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372
颗粒名称: 第四章 管理
分类号: TQ174
页数: 7
页码: 757-76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陶瓷中的管理包括陶瓷企业,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企业经营管理等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 德化县 陶瓷 管理

内容

第一节 陶瓷企业
  一、国有企业
  1988.年,德化县碳化硅厂创办。1990年至1993年先后创办有:德化县商业瓷厂开发部、德化县饮食服务公司陶瓷加工场、泉州市陶瓷科学技术研究所中试厂、德化县技术开发中心、德化县德达陶瓷工艺厂、德化县龙耀工艺瓷厂等14家。
  1988年3月,德化瓷厂、德化第二瓷厂分别与主管部门签订1988—1990年企业承包合同。1990年8月,根据县政府《关于做好全民所有制企业第二轮承包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推行以厂长负责制为中心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6月,贯彻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1996年下半年,按照因厂制宜,一厂一策方法,分别采取嫁接外资、抵押租赁、拍卖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改制。
  (一)德化瓷厂
  1990年12月,德化瓷厂兼并县食品厂,食品厂债权债务由德化瓷厂承担。1992年3月,根据县委意见,德化瓷厂实行“一厂两制”改革,将高档瓷引进生产线。实行乡镇、“三资”企业管理办法,设立“高档瓷分厂”。1995年6月11日,德化瓷厂与印度尼西亚山景投资有限公司合资,设立“德化必德陶瓷有限公司”。2007年,配合做好德化瓷厂(必德公司)职工安置工作。
  (二)德化第二瓷厂
  1993年6月,德化第二瓷厂经德化县经委、财政局批准,试行“国有民营”分厂制。1994年12月31日,德化第二瓷厂引进生产线与新加坡客商合资,设立“协发陶瓷有限公司”。1996年3月4日,县长办公会确定向第二瓷厂派驻工作组,进行整顿、探索改革方案。1996年3月13日,工作组进驻第二瓷厂。1996年9月11日,组建第二瓷厂工作班子。1996年9月13日,第二瓷厂切块经营投标,分设九洲瓷厂、双龙瓷业有限公司、双龙瓷厂、东宝瓷厂,分别上交租赁费50万元、90.3万元、12.51万元,年逐增10%。1997年7月21日,县政府决定将县胶合板厂的土地和厨房以评估价卖给第二瓷厂,再由第二瓷厂以150万元转让给外商,由外方引进国外先进陶瓷生产设备,重新组织生产。1997年10月17日,县五套班子研究决定将第二瓷厂白度成套瓷生产线的资产以3180万元转让给新加坡客商,成立福建省德化必达陶瓷有限公司。对第二瓷厂的双龙瓷厂实行终止租赁合同予以拍卖。2000年,第二瓷厂的东宝瓷厂匣钵车间于6月上旬向社会公开拍卖转让。2001年4月,德化第二瓷厂原瓷一厂(九洲瓷厂)公开拍卖给外商企业必达公司,转让金423万元。2001年9月,德化第二瓷厂原瓷二厂(双龙瓷业有限公司)公开拍卖转让给原租赁者,转让金643万元。2003年,为第二瓷厂、外贸公司企业处理债务3357万元(其中财政偿还437万元),德化第二瓷厂、德化瓷厂、矿产公司等债务5112万元。
  (三)德化第三瓷厂
  1993年3月1日,高档瓷分厂从德化瓷厂分离出来,成立“德化第三瓷厂”。1995年6月30日,德化第三瓷厂与新加坡客商合资,设立“协发建白陶瓷有限公司”。1997年2月25日,组建县第三瓷厂留厂工作班子。
  (四)其他
  1996年9月11日,县炻器厂(龙城陶瓷有限公司)宣告破产。1996年11月27日,县四套班子会议决定,县彩印包装厂转让给“佳美集团公司”,转让费550万元。1996年12月10日,县政府召开会议,确定国有企业转制的留厂人员的工作职责、待遇,形成65号会议纪要。
  二、集体企业
  (一)县办集体企业
  1.德化县工艺美术陶瓷厂
  1988年12月,与中国香港晖泰有限公司合办晖龙陶瓷有限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企业严重亏损,于1994年12月12日依法宣布破产。
  2.德化二轻瓷厂
  1980年,德化县工艺瓷砖厂成立,主要生产建筑用材马赛克锦砖。1991年,更名为德化县二轻瓷厂,改生产瓷泥为主。1996年,依法宣布破产。
  (二)乡村集体企业
  1989年,乡镇办的集体陶瓷企业有20家,村(街)办有66家。其中龙浔镇13家,浔中乡32家,三班乡9家,盖德乡2家,雷峰乡4家,霞碧乡3家,国宝乡1家,南埕乡1家,水口乡1家。
  1990年后,乡村办集体企业陆续采用租赁、拍卖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进行改制。
  三、私营企业
