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技推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51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科技推广
分类号: G322.757
页数: 3
页码: 897-899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德化县科技推广的情况,其中包括了农业、工业、电信等。
关键词: 科技推广 德化县

内容

一、农业
  (一)种植业
  1988年,实施科技兴农计划,全县推广杂交水稻、垄畦栽、再生稻丰产栽培等新技术12项,杂交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县播种面积85%。中乡举办茶果等培训班16期次,推广巨峰葡萄等科技项目8个。至1990年,全县推广再生稻273.33公顷,平均每公顷产粮1620千克。1991—1992年,引进大白菜—大将、萝卜—雪樱、秋种黄瓜、红甘蓝等新品种,全县推广叶面施肥1.67万公顷,推广甘薯良种1.8公顷,增产粮食2.6万吨;推广菌草培植香菇3000万袋,创产值450万元;推广茶园施用喷施宝生长素,每公顷增产鲜茶叶816、75千克。
  1993年,建立英山、盖德、岭脚等粮食作物科技示范基地,组织实用技术培训164期次、6037人次,推广水稻杂优组合D297优67、D297优63等新品种3.47万公顷,再生稻2400公顷,“垄畦栽”900公顷,增产粮食2.788万吨。
  1994年,县实施“粮食工程”,推广杂优制种高产技术、早稻栽培、化学除草、根外施肥等技术。1996年,建立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网络,配备专职农技员128人,农民技术员240人。至1999年,实施农业部“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落叶果树栽培技术推广示范”项目,推广德化梨草生栽培、“开心型”修剪、高接换种、果实套袋、设施栽培等技术和石硫合剂、松碱合剂、波尔多液三大土农药,提高水果品质档次和科技含量;推广马铃薯脱毒繁育2667公顷,推广水稻专用肥和复合肥1.13万公顷,推广“云大—120”“植物动力2003”4.73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1993年增长375千克;推广“农达”“幼禾葆”等除草剂及“扑虱灵”等新农药数十种,减轻劳动强度,降低农药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引进笋用竹3万株,推广毛竹林改造、油茶低产林改造、直干桉种植、秃衫栽培等技术,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业产值。其中葛坑林场“绿化保健食品—苦丁茶的开发和推广”被泉州市科委列入科技计划项目。
  2000年,实施“菜篮子工程”,引入蔬菜、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推广反季节蔬菜、食用色素植物栽培、马铃薯脱毒繁育、春美黄花菜栽培技术和早熟德化梨先进栽培技术,带动蔬菜、食用菌和水果产业发展。2003年,实施“良种工程”,不断引入、示范、培训,推广新品种。至2007年,引入优155、特优627、两优培九、11优明86,超级稻Ⅱ优航1号、Ⅱ优1273及D奇宝优527等水稻品种;引进福薯、莆薯、台薯、岩薯、金山57、脱毒新种花、泉薯等番薯品种;引入广东农303、中薯3号、东北春薯、大西洋、紫花白、泉引1号等马铃薯品种;引入苦瓜、丝瓜、黄瓜、甜椒、甘蓝、耐热大白菜、墨紫茄等蔬菜品种;引入血橙、潭甜橘柚等水果品种;引入姬松茸、茶树菇、杏鲍菇、金福菇、大球盖菇等食用菌品种。举办作物栽培等专业培训班90期、9430人次,短期培训84期、6729人次。先后建立早熟梨、毛竹、茶叶、甜橙、大棚蔬菜、黄花菜、淮山等栽培示范基地。推广“床架式”食用菌栽培、高山反季节栽培;推广平衡施肥技术;推广防治作物病虫害的甲酸铜、可杀得、大功臣、天霸、氯鼠酮、稻丰收等新农药;推广田草绝、喹禾灵、乐草隆、稻草畏等农药防除杂草技术。推广李树修剪技术,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优质早熟梨引种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获省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
  (二)养殖业
