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村容村貌整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616
颗粒名称: 第四节 村容村貌整治
分类号: F279.27
页数: 2
页码: 1002-100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中村容村貌整治的内容。
关键词: 德化县 农村小康 村容村貌 整治

内容

1993—1996年,德化县围绕“奔小康、建新村”目标,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按照“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圈、改房)、“五通”(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和“两化”(绿化、美化)的要求,抓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共筹资11948万元投入集镇建设,新建各类房屋2350座,建筑面积57.74万平方米;改造和建设村庄道路114.4千米,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15.63万平方米;绿化道路27.6千米,绿化面积22300平方米;安装路灯13.5千米,325盏;新建公厕14座,196个蹲位。同时,整治农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解决“脏、乱、差”问题。共整修旧房350座、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拆除闲置房2.8万平方米;改造或迁移厕所152座,猪圈、牛圈125个;改造排水沟50.7千米;改造饮水水源73处,建设自流式自来水设施32个。
  1997年10月18日,县委办、县政府办下发《关于村容村貌整治计划的通知》,要求以“脏、乱、差”为整治重点,按照“五改”“五通”“两化”标准,按计划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工作。1997年,整治65个村,完成总任务32.7%;1998年整治81个村,完成总任务40.7%;1999年,整治53个村,完成任务26.6%,是年完成全部建制村整治任务。解决“脏、乱、差”问题,做到禽畜圈养,垃圾定点堆放并及时转移处理,创造通水、通路、通电、绿化、美化的生产生活环境。
  至1999年,改造和建设村庄道路103.3千米,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13.4万平方米,道路绿化21.7千米,安装路灯11.3千米;整修旧房265座,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拆除闲置房2.1万平方米;改造或迁移厕所85座,猪圈、牛圈132个,改造排水沟43.8千米,改造饮水水源57处。
  2002年,全县拆除闲置房38座、面积8450平方米,新建房屋85座、面积2.68万平方米,道路硬化76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7千米,修筑排水沟13千米,培植绿地面积21.4万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7950万元。
  2003年,全县拆除闲置房58座、面积1.3万平方米,新建房屋122座、面积2.07万平方米,道路硬化63千米,铺设自来水管道20千米,修筑排水沟53千米,填埋茅厕54座,修建公厕15座,公共设施建设22座、面积4300平方米,完成绿地面积28万平方米。共投入资金5074万元。
  2004—2005年,全县铺设通建制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348.9千米,建制村通公路路面硬化率99.5%,共投入资金10460万元。
  2007年,盖德、龙门滩、赤水、美湖、大铭、春美、汤头、葛坑、杨梅等乡镇改造提级,开通乡镇道路99.317千米。全县农村实现村间道路四通八达、村主干道路面硬化、垃圾定点收集处理、生活污水排放顺畅、家禽家畜集中圈养、房前屋后绿化整治、居家布局科学卫生、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的目标,共投入资金6952万元。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