文化体育局合署办公;县水利局,与县农业局合署办公;县行政执法局,与县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
  第二节 编制管理
  一、县和乡镇机关编制管理
  1996年下半年至1997年的机构改革时,核定德化县县级机关行政编制550名,比改革前机关实有人员692人减少142人,精简20.5%。核定乡镇机关行政编制555名,比实有在职人数1275人(含乡镇自聘人员739人),减少720人,精简43.5%。
  2002年机构改革时,县委机关行政编制精简20%。县委各部门精简前行政编制136名,精简后为109名,减少27名。县政府机关精简前行政编制349名,按25%的比例精简,精简87名,精简后定编262名,扣除上划省垂直管理部门的编制47名,实际定编215名。政法机关专项编制精简10%。公安局机关从54名减为49名,精简后部门总编制208名;司法局机关从18名减为16名;法院机关从74名减为67名;检察院机关从54名减为49名。在对党政机关行政编制进行精简的同时,对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也进行精简,各单位按精简后行政编制的8%~10%核定工勤人员事业编制。
  乡镇机关的人员编制在总体精简20%的基础上,根据乡镇分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情况,具体分配落实到各乡镇,精简后乡镇行政总编制444名,乡镇机关工勤人员事业编制按行政编制的10%核定45名。
  乡镇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医院)由财政核拨(含财政核拨补助)的事业编制精简20%左右。精简后,一类乡镇事业编制控制在35名以内,二类乡镇事业编制控制在30名以内。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限额不包括乡镇土地所、广播电视站、林业工作站及计生服务中心。
  二、日常机构变动
  1988年3月,德化县土地管理局监察队设立,德化县农村救灾合作保险基金会成立;5月,德化县成人教育中心成立;10月,中共德化县委党课电化教育办公室成立;11月,德化县九仙山电视差转台设立。
  1989年3月,德化县审计事务所成立;3月,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成立;8月,德化县电大工作站成立,德化县机动车维修行业管理所成立;9月,县委办公室机要科改称为中共德化县委机要局;10月,德化县水资源水政管理站成立;12月,德化县普通教育督导室成立。
  1990年2月,德化县林业科技推广站成立;4月,德化县建筑安装工程定额管理站成立;中共德化县委信访办公室和德化县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合一,改称为中共德化县委、德化县人民政府信访局,归政府系列,为正科级机构;5月,德化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成立;6月,德化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成立,同时撤销德化县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站;德化县广播电视局成立,为县人民政府直属行政工作部门;德化县环境保护局成立,为县人民政府直属行政工作部门,原德化县环境保护办公室同时撤销;确定德化县退休干部管理办公室(县人事局内设机构)为副科级机构;德化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为副科级事业团体;7月,德化县房地产交易所成立;8月,德化县林业基金管理站成立;9月,德化县交通运输管理所成立,为副科级事业单位,加挂德化县机动车维修管理所牌子,撤销德化县机动车辆维修行业管理所;德化县环境监测站成立,德化县森林资源管理站成立,德化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更名为德化县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10月,德化县畜牧兽医水产技术服务中心成立。
  1991年4月,德化县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设立;同意县老龄工作委员会享受正科级同等待遇;5月,德化县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成立;6月,德化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成立;德化县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加挂德化县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牌子;7月,德化县公安局交通人民警察大队城关中队成立;8月,同意乡镇成立计划生育服务所;9月,德化县保密局成立,为县人民政府直属科级行政工作部门;11月,德化县电力开发公司成立;德化县建筑安装工程定额管理站更名为德化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
  1992年4月,德化县妇幼保健站更名为德化县妇幼保健所;5月,德化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成立;6月,德化县就业训练中心成立;中共德化县委党建工作办公室成立,为正科级机构;8月,泉州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德化办事处成立。
  1993年3月,德化县直属机关文印服务中心成立;德化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服务所成立;4月,德化县有线电视站成立,与县电视转播台合署办公;7月,德化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公司成立;德化县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成立;8月,德化县公安局巡逻警察大队成立;德化县有线电视站更名为德化县有线电视台。
  1994年7月,德化县村镇规划勘察设计室成立;各乡(镇)成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站;确定德化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公司机构规格为副科级;德化县公安局刑事警察大队成立;8月,德化县城镇建设管理监察中队更名为德化县城建监察大队;德化县价格事务所成立,与县物价检查所合署办公;10月,德化县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站成立;11月,德化县物价监测站成立。
  1995年1月,德化县文学艺术联合会成立,其规格与县工、青、妇同等待遇;3月,德化县劳动监察中队成立;德化县农村经济审计站成立,与县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4月,德化县地产评估事务所成立;7月,德化县住房基金管理中心成立;《德化报》编辑部成立;12月,泉州德化会计师事务所更名为泉州德化会计师事务所;德化县旅游服务中心成立;德化县公安局驻省双旗山金矿治安管理站成立;德化县土地规划测绘队成立。
