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营体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405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经营体制
分类号: F724
页数: 2
页码: 793-7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1988-2007年国内贸易的经营体制发展情况。
关键词: 国内贸易 商贸体制 经营体制

内容

一、国有商业
  1988年,德化县国有商业企业199个,从业人员1025人。其中企业管理机构30个,从业人员269人;企业经营机构159个,从业人员741人;仓储运输机构10个,从业人员15人。县商业局所属百货公司(含华侨友谊供应公司)、五交化公司、食品公司、饮服公司、糖酒公司等经营体制逐渐向国有民营过渡。1989年,县商业局所属的5个公司、商业瓷厂、商业车队等43个小型企业网点实行租赁承包经营,其中家电、五金、泉州采购站实行包死基数;商业车队实行单车租赁经营,分期收取汽车本金及管理费。
  1991年,签订第二轮承包租赁经营合同,继续推行风险抵押制度。
  1998年,深化经营体制改革,采取拍卖、买断职工、联众合作、抵押承包、租赁等形式,完成对县百货公司、五交公司、食品公司、糖酒公司、饮服公司的商店、柜组、批发部,进行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国有民营的改制工作。
  2001年,县百货公司、饮服公司、五交化公司、糖酒公司、食品公司5家公司实行“抽本经营”形式,由县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托管,5家公司开始转为留守企业。
  二、集体商业
  1988年,全县集体所有制商业623个,从业人员1339人,主要集中于供销合作社和二轻局下属的商业网点。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发展,部分集体商业机构改为私营或个体经营。
  1994年,集体商业企业法人机构33个、网点350个。随着商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个体私营商业快速发展,集体商业部门有计划地收缩和改制,以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
  2001年,县供销系统集体商业大规模改制,或合并重组或实行资产抵押、租赁经营;县二轻总会所属企业采取改组、重组、股份合作、依法破产、租赁承包等形式,按照“固定资产租赁、流动资金自筹,定额抵押承包、职工全员接收”原则进行改制,提高集体商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个体私营商业
  1988年,全县个体有证商业1982个,从业人员2632人。县政府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不断加大对个体私营经济的扶持和政策引导,推动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1995年,全县商业个体经济网点2223个,从业人员3081人,个体经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62万元。私营经济大鸿昌超级市场首次问世。超市专卖店、连锁店相继营业。
  2001年,全县城乡个体批发零售业、餐馆业的商业户2796户,从业人员4500人,注册资金2319万元,销售总额13969万元。2007年,限额以上批发(2000万元以上)和零售(500万元以上)贸易业私营企业14家,从业人员243人,销售总额8274.9万元。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