  1989年,全县有私营陶瓷企业97家。其中龙浔镇27家,浔中乡31家,三班乡31家,雷峰乡2家,国宝乡1家,上涌乡2家,春美乡1家,霞碧乡2家。
  1990年后,德化私营企业进一步发展。至2001年,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私营陶瓷企业620家(不包括配套企业及家庭作坊)。其中龙浔镇310家,浔中镇210家,三班镇64家,雷峰镇9家,盖德乡13家,龙门滩镇2家,水口镇1家,桂阳乡3家,上涌镇2家,国宝乡6家。原料加工等陶瓷配套企业78家,家庭作坊400家。
  附:企业选介
  一、福建省德化第五瓷厂
  位于浔中镇浔中村,1966年创办,原为浔中公社瓷厂,1985年更名为德化第五瓷厂。1985年7月,厂长温克仁到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考察,引进西洋工艺瓷并生产,主要产品为具有西洋造型风格、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艺术品,有小摆设、小、器皿、小玩具等1000多种,大量销往欧美市场,其生产经营经验在全县迅速推广,改变了德化传统日用瓷生产的产品结构。1989年9月,第五瓷厂在美国旧金山成立龙氏公司,扩大销售市场。1991年,成功开发工艺色瓷,填补国内陶瓷生产空白。1992年,成功研发轻质陶瓷,被称为环保型陶瓷,再次填补国内空白;同年5月,被福建省乡镇企业管理局评为“1992年度百颗星企业”。1997年12月,釉下彩精陶通过省级鉴定,为国内首创;同年,获福建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书。1998年,釉下彩精陶产品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被科技部列入“火炬计划”,获农业部乡镇企业局“中国乡镇企业科技奖”。2000年,第五瓷厂又研制出“德化玉瓷”,获“福建省优秀新产品二等奖”;2001年,成功开发“釉中彩半瓷”,获泉州市科技进步奖;2002年,成功研制“自生釉骨瓷”,获“第十七届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福建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年,德化第五瓷厂拥有先进的窑炉及其生产配套设施,具有从瓷土加工至成品包装出口的流水生产线,有自营进出口权,年产值3000多万元。
  二、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
  位于龙浔镇宝美村。1967年为浔中大队瓷厂,1985年更名为宝美瓷厂,1987年7月由苏尧棠承包经营。1991年,成为全省第一家盈利上千万元的乡镇企业。1992年,苏尧棠创办佳美瓷厂和佳美彩印包装厂。1993年7月,福建省佳美集团公司成立;12月,获自营进出口权。1995年,德化县国有、集体企业全面改制,苏尧棠购买佳美瓷厂和德化纸箱厂,并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扩建厂房。1998年,佳美集团公司被农业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先进企业”。
  2001年,佳美集团公司占地面积6.4公顷,厂房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总资产1.54亿元;有员工6813人,其中技术人员156人、管理人员262人。企业以生产工艺美术陶瓷、树脂工艺品为主,成为集生产、科研、彩印、包装、贸易、仓储、运输为一体的外向型股份制乡镇企业。公司以“质量第一、创新第一、效益第一、服务第一”为经营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大力拓展国际市场,开发样品4万多件,其中获国家专利100多件,产品全部出口,远销亚洲和欧美3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产值5.38亿元,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上缴税费3235万元,成为德化县第一纳税大户,被农业部定为“全国乡镇企业集团”,被福建省农业部门确认为“福建省百强乡镇企业”。2007年,其经验仍在德化县推广。
  三、福建省泉州冠福集团有限公司
  位于浔中镇蒲坂村。1993年3月,林福椿创办德化华鹏彩瓷厂;1996年1月,联合德化宝兜瓷厂、上海龙浔贸易有限公司、德化玖兴瓷厂成立德化冠峰耐热瓷有限公司,在蒲坂工业园区建成厂房和生产线。1997年,耐热陶瓷煲研制成功并批量生产;同年,公司被福建省科技厅确认为“高新技术企业”。1998年,耐热陶瓷煲被科技部列入“火炬计划”项目;翌年,获全国发明展览会新产品金奖。
