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象监测预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52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气象监测预报
分类号: P49
页数: 2
页码: 908-90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德化县气象监测预报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全县气象监测、九仙山气象观测等。
关键词: 气象 监测预报 德化县

内容

一、气象监测
  (一)全县气象监测
  1988年,德化境内有县城关和九仙山两个气象观测站,上涌、水口、南埕3个气象哨。开展人工观测天气现象、温度、湿度和降水。县气象局每天08、14、20时3个时次进行地面观测。观测项目有风向、风速、气温、湿度、气压、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量、日照、蒸发(小型)、地面温度(自动站)、雪深。每天承担编发08、14、20时三个时次天气加密报和不定时编发重要天气预报的发报任务。2002年始,进行雷电监测。
  2007年,在葛坑、上涌、南埕、汤头、杨梅、春美、美湖、盖德、三班、雷峰、国宝、赤水、大铭、水口、桂阳、龙门滩等乡(镇)政府所在地,双芹和蟠龙村所在地,以及石牛山新建多要素自动气象站,其中葛坑、上涌、南埕3个为气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六要素站,汤头、杨梅、春美、美湖、盖德、三班、雷峰、蟠龙、石牛山9个为气温、风向、风速、降水四要素站,国宝、赤水、大铭、水口、桂阳、龙门滩、双芹7个为气温、湿度、降水三要素站。各个要素站均安装自动化观测设备,通过网络向县气象局输送观测数据信息。
  (二)九仙山气象观测
  1988—2007年,每天02、05、08、11、14、17、20、23时8个时次进行地面观测。观测项目有风向、风速、气温、湿度、气压、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量、日照、蒸发(小型)、地面温度(自动站)、雪深、电线积冰等。根据观测数据,每天编发02、08、11、20时4个时次定时绘图,05、11、17、23时4个时次补充天气报,每小时航(危)报,以及不定时编发重要天气报等。并及时发送到气象、空军、民航等有关部门。每年提供10多万个气象数据,为天气预报、气象信息、气候分析、科学研究和气象服务提供重要依据,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等服务。
  二、气象预报
  1988年,通过县广播站,县气象局每天3次向公众播报天气预报。1995年,通过县电视台,县气象局每天以文字形式2次播报天气预报。
  1999年,县气象局建立“12121”天气预报自动答询系统,开通24小时自动答询天气预报服务。
  2000年,县引进气象影视制作系统,每天2次在县电视台播报部分乡(镇)、旅游景点天气预报。
  2004年,县气象局开通德化气象网站,启动发布气象预警信号。为乡(镇)村(场、站)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短、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气象警报,以24小时、48小时、天气旬报预报为主。同时,提供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为地方政府防灾减灾科学决策服务。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