  1998年6月,德化县文化市场稽查队设立;8月,德化县矿物质分析中心设立;德化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加挂德化县水土保持监督站牌子;11月,德化县种子管理站成立;12月,德化县园艺场隶属关系由县农业局调整为县民政局,设立德化县殡仪服务站。
  1999年1月,德化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成立;3月,中共德化县直属机关委员会更名为中共德化县委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4月,德化县园艺场隶属关系由民政局调整为农业局,德化县公安局指挥中心设立;5月,县直党群、政府综合、计经、文教、政法、农业、林业等七个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设立;6月,德化县企业调查联络站成立,德化县基本建设工程预决算审核中心成立。
  2000年1月,德化县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办公室成立,与县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5月,德化县医疗保险管理中心成立;龙浔镇、浔中镇、三班镇、龙门滩镇、雷峰镇、美湖乡6个乡镇成立劳动工作站。
  8月,德化县计生督查队成立;德化县建设局办公室加挂德化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德化县政府采购中心成立;德化县人民政府上网工程管理中心成立;德化县价格事务所加挂德化县价格鉴证中心牌子。
  2001年1月,德化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心成立;德化县土地储备中心成立,与县地产开发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德化县旅游事业局成立,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8月,德化县教育财务会计管理中心成立。
  2002年1月,确定县人才交流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5月,县土地储备中心与县地产开发公司分开办公,核定事业编制3名,德化县国有企业管理中心成立,德化县安全生产监察队成立;6月,县老年学校更名为德化县老年大学,德化县法律援助中心成立,县价格事务所更名为德化县价格认证中心;7月,德化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设立,为县公安局直属机构。
  2003年3月,德化县劳动服务公司更名为德化县劳动就业中心;德化县国土资源监察队成立;德化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加挂德化县散装水泥应用推广站和德化县新型建筑材料发展中心牌子;德化县农业局政策法规股加挂德化县农业局行政综合执法大队牌子;德化县洞寨山森林公园管理处成立;德化县森林资源管理站加挂德化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牌子;德化县物价检查所更名为德化县物价局监督检查分局;4月,德化县交通运输管理所及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撤销,德化县运输管理所成立,同时加挂福建省德化县地方海事处牌子,为副科级事业单位;6月,德化县一类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成立;德化县地震办公室成立,为县科学技术局的副科级事业单位;8月,德化县会计核算中心成立;县公安民警一律使用省定行政专项编制,不再使用县定公安事业编制,原核定55名县公安事业编制收回;确定德化会计核算中心为副科级事业单位;10月,德化县老人公寓管理中心成立。
  2004年3月,德化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成立;德化县物价监测站更名为德化县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德化县统计局由副科级调整为正科级;德化县统计普查中心成立;中共德化县委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成立,为正科级机构,挂靠县委组织部;8月,德化县教育督导室更名为德化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德化县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成立,挂靠在县劳动就业中心,对外加挂牌子;德化县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成立;德化县环境监理所更名为德化县环境监察大队;乡镇土地所更名为乡镇国土资源所;德化县殡仪服务站更名为德化县殡葬管理站。
  2005年6月,德化县公安局禁毒大队成立;德化县人民政府总值班室设立,为县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10月,县文明办对外加挂德化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牌子;12月,中共德化县教育工作委员会成立,与教育局合署办公。
  2006年6月,中共德化县委信访局升格为正科级机构;12月,撤销德化县园林管理处,其职能划入德化县行政公用事业管理局,并在该局的内设机构加挂德化县园林管理站牌子。
  2007年5月,各乡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在乡镇财政经济办公室加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6月,德化县劳动监察中队更名为德化县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德化县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撤销;中共德化县委办公室加挂中共德化县委政策研究室牌子;县国防动员委员会支援前线办公室(简称“支前办”)挂靠在县政府办公室,撤销原在县政府办公室督查股加挂的支前办牌子;德化县牲畜定点屠宰管理中心加挂德化县酒类管理中心牌子;德化县经济信息中心成立;德化县婚姻登记处成立;德化县林权交易综合服务中心成立。
  三、事业单位登记
  2001年1月20日,德化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中心成立,为县委编委办下属股级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共核定事业编制4名(德委编〔2001〕2号核定2名、〔2006〕49号核增1名、〔2007〕11号核增1名)。负责承办事业单位登记、发证、年检、发布公告等事项,督促事业单位依法登记、依法行使职责,维护和保障事业单位合法权益,查处超业务范围的行为。2007年10月29日,经市委编办报市委编委同意,确定该中心机构规格为副科级。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