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158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计划管理体制改革
分类号: F127.54
页数: 2
页码: 519-520
摘要: 本节记述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007年德化县计划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德化县 经济计划 体制改革

内容

20世纪80年代初期,县计划工作继续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把调整与改革结合起来,促进全县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较快发展。1993年,县实行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措施,即由政府直接经营企业,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方面直接控制的基础上,编制指令性计划指标,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平衡。
  1994年,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管理职能从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从指令性计划逐步转向指导性计划。
  1996年,计划管理由行政管理走向行政服务。即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宏观调控,下放、弱化事务性的微观管理。向“研究战略、制定规划、宏观调控、总量平衡、产业政策、培育市场、重点建设、协调服务”的方向转变。主要加强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发展战略,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对产业政策、支柱产业,重大生产力的布局及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研究、制定、监督、实施和协调;对全县国民经济运行动态的预测、监测、分析和经济信息的发布。加强重点建设项目的规划和项目储备,可行性研究以及工程进度、资金筹资情况的跟踪管理;对社会事业、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规划、协调和计划管理。加强对财政、金融、税务、工商、交通、公路、邮电等部门的综合协调。引导和促进国有工业企业、国有商业企业的改制。
  2002年,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计划工作重点放在观全局,求平衡,促发展。做好全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等经济总量的平衡、重大比例关系的协调,引导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搞好资源开发、扶贫开发、生产力布局、第三产业发展、城市化生态环境建设等规划工作,引导和推进全县经济结构优化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5—2007年,贯彻实施国家、省、市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逐步建设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节有效的新型投融资体制。把投资宏观管理的重点转到优化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搞好重大项目布局,防止重复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加强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和重大问题的协调,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