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行政监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100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行政监察
分类号: D625 .57
页数: 4
页码: 363-366
摘要: 本节记述德化县行政监察开展的情况,包含了廉政监察、效能监察。
关键词: 德化县 人民政府 行政监察

内容

一、廉政监察
  (一)专项监督检查1990年,组织全县廉政制度执行情况大检查,对县、乡镇干部“遵守保持廉洁暂行规定”的情况实施监督,推进廉洁从政。
  1992年起,对每年的农转非、招生、招工、招干、转干、公务员考录进行专项监督检查,确保公平竞争,遏制不良行政行为的发生。
  2005—2007年,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矿山等违规行为,清理纠正投资入股矿山对象7人,退出投资金额13.47万元,上缴投资收益11.62万元,查处违纪违规案件1件;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协调各执法执纪部门立案查处商业贿赂案件8件,涉案金额67.25万元,结案7件,给予纪律处分1人,行政处罚4人,追究刑事责任4人。
  (二)专项资金监管
  1990年,协同开展行政收费和全县财务大检查。
  1992年,对省拨农业专项经费投入使用,市拨民政救济救灾款发放使用管理,县农委、农业局、经作局、林委的资金投入,农资经营部门的经营情况及1980年以来全县计划生育费征收管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促进收支管理规范,确保专款专用。
  1997年,参与全县财税物价三大检查,清查违纪金额136.6万元;协同对扶贫资金、“菜篮子”工程开发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专项检查,纠正违法违纪行为。
  2000年,对全县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资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四项资金监管。
  2003年,建立县会计核算中心,全县83个县直财务单位于11月全部纳入县会计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防范违反财政纪律行为。
  2004年,开展国债资金使用和预算外资金管理专项监察,采取措施解决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健全完善各项资金监管机制。
  2007年,继续加强对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管,纠正和防范违反财政纪律行为。
  (三)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管
  1995年,制定《德化县建设工程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若干规定》,建立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加强对招投标督查工作。
  2002年起,实施建设工程廉政责任书制度,要求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廉政合同”,防止建设工程领域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2004年,推行经审最低价中标办法,规范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
  2006年,参与全县200多个重点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议标的监督,降低造价,节省投资人民币5616.5万元。同年,对农村电站改造工作进行专项监督检查,通过招投标,为政府节省资金37万元。
  2007年,建立工程建设统一招投标平台一一县工程交易中心,当年进入“中心”交易的工程项目20个,成交金额5833.62万元,节约资金651.35万元,节约率11.17%。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专项整治,完成各类串通投标线索排查,督促建设、交通、公安等部门建立建设工程各方主体诚信档案,防止违法违规行为。
  (四)政府采购监管
  2000年起,对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大宗办公物品和各种办公设备实行政府统一集中采购,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动车采取集中保险。
  2005年,实行政府采购招标定点采购,提高政府采购效率;开展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情况专项检查,查处违法采购金额1.41万元,促进实施政府采购法。
  至2007年,政府采购金额8255.13万元,节约资金1024.58万元,年均节约率12.41%。
  (五)土地使用权、矿业权出让监管
  2005年,对全县4宗采矿权出让进行监管,实行挂牌出让,出让价6403.4万元,比起始价多出85.4万元。
  至2007年,先后对茶叶公司、德义热电有限公司、原胶合板厂、浔中粮站等34宗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实施监管,实行“招、拍、挂”出让,成交价比起始价增值12351.6万元。
  (六)产权交易监管
  1997—2001年,参与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监督检查,对企业拍卖、租赁招投标实施监督,纠正、查处串标、违规招标等违纪违规行为6起,为国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89.8万元。
  2006年,对1宗国有资产经营权承包招投标实施监管,比起始价增值44.4万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007年,对公共资源配置实施监管,全县38项公共资源项目中的4项先行实行市场化配置,对其余未实行市场化配置的项目按规定统一到县政府采购中心进场交易。
  (七)安全生产监管
  1988—2007年,参与调查工伤事故、重大安全责任事故16起,对负有领导责任、失职渎职的党员干部进行处理,其中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0人,效能告诫4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人。
  二、效能监察
  (一)勤政建设
  1998年,贯彻落实泉州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勤政建设提高办事效率的决定》,解决某些部门和单位办事不公、效率低下等问题;督促各部门各单位实行公示制,规范文明执法、依法行政行为;加强服务“窗口”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健全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机制;严肃查处5起违反勤政决定案件。
  2000年,开展“环境优化年”活动,县成立农业咨询服务台、企业服务中心、劳动就业管理服务中心和机动车报牌办证服务中心,各乡镇相继推出“一层楼办公”等便民、利民新措施,为企业、群众办证、审批、咨询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2002年,开展“转变作风年”“调查研究年”活动,组织清理在编不在岗人员,纠正乡镇干部“走读”现象,精简会议和文件,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实施检查评比活动审批制度。
