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等学校招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497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中等学校招生
分类号: G527.57
页数: 2
页码: 879-88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德化县中等学校招生的情况。
关键词: 教育 德化县 招生

内容

1988年,中等学校招生继续实行初中升学考试与毕业会考结合,择优录取的形式。考试时间为每年7月1—3日,考试科目为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总分540分。全省统一命题,县组织评卷、登分。总分位列前100名者,录取德化一中高中部,其次录取中专、中师,后录取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中专、中师(含统招生、定向生)为考生热门志愿,县根据招生条件和分数按指标比例送档案,由市招生办与招生学校配合录取。
  1989年,推行分类填报志愿,分类切线,分类录取。中师招生指标,农村户口占95%,并对边贫山区实行照顾政策。翌年,中师照顾名额按各乡教师缺编比例分配。
  1990年,为杜绝招生考试舞弊,县印发《关于严肃招生工作纪律的有关问题的通知》,查处14名违纪舞弊考生。为杜绝评卷、登分、试卷保管环节舞弊的不正之风,成立评卷组委会,制定评卷人员守则和工作纪律;并对发现参与徇私舞弊的违纪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1991年,填报志愿和录取顺序把重点中专和中等师范调整为第一批,高中生源质量有所下降。1992年,首次实行全封闭评卷,评卷人员考前一天进评卷点,招生监察组实行全程监督。
  1994—1995年,中考改为两次进行,首次考试单独录取德化一中高中;第二次录取中专、中师、普通高中和职业中专。
  1996年,恢复一次考试分别录取办法。1997年,中考改为泉州市统一命题。中考热门志愿逐步转向达标中学,录取程序先一级达标中学,再三级达标中学,后中专、职业中专。
  1998年,中考增加体育测试(2001年取消),成绩计入总分,英语增加听力测试,成绩20分。达标中学高中招生实行“分数定额招生”(即招生指标的40%按督导评估成绩分配到初中校,60%以统考成绩录取);职专、成人中专实行“宽进严出”,部分专业凭初中毕业证书入学。
  2000年,为杜绝考场作弊隐患,实行监考人员半天轮换制和考前30分钟监考人员抽签定考室制度。2002年,中考实行“两考分离”,毕业考由中学自行命题,成绩作为毕业依据;升学考试由市组织命题考试,成绩作为升学录取依据。
  2003年始,实行初二年地理、生物单科结业会考。考试成绩按A、B、C、D四个等级计入毕业、升学考试成绩。全县设一中、二中、三中、八中、赤水中学、雷峰中学6个考点,179个考场。
  2005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首次实施在就读学校报名参加中考,并在普高招生录取时与当地考生一视同仁。考试实行多项改革:政治、历史实行开卷考试,其他各科实行“闭卷”考试;英语试卷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Ⅰ卷采用填涂卡作答、光电阅读机评分;数学、物理、化学三科允许携计算器(无存储、查询和编程功能)进考场;卷面成绩:语文、数学、英语、理化各150分(物理90分、化学60分),政治和历史130分(其中历史30分),地理、生物会考成绩按10%计入总分。三级达标中学招生录取时,往届生在升学考试总分中扣除30分后参加录取;初中学历超过3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在升学考试总分中扣除10分后参加录取。
  2006—2007年,考试成绩只记载公布语文、数学、英语原始分,其余学科评分后按A、B、C、D四个等级记载公布。一级达标高中录取实施“A级优先”原则。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