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183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
分类号: F273.2
页数: 3
页码: 552-554
摘要: 本节记述德化县标准化管理概括了企业标准化、农业标准化、实施强制性标准、商品条码和组织机构统一代码应用。
关键词: 德化县 质量技术监督 标准化管理

内容

一、企业标准化
  1988年后,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等各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根据标准化法律规定,企业生产产品必须有产品标准才能组织生产。当时,德化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许多企业产品没有产品标准,或者虽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但没有采用国标、行标、地标产品标准组织生产。
  1997年,县政府成立消灭无标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企业改正无标生产的状况,组织企业标准化管理培训,引导企业生产产品按规定办理产品标准注册登记。
  1998年11月,全县企业注册登记599家、产品标准998个,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6.9%。建立全县工业产品标准数据库,将产品标准作为一项常规工作。新办企业或企业开发生产新产品,对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者,指导其采用国标、行标、地标或制定高于国标、行标、地标的企业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对于无国标、行标、地标产品标准者,指导其制定企业产品标准并组织生产,同时还引导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
  至2002年,组织参加企业标准化业务培训4期、参加培训的企业270多家、563人,并获得上岗证书,提高企业标准化管理水平。同时,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帮助企业制定企业产品标准,或采用国际标准,其中制定瓷泥企业产品标准13项、陶瓷企业产品标准18项、食品企业产品标准93项。县林化厂、县水泥厂、协发光洋日用瓷器、冠福公司日用陶瓷均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获国际标准产品标志证书。
  至2007年,全县工业产品生产企业1164家,其中执行国际标准企业4家、执行国家标准企业1039家、执行行业标准企业25家、执行地方标准企业11家、执行企业标准企业69家,全县生产企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98.3%。
  二、农业标准化
  1999年,成立农业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农产品标准起草小组,上报德化梨为市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项目。
  2000年,制定德化梨产品标准并被定为省地方标准。2004年,制定德化梨综合标准体系。2007年,制定德化县农业标准示范区建设计划,上报德化黑鸡、德化梨、十八格黄花菜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2008年初,十八格黄花菜被列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促进农产品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三、实施强制性标准
  县重点组织实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1994年)、《啤酒瓶标准》(1997年)、《液化石油气瓶充装站安全技术条例》(1998年)、《弹簧软床标准》(1999年)、《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资限量标准》(2001年)、《卓越绩效评价标准》(2004年)、《电热水器安装规范》(2006年)等强制性国家标准,进行常态监督、检查,确保落实。
  四、商品条码和组织机构统一代码应用
  (一)推行商品条码制度
  1992年,开始推行商品条码制度。商品条码是商品在电子商务和商品流通中赋予商品的识别码。至2007年,全县产品申请使用商品条码,并成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的企业32家,促进企业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和流通。
  (二)组织机构统一代码1988年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事业单位等机构,赋予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标识。1993年,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陆续颁发法定代码标识证书。
  2001年,在向组织机构颁发代码标识证书的同时,还配发代码证电子副本,以方便使用代码。
  至2007年年底,全县共颁发代码书2215件,其中机关116件,事业法人201件,事业非法人9件,企业法人946件,企业非法人515件,社会团体40件,工会法人3件,个体工商户348件,民办非企业17件,其他机构20件。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