  1999年12月,福建省德化冠福陶瓷有限公司成立,取得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并获自营进出口权。2000年,组建福建省泉州冠福集团有限公司,并取得输美认证;同年,研制出骨锂陶瓷。2001年,在盖德新建工业园区,占地面积6.13公顷;在德化城关西环路征用土地13.33公顷,建设冠福科技大楼和厂房,建立冠福科技园,扩大骨锂瓷和陶瓷煲生产线。2003年,在上海虹桥机场附近征地8.67公项,建立“上海五天实业公司”物流配送中心;投入资金2亿多元,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开设43家统一以“五天”为商号的营销店,市场覆盖20多个省、市,产品进入7000多家超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陶瓷内销企业;同时,产品远销日本、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公司自产经营陶瓷1000多个品种,产品被北京、福建、浙江等省市消费委员会确定为推荐产品和公众首选知名品牌,是福建省百项名牌产品之一。2006年12月,公司“冠福”股票在深圳交易所成功上市,为中国日用陶瓷民营企业“第一股”。2007年,公司总资产4.38亿元,创汇1000万美元,纳税4064万元。
  四、福建省龙鹏集团有限公司
  位于浔中镇浔中村,1988年6月创办,原为福美工艺陶瓷厂,占地面积6.67公项,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设陶瓷、树脂和蜡制品、纸箱等25个车间。拥有花园式厂区,以及员工宿舍大楼、幼儿园等生活设施。1989年,由苏泗生承包经营。1996年,由苏建堆承包经营,并与中国香港诚明(国际)有限公司合资,联合创办德化诚美陶瓷制品有限公司。1998年3月,苏建堆在诚美陶瓷制品有限公司基础上,投资2000万元,创办德化龙峰陶瓷有限公司。1999年1月,以德化龙峰陶瓷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福建省泉州龙鹏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成为集生产、贸易、科研于一体的外向型民营企业,主要生产陶瓷、树脂和蜡制工艺品,产品出口欧美国家。经经贸部审批获自营进出口权。在厦门建立办事处,拓展国际市场。
  1999年,公司研制出半瓷、中温氧化高白度细瓷;2000年研制生产宝石黄、孩儿红等珍贵瓷种;2001年研制出白云瓷,出口产值9000多万元,创汇504万美元,纳税880万元。2007年,公司总产值2.08亿元,创汇1009万美元,纳税780万元。
  五、泉州市创意集团公司
  位于龙浔镇瓷都大道。1986年,温雅国、曾晓红夫妇创办德化国红陶瓷厂。1994年,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德化雅红瓷业有限公司。1996年10月,以德化国红瓷厂、雅红瓷业有限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泉州市创意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009万元。公司厂房面积5.5万平方米,净资产总值6000万元。拥有较先进的标准工业厂房和生产设备,研发生产红陶产品和轻质瓷产品,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1997年,被评为“福建省出口创汇先进乡镇企业”;1998年,被泉州市有关部门确定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00年,公司生产的西洋工艺品在首届泉州国际互联网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生态砂锅陶瓷被列为2000年度国家技术创新项目,并取得输美认证。2001年,在美国芝加哥成立跨国公司,拓展国际销售市场。2001年,公司年产值1.1亿元,创汇450万美元,纳税906万元,被列入福建省100家重点企业。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到公司视察并题词“创艺”。2007年,公司出口创汇位居前列,继续保持德化县“纳税大户”称号。六、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浔中东环路顺德工业园。1986年至1993年,郑泽洽等先后创办德化县德新陶瓷颜料厂、顺德纸箱装潢厂、顺德包装彩印有限公司、振顺塑料有限公司等。1995年5月,兼并德化县宝丰瓷厂。1998年,福建泉州顺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注册资金5100万元,获自营进出口权。同年,投入资金1500万元,征地14公顷,建设标准厂房18万平方米,有员工2000多人,生产日用陶瓷,树脂、石蜡工艺品,以及纸质品、塑料制品、陶瓷文化用品等,产品销往欧美国家和地区。1999年10月,被泉州市人民政府确认为泉州市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00年,集团公司与中国香港林国强合资创办福建省德化顺德盛陶瓷有限公司。2001年2月,公司筹资500万元人民币与德国商人汉斯·施皮尔伽合作,在德国哈根成立“顺美集团(德国)有限公司”;同年,又筹资1000万元人民币,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独资公司“顺美集团(欧洲)总公司”,成立“SMG(德国)工艺品设计策划中心”。2007年,顺美集团有员工3000多人,管理和技术人员150人,生产以“顺美”为国际商标的陶瓷、树脂、蜡制工艺品系列,以及各类纸包装物、高档纸艺制品等,销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节 行政管理
