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336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产权制度改革
分类号: F279.21
页数: 2
页码: 719-72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工业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产权制度改革包括兼并联合,嫁接外资,出售转让,股份合作制以及依法破产的内容。
关键词: 德化县 工业 产权制度

内容

一、兼并联合
  1990年12月,德化瓷厂兼并县食品厂,其债权债务由德化瓷厂承担。2000年,德化鑫阳矿业有限公司合并县选矿厂。
  二、嫁接外资
  1995年6月11日,德化瓷厂与新加坡山景投资有限公司林子辉合资经营,成立中外合资陶瓷企业“福建省德化必德陶瓷有限公司”。林子辉出资3150万元,占股60%;德化瓷厂以土地、厂房、设备折价2100万元,占股40%。同年6月30日,第三瓷厂(1993年1月从德化瓷厂分离出来的高档瓷分厂)与新加坡协发私人控股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福建德化协发建白陶瓷有限公司”,第三瓷厂占股20%;新加坡协发私人控股有限公司出资2240万元,占股80%。1997年12月,新加坡协发私人控股有限公司成立“福建省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
  2001年9月,德化第二瓷厂原瓷一厂(九洲瓷厂)公开拍卖、转让给外资企业必达公司,转让金423万元。
  2003年8月,福建德化协发建白陶瓷有限公司改制为外商独资企业(由新加坡协发私人控股有限公司控股)。2004年2月,福建省德化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吸收兼并福建德化协发建白陶瓷有限公司,兼并后企业名称为福建省德化协发光洋陶瓷器有限公司。
  三、出售转让
  1996年,对企业规模较小、市场前景较好、职工人数较少的企业,经资产评估后,采用出售转让实现资产重组的形式进行改制。同年11月,县彩印包装厂转让给佳美集团公司,转让金550万元。
  1997年1月,县印刷厂以301万元拍卖、转让给县国税局,更名为德化县税务咨询服务公司印刷厂。7月,县胶合板厂进行第二次改制,以750万元人民币转让给新加坡协发私人控股有限公司;7月11日,县碳化硅厂以380万元整体拍卖、转让给原厂职工温添胜、陈瑞峰经营。10月17日,第二瓷厂的白度高档瓷生产线以3180万元转让给新加坡山景投资有限公司林子辉,更名为福建省德化必达陶瓷有限公司。
  1998年1月8日,县机械厂以380万元公开拍卖、转让给苏银凯,成立德化陶瓷机械厂;3月5日,县汽车运输公司将经营权和部分财产(湖前E幢地皮)以218万元拍卖给县交通局,交通局又将经营权以一次性40万元出卖,由苏文荣买断。1999年始,对改制未彻底的企业继续深化改革。2000年6月,第二瓷厂的东宝瓷厂匣钵车间向社会公开拍卖转让;11月,县冶炼有限公司装机容量125千瓦的小电站及位于南门的房产依法拍卖转让,转让金分别为55.01万元、44.2万元;同年,德化酒厂公开拍卖、转让给福建神达啤酒公司。
  四、股份合作制
  1993年,改革企业财务制度,全面实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行业财务会计制度。5月,县铁厂进行清产核资工作,组建县内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拉开全县国有企业改制的序幕。1997年12月31日,对原材料受国家严格管理、经济效益较好的特殊行业德化县林产化工厂,采取资产置换国有职工身份,重组股份合作公司的形式进行改制。国有股以原县林化厂机械设备评估价60万元、投入货币资金81万元(用于新征土地)共141万元,为投入的国有股,占股份47%,原林化厂职工持股会联合体筹资(职工身份折价入股)159万元,占股份53%。厂址由龙鹏街迁往龙津路官路下,企业更名为德化县林业化工厂。
  五、依法破产
  1996年9月11日,对停产多年、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德化龙城陶瓷有限公司(原德化县炻器厂)实行依法破产。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