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学校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47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学校设置
分类号: G629.2
页数: 3
页码: 860-862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德化县小学教育学校设置的情况。
关键词: 学校设置 德化县 小学教育

内容

1988年,县设实验小学和城关小学2所县直小学,浔中、盖德、三班、霞碧、雷峰、南埕、水口、国宝、赤水、美湖、大铭、春美、上涌、桂阳、汤头、葛坑、杨梅17所中心小学(学区),169所完全小学,11所初级小学,241个分班,1440个教学班,在校生38285人(含简易小学24班、646人;复式班367班、4553人)。其中城关(含县直和浔中)21所,209班,在校生7000人,占全县18.28%。全县学龄儿童入学率96.2%,普及率95.9%,巩固率98%,毕业率100%,实现初等义务教育。
  1989年,城关小学改为龙浔中心小学,辖金锁小学。是年起,每学期初开展《义务教育法》宣传周和学额大检查,动员辍学小学生复学,“四率”(学龄儿童入学率、普及率、巩固率、毕业率)保持省颁一类标准。
  1991年,盖德乡大墘村创办德化县第一所希望小学——华集希望小学。全县保留简易小学3班,120人,2年后并入完小。1993年,乡(镇)、村、校相继制订“两基”工作责任制,小学教育持续发展。
  1995年始,实施“大城关战略”,城关的学校扩容扩建,学生数不断增加,农村小学不断实行整合撤并。1997年,龙浔中心小学更名为第二实验小学,浔中中心小学更名为龙浔中心小学,浔中小学升格为浔中中心小学。县直小学生源暴增,平均每班60多人。
  1998年始,逐渐撤并20人以下的分班;150人以下完全小学改设初级小学,3—5年级学生集中到完全小学就读,全县办寄宿制小学48所。1999年,全县撤并小学45所,教学点101个。是年起,全县生源连年减少。
  2001年,龙浔中心小学、丁溪小学、丁墘小学、浔中中心小学、乐陶小学、世科小学、蒲坂小学纳入城区小学规格管理和配置。城关创办隆德私立学校,绿剑武术学校开设小学部。2004年,龙门滩、大铭、汤头、杨梅四乡(镇)施行中、小学合并,成为九年一贯制学校。
  2007年,在原浔中镇文化技术学校创办浔中中心小学浔北分校;丁溪小学升格为县第三实验小学。全县设龙浔、浔中、盖德、三班、雷峰、南埕、水口、国宝、赤水、美湖、春美、上涌、桂阳、葛坑14所中心小学;丁墘、英山、金锁、高阳、蒲坂、乐陶、后所、世科、仙荣、浔北、泗滨、奎斗、东山、蕉溪、淳湖、大岭、阳山17所完全小学;凤洋、诗敦、三福、下寮、福阳、大墘、林地、凤山、有济、桥内、蔡径、大溪、苏洋、朱紫、高漈、久住、南斗、格头、猛虎、铭爱、尤床、古春、下涌、桂林、桂格、格中、王春、洪田、蓝田、富地、下云31个教学点,停止复式班设置。全县共有563班、在校生19476人,其中城关305班,15761人,占全县总生数80.93%。有省示范小学2所,省农村示范小学5所,市级农村示范小学4所。省、市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10所。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