  一、优化陶瓷企业环境
  1988年3月,德化县政府出台《德化县鼓励外商投资、来料加工和横向联合的优惠措施》,对到德化投资的外商,在企业管理权、土地使用、银行贷款、外汇兑换结算、原料供给、进出口等方面分别给予优惠。
  1990年11月,进一步宣传和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发展乡镇企业的方针、政策,支持乡镇创办各种所有制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
  1993年后,县政府组织开展“乡镇企业年”活动,制定“一年起步、二年发展、三年迈大步”的规划,出台《促进乡镇企业经济发展的十条措施》《关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其中有关陶瓷企业的规定有:(1)推行股份制。集体、私人企业、个体户以及群众参股、承包、租赁、购买国有、集体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允许互相持股,建立规范的股份制管理制度。(2)企业用地优先。只要符合县、乡(镇)、村规划要求,留足新办企业用地,开辟工业小区,引导企业进入工业区落户。(3)简便用地审批手续。符合城镇建设规划的工业区,职能部门实行一条龙服务,按照法定基建程序从速办理用地、规划审批、工程报建、质量监督等有关手续。(4)提供资金扶持。银行对新办企业在资金信贷上尽量满足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求。(5)提供优惠政策。经省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给予享受国家和省定的有关优惠政策;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新办陶瓷企业,列入县重点工程,免收县级以下行政性规费;企业引进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职称的急需人才,其本人可落户在县城为非农业户口,其家属保持原来户口性质可在县城落户,其子女免交借读费并安排就近入学。人事部门要为引进人员做好人事行政关系的挂靠、档案保管,建立档案工资、技术职称评定、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推荐参加评选有关先进模范、代办养老保险、农转非等一系列服务。(6)把好收费关。杜绝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检查、乱集资等各种不正当行为。(7)设立陶瓷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有突出贡献的陶瓷企业。
  二、促进陶瓷企业技术革新
  20世纪80年代末,县政府加大窑炉改革的力度,全县普遍改用电烧瓷。县政府支持德化瓷厂、第二瓷厂先后从日本、德国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档瓷生产线。1989年9月,泉州市陶瓷科学技术研究所研制的节能蒸笼窑成为德化陶瓷业第一个获国家专利产品。1998年8月,达益窑炉材料应用技术研究所生产的多晶莫来石耐火纤维被省科委列入重点成果推广项目。2004年10月,冠峰耐热瓷有限公司获泉州市长特别奖。
  三、推进陶瓷企业改革
  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经济体制的方针、政策,陆续制定一系列措施,从实际出发,因厂制宜,对全县国有和集体企业进行改制。1988年12月,德化工艺美术陶瓷厂与中国香港晖泰有限公司合办德化陶瓷首家直接出口企业。1990年,进行国有企业第二轮承包工作,实施企业内部配套改革;引进外资,创办各种所有制企业。1992年,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行政企分开,落实生产经营自主权。1993年,引进外资,组建“三资”陶瓷企业。1998年后,推进实行公司改革,完善企业的决策、执行和监管体制。
  四、建设陶瓷工业区
  1998年,县政府决定建设陶瓷工业区,推进企业规模化发展。至2001年年底,城后工业区、东环路工业区、湖前工业区、民营科技园区、南环工业区、西环工业区、诗敦工业区、三班大兴工业区、三班紫云工业区等以陶瓷生产为主的工业区相继建成,解决陶瓷企业的需求。
  五、实施科技兴瓷战略
