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五年计划”编制与执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15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五年计划”编制与执行
分类号: F127.54
页数: 3
页码: 520-522
摘要: 本节记述德化县“五年计划”编制与执行概括了计划编制、计划执行。
关键词: 德化县 经济计划 五年计划

内容

一、计划编制
  1985年,编制《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草案)》。县计委组织有关人员深入18个乡镇和工矿企业调查研究,了解六五”计划前4年的执行情况,编制计划讨论稿。前后组织召开“七五”计划初稿论证会议,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及专家、学者的意见,经多次修改后送交县人民代表大会。1987年2月,《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七五”计划纲要》经德化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1989年,县计委组织人员分析“七五”计划执行情况,即“七五”期间,德化县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与继续发展的潜力,预测“八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八五”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预测所需能源、资金、原材料的情况。1990年,完成《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及十年规划纲要(草案)》;1992年3月,经德化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1994年,县计经局组织编制第九个五年计划,形成《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十年规划(草案)》
  ;1996年2月,经县人大十三届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1999年,启动“十五”计划编制工作。经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完成《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草案)》2001年3月,经县人大第十四届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2005年,县发展计划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现代绿色瓷都”总目标,按照“德化要走在全省山区县发展前列”总体部署,编制《德化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1月,县人大第十五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
  二、计划执行
  (一)“七五”计划执行
  “七五”期间,落实国家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各项政策,发挥林、瓷、电、矿四大优势,重点抓好农业综合开发,陶瓷工业成为支柱工业部门,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递增8.82%,比1980年翻1.5番,提前实现第一步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新的水平。
  199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当年价,下同),比1985年增长54.60%,年均递增14.34%,完成计划205.46%;地区收入总值2.7亿元,增长53.05%,年均递增9.25%;工农业总产值3.64亿元,增长63.90%,年均递增10.39%,完成计划236.14%,其中农业总产值1.65亿元,年均递增2.95%,完成计划177.56%。工业总产值1.94亿元,年均递增22.32%,完成计划346.09%。陶瓷产值9431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8.66%,年均递增34.28%,完成计划377.24%。县财政收入2358万元,年均递增26.7%完成计划270.72%;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年均递增23.32%,完成计划232.13%;外贸出口供货总值8048万元,年均递增42.22%,完成计划168.16%,农民人均纯收入587元,年均递增9.43%,完成计划117.4%;职工年平均工资2031元,年均递增15.48%。
  (二)“八五”计划执行
  “八五”期间,继续发挥林、瓷、电、矿四大资源优势,走出一条以市场调节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建设路子,提高效益,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9.40亿元,比“七五”期间增加6.21亿元。
  199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1.41亿元,比1990年增长148.69%。年均递增19.99%,完成“八五”计划的278.83%;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37.67元;工农业总产值14.13亿元,比1990年增长156.89%,年均递增20.77%,完成计划的258.79%,其中农业总产值4.74亿元,年均递增20.52%,完成计划192.66%,工业总产值9.39万元,年均递增28.78%,完成计划258.0%。县财政收入10255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年均递增34.18%;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3亿元;年递增13.94%,完成计划140.46%;外经出口供货总值6.837亿元,年均递增53.4%,完成计划273.45%。职工平均工资4508元,比1990年增长121.9%,年均递增17.29%;农民人均纯收入1836元,比1990年增长212.8%,年均递增25.62%。年末,全县总人口29738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38‰,比1990年下降15.66%。
  (三)“九五”计划执行
  “九五”期间,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小县大城关”发展内涵,加快建设陶瓷、林业、电力、钢铁原料和黄金开采五大基地,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县(市)第十三位,经济发展速度位居第三位。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1.21亿元,比“八五”期间增长2.26倍。
  200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6.98亿元,年均递增22%,完成“九五”计划的138.0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918.92元;工农业总产值37.69亿元,年均递增19.74%,完成计划120.35%,其中农业总产值7.76亿元,年均递增6.13%。工业总产值29.93亿元,年均递增31.14%。县财政收入2.56亿元,比1995年增长149.29%,年均递增19.85%,完成计划103.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66亿元;农民平均纯收入3381元,职工平均工资8765元。年末总人口30250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8.49‰。
  (四)“十五”计划执行
  “十五”期间,加快实施“大城关”战略,全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1.9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加20.79亿元。
  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经普查)51.26亿元,比2000年增长86.01%,年均递增13.2%,完成“十五”计划的94.5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6720元,比2000年增长87.46%,年均增长13.4%,完成“十五”计划的94.35%;工农业生产总值77.84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1.15亿元,比2000增长13.84%,年均增长2.67%,完成“十五”计划的75.55%,工业总产值66.68亿元,比2000年增长114.2%,年均增长16.46%,完成“十五”计划的95.36%;财政总收入5.38亿元,比2000年增加2.8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53亿元,比2000年增长55.58%,年均增长9.24%,完成“十五”计划的9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5亿元,年均递增14.89%,完成计划109.64%;农民人均纯收入4777元,比2000年增长41.28%,年均增长7.2%;职工平均工资14822元,比2000年增长69.10%。年末人口总数3065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33‰。
  (五)“十一五”计划(2006—2007年)执行
  2006年,坚持“一二三四五”发展思路,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建设大局,采取“好中求快,支撑带动”工作举措,推进各项工作。
  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2.3亿元,比2005年增长32%,年均增长14.9%,完成“十一五”计划的72.8%。农业总产值12.30亿元,比2005年增长10.22%,完成“十一五”计划的94.48%;工业总产值98.80亿元,比2005年增长48.17%,完成“十一五”计划的74.17%。财政总收入7.07亿元,比2005年增长31.35%,完成“十一五”计划的70.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6亿元,比2005年增长32.16%,完成“十一五”计划的72.70%。年末人口总额31089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