  2003年,开展“效能建设八闽行”活动,改进机关作风,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2004年,开展“服务发展年”活动,提高工作效率,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2007年,开展“服务效率提升年”活动,提升服务效率,改进服务态度,转变机关工作作风等。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01年至2002年,先后三次取消政府部门审批、审核(核准)项目278项,规范审批行为;贯彻执行《泉州市公开行政审批审核暂行规定》,推行行政审批程序备案制,将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办证程序编印成册,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2003年,抓企业建设项目前置审批改革和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对新办较大的企业建设项目,实现工业企业厂房建设审批“零环节”。
  2004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清理行政许可项目190项,其中,保留179项,修改1项,停止执行10项。
  2007.年,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行政审批方式,推进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时效。3月30日,县行政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县直33个部门333个审批项目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审批事项承诺时限比法定时限缩短4560个工作日,提速60.4%。至年底,县行政服务中心共收26610件,办结26091件,办结率98.1%,其中提前办结16092件。
  (三)效能督查
  2002年至2003年,对机关作风、办事效率和制度建设、政务公开、取消收费执行情况等进行明察暗访和督查,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2004年,对唐寨山森林公园南大门建设、宝美街旧街改造、德事利创业园、宝美项目区、城东工业项目区一期工程等60个重点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解决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推进工程进度。
  2005年,对部分乡镇、县直单位贯彻“两会”精神、重点工程建设、机关运作、行政执法等情况进行检查并通报;对有关单位和乡镇防御第19号“龙王”强台风工作、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2006年,对44个在建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跟踪督办,促进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动工建设39个,开工率88.64%,完成投资人民币90057万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73%;办理领导批办督查件13件,配合县民政局对有关乡镇落实最低生活保障金情况进行督查,促进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到位开展防抗台风“珍珠”“碧利斯”等工作的督查,降低台风造成的损失。
  2007年,对诗敦开发区、宝美项目区、恒泉生物科技园区、220千伏变电站等29个重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开展公路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动物疾病防控、防抗台风和灾后重建、森林防火等专项工作督查,促进各项工作落实。
  (四)效能投诉
  2000年,县机关效能投诉中心成立,按照“有诉必理、有理必果,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认真办理涉及企业和群众的投诉件。
  2007年2月,在德化网正式开通德化县机关效能网上投诉与评议互动平台,增加群众诉求渠道,方便群众投诉。至年底,共受理群众投诉523件(次),其中网上投诉58件,办结521件(次),办结率99.6%;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查处8件,给予政纪处分2人;纠正行政违规1件,责成有关部门领导作出检查1人;实行效能告诫35人,效能约谈19人;督促有关单位消除、整改推诿扯皮、效能低下等机关作风问题。
  (五)效能评议和绩效评估
  2001年,开始在县直机关职能部门和服务单位开展机关效能评议活动。至2002年,县计经局、外经局、土地局、国税局、发展计划局、司法局先后被授予机关效能评议活动“流动红旗”单位。其间,实行绩效考评制度,逐步完善机关工作人员业绩考评机制。
  2003年,对全县18个乡镇和41个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行年终考评,乡镇中分别评出优秀单位18个、良好单位41个,县直行政事业单位中优秀单位24个、合格单位28个、基本合格单位7个。
  2004—2005年,在县地税局、国土资源局、浔中镇开展绩效评估试点工作,探索实行绩效评估办法和措施;建立并落实“日考勤、季评议、年述职、定期考核”四项制度,严格执行上下班考勤制度。制定《德化县乡镇绩效评估标准》《德化县政府部门及乡镇政府绩效公众评议方案》,组成6个考评组对县人事局等80个单位的工作情况进行考评,评出优秀单位40个、良好单位40个。
  2006—2007年,根据《福建省绩效评估工作察访核验实施办法》,在46个县直有关单位、18个乡镇政府中开展绩效评估公众评议测评,促进各单位和个人履行职责,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根据《德化县人民政府2006年绩效评估自评工作方案》,在18个乡镇政府、县直50个部门开展绩效评估工作,发挥绩效评估导向和激励作用。
  (六)机关效能宣传报道
  2000年,德化县有线电视台、县人民广播电台、《瓷都德化》报、《效能简讯》等新闻媒体,开始报道德化县机关效能建设的做法、成效和经验,营造“抓效能、讲效能”工作氛围。其间,编印《德化县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报》86期。积极向上级报刊报送效能建设通讯报道稿件,其中《永恒的主题——来自福建的报道》一文,被2002年《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采用;上报的效能建设简讯、信息被《福建省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报》采用1条,被《泉州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简报》采用2篇(条),在《泉州晚报》“效能建设在一线”栏目报道1篇,宣传效能建设先进典型。
  2004年,对县地税局等34个“2004年机关效能建设优秀单位”,地税局、国税局、民政局等3个“流动红旗单位”,2002—2004年连续三年获得机关效能评议活动流动红旗单位的县国税局进行表彰,树立典型。同时,拍摄制作以“注重实效抓效能、优化环境促发展”为主题的机关效能建设电视专题片,在县有线电视台《浐溪两岸》栏目中播出。开展机关效能建设理论研讨,对2002年机关效能建设论文进行评选,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10篇。其中《实践“三个代表”,抓好效能建设》获省机关效能建设理论调研文章优秀奖。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