  德化县全面实施科技兴瓷战略,引导陶瓷科技人员发挥传统做瓷技术优势,利用民间闲散资金,创办一批各具特色的民营陶瓷科研所。自1998年起,全县每年投入新产品研发资金30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支持企业引进人才和技术改造。引导陶瓷企业与上海、天津、厦门等地高校、科研机构联系与合作。大力实施“人才工程”,发展陶瓷职业技术教育,建设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培养高中级陶瓷专业技术人才。
  六、开拓陶瓷市场
  1993年10月,举办第一届中国德化国际陶瓷节。工商联组织陶瓷企业参加各种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品牌推介会等。先后在德化城关建设陶瓷一条街、陶瓷展销城。
  第三节 行业管理
  一、行业管理机构
  (一)德化县陶瓷管理委员会
  1986年10月16日,德化县组建陶瓷工业管理委员会,分管工业副县长兼主任,办公室设在陶瓷工业公司,属事业编制。负责制定全县陶瓷发展规划,协调生产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审批陶瓷企业创办,加强陶瓷行业管理,组织企业间经验交流,推广新科技,促进德化瓷业振兴。1990年,县陶瓷工业公司实行企业管理。2007年,从业人员达80362人,全县陶瓷工业总值58.81亿元。
  (二)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
  1989年9月,德化县陶瓷同业公会成立,有会员企业220多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多次组织会员企业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以及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的产品展销会,贸易成交额均在4000万元以上人民币。1994—1995年,先后引进外资6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德化第二瓷厂先进生产线建设和技改项目。1997年4月,帮助佳美集团公司向广州交易集团中心申请1997年春交会5个摊位。此后,又帮助创意集团公司、世盛公司、必德公司、协发控股公司等企业解决广交会订摊位难的问题。
  二、管理服务
  1986年10月,德化县陶瓷管理委员会制定《德化县陶瓷行业暂行管理办法》,内容包括管委会职能、管理体制、管理办法和措施等。1987年1月开始施行。
  1987年10月,管委会制定贯彻轻工部“以出口创汇为突破口,全面振兴轻工业”战略方针“初步方案”,全面分析德化县陶瓷工业概况,提出“七五”计划和2000年奋斗目标,建议加快陶瓷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建立原料基地,逐步解决燃料问题,加快人才培养,加强科研工作,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全县陶瓷业发展。
  1992年5月,县乡镇企业局编制《德化县乡镇企业“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制定陶瓷企业生产、包装、销售“一条龙”发展计划,以及1995—2000年发展目标。
  1994—1995年,县先后引进外资6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德化第二瓷厂先进生产线建设和技改项目。
  1996年9月,县成立陶瓷管理局,与县乡镇企业局合署办公。先后帮助德化第五瓷厂、铭丰金花纸有限公司、实验瓷厂等企业研制开发新产品,促进企业向高新技术迈进。协助宝兜、恒利、宏盛、顺美、永大昌等企业组建集团公司,申报自营进出口权,参与组织陶瓷企业到国内大中城市举办或参加各种展览、展销会,建立销售网点。帮助顺美集团公司在德国哈根、法兰克福设立营销公司,帮助创意集团公司在美国芝加哥设立营销公司。协助承办在德化召开的全国古陶瓷协会第二次委员会议,收集全国各地信息和经验,推进德化与全国陶瓷产区的交流与合作。举办陶瓷知识技术培训班,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协助企业兑现出口奖励、贴息贷款、出口退税等跟踪服务工作。
  2000年后,陶瓷行业管理转向以服务为主。3月,德化县企业服务中心成立,由县直15个部门组成,挂靠县乡镇企业局。服务中心受企业委托代办各种申报手续,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引导企业加入互联网,协助企业招商、引资、订货,参加产品推介会,组织企业参加先进生产技术、新知识、电子商务等学习培训,为企业代办版权登记手续,保护企业利益。
  第四节 企业经营管理
  一、生产管理
  (一)国有、集体企业生产管理
