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村电气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91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农村电气化
分类号: TM92
页数: 2
页码: 251-25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农村电气化的情况,包含了农村初级电气化县和“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
关键词: 电力 电气化 德化县

内容

一、农村初级电气化县
  (一)电源建设
  1983年,德化县列入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至1988年年底,全县建成小水电站108座、13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1.87万千瓦,年发电量7549千瓦时,比1982年增长160.6%。全县电站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035小时,县电力公司所属电站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5338小时,电站主要设备完好率96.7%。
  1989年6月18日,省政府委托省水电厅等有关单位,在德化召开德化县农村电气化试点初级阶段验收会议,一致通过《德化县农村电气化初级阶段验收会议纪要》,并报送省政府转报水利部批准。
  1990年9月20日,水利部正式发文批准德化县为初级农村电气化县,并发给初级农村电气化铜牌和证书。
  (二)电网建设
  1987年3月27日,县电网联入省电网。截至1989年5月底,联网电站有58座83台,装机容量1.7141万千瓦,占总装机91.6%。全县拥有高低压线路2524.8千米,其中35千伏线路113.8千米,10千伏线路1003千米,低压线路1408千米;35千伏变电站9座11台,容量2.66万千伏安;10千伏配电变压器322台,容量4.4万千伏安,综合网损率11.89%。县电网供电面不断扩大,由1982年10个乡(镇)、46个村(居委会)增至194个村(居委会),100%的乡(镇)、99.5%的村用上质量可靠的电,县电网用户由1982年占全县31.4%增至96.3%。
  (三)用电水平
  1988年,全县供电保证率达98.1%。1989年5月底,全县18个乡(镇)、195个村(居委会),已全部用上电。全县5.84万户,已用上电的有5.71万户,拥有鼓风机节柴灶1.88万户,占总户数32.2%。所有的乡、村都用上了电,电能质量得到保证,用电领域扩大。县办工业用电量3931万千瓦时;农业用电量186万千瓦时;文教卫生用电量1633万千瓦时;生活用电量1033万千瓦时,户均176.6千瓦时;总用电量6783万千瓦时;人均260.5千瓦时。
  (四)丰水期电能应用
  20世纪80年代,德化县小水电大部分属径流开发,丰水期电站电能充足,县电气化办、科委、水电局、节能办等有关单位组织科技人员对电热器、炉进行一系列的试验,推广用电冶炼、烧瓷。1988年1月,德化盖德铁合金厂第一期工程1800千伏安电炉建成投产,用电冶炼达到新水平。同年,全县229家瓷厂中有电热烤花炉283个,容量8414千瓦,烧成电窑84个,容量3950千瓦;隧道窑15条,容量1490千瓦。全年烧制陶瓷用电量1960万千瓦时,占全县总用电量28.9%,年可节省木材6.6万平方米,降低燃料成本100多万元。是年,全县用电炼铁耗用丰水期电能1951万千瓦时,占全县总用电量25.1%。
  (五)资金来源
  1983年,县贯彻“以电养电”政策,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广泛集资办电。至1988年,全县电气化投资2877万元(包括省、市、县联合开发的龙门滩引水工程德化投资940万元),其中县、乡、村、户自筹836万元,国家补助或周转资金285万元,银行贷款816万元。多方集资使电气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1988年,县电力公司实现利润114.87万元,比1982年44.6万元增长157.56%。
  二、“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
  (一)电源建设
  2001年,德化县被国务院批准为“十五”期间全国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之一。2001年后,全县共建成农村小水电56处,新增装机容量9.539万千瓦,比基准年2000年15.1万千瓦增长63%。至2003年,县建成具有完全年调节性能、装机容量分别为4万千瓦、1.2万千瓦和2.2万千瓦的涌溪三级、东固和涌溪四级电站;采用最新自动化技术进行规划设计和设备选型,实现对三个梯级水电站的远距离全方位监控。2004年7月,比计划提前近2年在全省率先通过达标验收,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农村水电现代化走在全国前列。2005年5月底,全县电力装机容量24.2万千瓦,热电装机容量2.4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位居全国各县、市(区)前列。德化县通过两轮的农村电气化建设,有力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总结出一套林、电、瓷三者良性循环发展的典型经验。
  (二)电网建设
  全县水电站全部入网,建成以城关、龙浔、赤水、李田、乐陶、南埕等6座110千伏变电站,8座35千伏变电站为骨干的电网,通过10千伏线路辐射到全县各乡镇、村。县外以1回110千伏线路联入泉州井山变电站,35千伏线路与邻县永春、永泰相连。
  (三)用电水平
  全县用电面积不断扩大,用电指标大幅度增长,2004年全县总用电量4.54亿千瓦时,人均年用电量1489千瓦时,比基准年增长136%。其中,总生活用电量5670万千瓦时,户均年生活用电量605千瓦时,比基准年增长26%。全县通电户率达100%;供电可靠率、晚高峰时段农村用电保证率均达96%以上,超过电气化标准;丰水期全县实行小水电代燃料的户数1.95万户,占全县总户数24.16%,超过电气化指标20%。全县农村水电提供电量2.3亿千瓦时,100%为全县乡农提供用电,超过电气化指标50%。
  (四)融资渠道
  德化县以电气化建设和农网改造项目为重点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并出台一系列集资办电优惠政策,调动群众办电积极性,发动群众集资办电,广泛筹集社会闲散资金参股建设农村小水电,使民间资本成为水电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采取电力部门筹资和电站业主投资相结合的办法,筹资建设电网主网架。2001—2004年,德化县共完成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4.6亿元,有近60%资金来自银行贷款。吸引省水利投资公司等县外企业参股建设涌溪梯级电站,促进集约化经营。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