  1988年后,德化县引入南江黄羊、塞北兔、太湖母猪等20多个畜禽新品种,推广科学养猪等先进技术。至1995年,引入奶牛、成都麻羊、大约克公猪、“支杂鸡”、乌康鸡、黑优兔等20多个新品种,推广添加剂饲料养肥猪技术、尿素氨化稻草饲养肉牛、竹山养羊技术及兔瘟疫苗免疫等技术。全县杂交猪占肉猪存栏数60%,塞北兔存栏3万多只,江南黄羊种羊400多头。
  1996年,县成立养殖技术推广中心。至2001年,引入波尔山羊、北京鸭、樱桃谷鸭、美国青蛙、三角鲂、彩虹鲷等新品种,引入国外牧草种植;建立禽畜综合饲养和池塘养鱼示范基地;举办畜禽养殖培训班34期次、1000多人次;推广二元母猪、三元仔猪和母猪人工授精技术、种草圈养肉牛技术、鸡鸭保温育雏技术和池塘养鱼、种间杂交生产罗非鱼苗和美国青蛙繁养等新技术。全县畜禽良种覆盖率50%,肉类总产量2.44万吨,比增7.02%。
  2002年,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购入自动化孵化机和出雏机,提高孵化效率,推广规模养殖,科技养殖技术。至2007年,配备村级农民技术员576名,建立全省首个县级波尔山羊纯种繁育场和南江黄羊杂交改良点84个、福建黑兔繁育示范村(点)16个、种草圈养肉牛场2个、科学养猪专业户200户。实施“德化黑鸡选育与开发利用”项目,创立德化黑鸡专业合作社,建立龙阙、连山、上洋、英山等4个万羽黑鸡生产基地和无药残标准化示范区,推广德化黑鸡标准化孵化、饲养技术,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通过引入、杂交改良畜禽品种,科学配方饲料,改传统牛、鸡、鸭散养、放养,渔放流养殖单一模式为散养、放养,圈养、笼养、网箱养殖多种模式,有效提高畜禽渔业产量。2007年,肉牛、猪、羊、兔、家禽出栏数分别是1988年的5.8585倍、3.46倍、20.9倍、7.05倍、5.17倍,淡水产量是1988年的11.16倍。
  二、工业
  (一)陶瓷
  1988年后,陶瓷业继续推广电、油代柴烧瓷技术,建电热窑炉280个(条),年节约木材6万立方米;引进国际新兴的“真空等离子磁控溅射”技术,安装“超金”加工设备,对陶瓷进行“超金”装饰,具有无毒、耐磨、耐酸、耐碱和变色等特点。1989年,德化瓷厂和德化第二瓷厂分别从日本、联邦德国引进高级日用瓷生产线和喷雾干燥静压成型白度高档成套瓷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成本;陶瓷企业推广回收陶瓷下脚料、废水、废瓷生产再生陶瓷技术,年新增产值2000万元。1991年,在佳美集团公司建立窑炉改造示范点,推广新型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窑炉技术,年节约燃料柴油2000多吨,降低燃料成本700多万元,提高整体效益5000多万元。至1997年,推广低温烧成的环保陶瓷“白云瓷”“半瓷”技术;德化第一瓷厂推广“水煤气”代柴烧瓷技术,第二瓷厂引进乙烯焦油代替柴油煅烧瓷器技术,月节约燃料成本15.56万元(21世纪后被淘汰)。1998—2006年,推广废石膏回收加工利用技术;达益窑炉材料应用研究所“多晶莫来石耐火纤维在陶瓷窑炉的应用推广”先后被省科委列入重点成果推广项目,被科技部列入“国家成果推广”项目。
  2007年,推广兰星自动化研究所研发的节能燃烧器,对佳美集团公司、得盛集团公司等企业30条窑炉进行技改,为18条窑炉配置助燃风和天然气比例自动系统,平均节约能源10%—15%。《德化县推进县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评审,全县陶瓷固体废物再生率90%以上,废水回收率8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1.1%,成为全省首个县域经济试点县。
  (二)印刷
  1988—2007年,德化县印刷厂引入电脑排版、制版、印刷新设备、新技术,从传统模拟制版印刷发展到数字制版技术、胶印联机冷烫技术、卷筒纸烫金技术、定长拉伸复合印刷避镭射版缝技术、镭射图案压印转移技术、组合印刷技术;德化彩印包装厂引入海德堡速霸电脑五色印刷机、电脑控制高速五层瓦楞纸板生产线,实现彩印一次上色一次印刷,做到套彩准确,减少损耗,产量提高近1倍。
  三、电信
  1988—2007年,县电信局先后引入程控电话和无线寻呼通讯先进设备,建立人工台BP机发射机、数字移动通信发射机,开通程控电话、“泉灵通”无绳电话,实现由电话基础网向综合数据网乃至信息网转变。县广播电视事业局引入先进调频发射机、编码机、镭射唱机、电视信号接收、转播、发射等设备,建设音频工作站,电台由卡式录音转为用电脑录音播放;引入新奥特非编硬盘播出系统,建设电视宽带接入网、彩色会议电视系统,有线电视音像质量不断提升。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