  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中期,德化县国有、集体陶瓷企业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进行劳动组合,制定合理的生产定额,实行以线段最终合格品计算产量办法,以产量计算工资,生产责任与经济利益挂钩,把岗位责任制变成经济责任制,落实到每个车间、班组、个人。国有瓷厂还通过试行“以质联产计件工资”分配制度,增强企业活力。在生产车间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实施“保出口,争内销,两者兼顾,时有偏重”策略,对内销产品,实行“固定利润超利分成”的经济责任制。
  (二)民营企业生产管理
  以销定产 根据销售商要求的产品样式、数量和交货时间签订订货单。订单到手后,企业按订单的要求安排生产。
  按劳分配 准确测算出单件(工序)产品的生产工酬及原材料消耗,对工人实行以质计件工资制。
  选用人才 企业用工从社会上招聘,实行合同制。任用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高级人才以高薪招聘,普通员工除计件工资外,还享受企业工会福利。技术性强的工种,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兑现奖惩 企业员工除保证工资按时兑现外,还享受年终奖金。奖金数额则根据员工年薪的总和,乘以一定比例。对管理销售人员的奖励办法,则根据其当年对企业创造的利润额,给予一定比例的提成。样品开发部(车间或开发小组)的人员。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其员工除固定工资外,还有订单提成,即根据订单数额提取一定比例的分成。对个别员工违反规定使公司造成损失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二、技术质量管理
  1988年以后,德化陶瓷企业不断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检验人员的职责、员工守则、质量检验标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各工序目标责任制、岗位目标责任制、奖励效益工资实施细则等。实行产品检验日、产品质量分析会和早会制度,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中佳美集团公司、冠福集团公司、必德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运用高科技手段高效管理,从原材料进厂到生产的过程通过闭路电视进行监控,烧制产品过程由电脑全自动智能化控温,管理人员随时可用电脑调出各种原始数据,及时处理质量上的问题。还有一些大型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全面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标准》,实施GB/T19000及ISO9000系列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检验与实验控制、检验与试验状态控制、不合格产品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质量记录控制等“六要素”体系,公司上下强化“六要素”学习培训,严格按照“六要素”要求,由生产质量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三、知识产权保护
  2001年,德化在全国陶瓷产区率先开展版知识产权登记,自此,知识产权作品登记量年均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规范行业秩序,调动创新积极性,保护产业发展,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2004年,县知识产权登记服务中心成立,加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管理,完善陶瓷作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下“三个第一”:成立福建省第一个知识产权协会,设立福建省第一个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公司和知识产权纠纷调解中心,获得福建省第一个知识产权就地办理省级权限。最高法院授予德化县部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管辖权,德化县法院在国内县级法院率先获准设立知识产权庭,知识产权实现就地办理、就地维权。因此,德化县获评福建省知识产权强县、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单位等称号。当年,全县共有申请专利近3000件,授权专利1000多件。鼓励企业开展商标认证,加强商标保护和产品质量控制,强化产品检验检疫等。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