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机管理与服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30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农机管理与服务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688-689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88年至2007年德化县农机管理与服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其中包含:农机供应、农机培训、农机维修、农机安全管理。
关键词: 德化县 农业 农机管理

内容

一、农机供应
  1988年,县设农机管理站和农机公司,乡(镇)设农业机械管理站,负责农业机械供应。至1996年农机推广和供应成绩突出,获内贸部“全国农业机械流通行业先进单位”表彰。1998年体制改革,撤销农机公司,由原农机公司职工组合成立德化县鑫农机械有限公司和德化源源农机有限公司,从事农业机械供应服务。2003年,乡(镇)农机管理站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受县农机管理站指导。负责该区域内的农业机械管理与服务,满足群众对农机的需求。
  二、农机培训
  1988年,县农机校负责农技员、拖拉机和农用车驾驶员上岗培训、复训、轮训。1990年,经上级主管部门审定,农业部农机司批准为“四有”(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制度)农机校。至2003年,农机校培训手扶拖拉机驾驶员1126人,农用运输车驾驶员831人,农机员14人,农机、汽车、摩托车修理工236人,乡(镇)农机管理员岗位培训120人,驾乘人员上岗培训403人;汽车驾驶员技术等级培训942人,出租车驾驶员技术等级和岗位培训63人;复训、轮训驾驶员571人。
  三、农机维修
  1988年后,县拖拉机修配厂实行承包经营,从事农用运输车和手扶拖拉机维修。乡村农机维修由乡(镇)农机站和农机维修点负责。1990年执行农业部《全国农机维修点管理办法》,全县审定三级农机维修站8个,核发修理工技术证书12本。18个乡(镇)有农机三级网点33个,专业点7个,持证上岗61人。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机维修服务体系。1993年,县拖拉机修配厂推广使用清洗剂替代清洗用油和SI茶油机节能技术,获农业部节能改造技术推广先进单位称号,并被省农机局审定为农机一级维修网点。1994年后,加强农机维修技术队伍建设,提高维修服务水平,基本满足全县生产需求。2007年年底,全县有三级维修网点30个,获得农机维修技术等级证书110人,其中初级农机修理工67人,中级农机修理工37人,初级轮胎修理工2人,中级钳工1人,中级电焊工3人。
  四、农机安全管理
  1988—1991年,县公安部门负责拖拉机检验,办理报户、过户、发牌证及驾驶员考试、考核工作。1992年7月起,农机监理所受公安部门委托,负责拖拉机检验、办理报户、过户、发牌证及驾驶人员证照办理工作。农用拖拉机上公路行驶仍由公安部门对其交通安全管理。1993年始,施行《福建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理规定》。1994年开展上路检查78天次,查拖拉机1000多台次,罚没款1万多元。1996年对变型运输机(土车)进行注册登记(1998年停止注册登记)。至2007年,拖拉机新车登记3250台,年检8817台,驾驶员年审3857人,换证849本;查出无牌无证的拖拉机235台,逾期未年检66台,擅自改装超标11台,无证驾驶44人,超载拖拉机34台,外籍拖拉机8台,违章载人44人次,分别依法处理;无重大农机事故发生。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

《德化县志.1988-2007》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