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邮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89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邮政
分类号: F61
页数: 14
页码: 205-218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德化县邮政方面的情况,包含了设施建设,邮路,业务和管理。
关键词: 邮政 经济 德化县

内容

第一节 设施建设
  一、基础设施
  1988年,电信大楼动工兴建,翌年11月竣工,框架结构、五层楼房,建筑面积2782平方米,成为德化县邮电通信中心。
  1998年10月,邮电分营,原邮电局的基础设施划分为两部分,划归邮政局的有龙南邮政储蓄所924.72平方米、湖心路50幢528.6平方米、浔东南路126号381平方米、赤水邮政支局1296平方米、上涌支局914平方米、葛坑支局1191平方米、雷峰邮政支局1122平方米、水口邮政支局1370平方米、三班邮政所1386平方米、国宝邮政所688平方米、春美邮政所688平方米、龙门滩邮政所912平方米,共计11401.32平方米,以及一座报废的危房,三层、条石结构、面积600平方米。全局固定资产1.61亿元,建立初具规模的现代电信网和邮政服务网,拥有1个程控交换母局、5个交换模块局,为全县18个乡(镇)、190个建制村(居委会)通信服务。
  1999年,拆除危房,重建新楼,主体高9层、具有现代化建筑特色的德化县邮政综合大楼,建筑面积4950平方米,省邮政局拨款1000万元。2003年竣工,并投入运营。同年,南埕邮政所新建综合楼,面积355平方米,并投入运营。
  2007年6月,购置原德化县农行上涌分理处用房900平方米,为上涌邮政储蓄用房。至同年6月,邮政办公、生产用房面积共17606平方米,比1998年10月邮电分营时增加6205平方米。
  二、生产设备
  1991年,营业窗口配备邮政多功能电子秤、信函过戳机、包裹收寄机、作业使用的撑袋架、运袋小车、登单小车、信盒等,提高分拣封发能力。1997年,配有挂号分拣橱、平信分拣橱、包裹橱、磅秤、信函秤、多功能电子秤、信函秤过戳机、运袋小车和撑袋架等,邮政分拣封发设备日臻完善。
  1993年9月18日起,实施省邮电局邮政处《关于推广应用邮政营业微机网络系统有关事项的通知》,县邮电局购置微机7台。1994年又购置微机6台,设立报刊微机室,报刊要数同省内外报刊要数数据传输同福州市邮政局联网,营业窗口使用微机开发汇票。同年,全县各支局也使用邮政营业微机。
  1996年起,实施邮政储蓄“绿卡”工程,龙南支局建立“绿卡”机房。1997年12月19日,龙南储汇点安装ATM(自动柜员机)1台,实现全国邮储ATM联网。12月底,邮政有微机23台、局域网服务器和路由器各2台。1998年5月,各邮政班组、支局、所配备保险柜,局内部同时建立应用商函微机系统。
  2007年6月,全局拥有微型电子计算机34台,网络终端机50台,信函自动过戳机3台,信函邮资机2台,传真机17台,自动捆扎机8台,复印机8台,各类打印机72台,彩色打印机2台,信封打印机1台,印刷一体机1台,集信器1台,UPSS11台,路由器18台,美元鉴别仪2台,扫描仪1台,自动存取款机5台,邮资电子秤10台,柜式及壁式空调机42台,数字工业电视监控系统8路端。
  三、交通工具
  1987年,县乡邮电局(所)有自行车36辆。1997年,全县有自行车邮路、城投及农村投递邮路使用的自行车21辆,摩托车3辆,汽车2辆。
  1992年,购置幸福125牌摩托车、洪都125牌摩托车各1辆,分别用于邮储稽查和农村邮路检查。
  1993年6月,购置邮车1辆,用于邮件运送。同年,增办特快专递邮件业务,购置昌河速递汽车1辆,又配备送款车1辆。至1997年年底,邮政局有摩托车5辆,邮政汽车8辆。至2007年,有汽车9辆,行政用车1辆,业务检查及邮件抢运用车1辆,市用邮件专趟用车1辆,邮政储蓄运钞专用车1辆,特快专递(EMS)业务揽收用车3辆,服务三农用车1辆,其他机动用车1辆。
  第二节 邮路
  一、县际邮路
  1987年,德化县有通泉州县际邮路1条,仍有直封快件直接投递业务。1997年,泉州市实行邮区中心局体制,出口邮件直发泉州邮件中心局经转。德化县邮政局自办德化至泉州县际汽车邮路1条,单程150千米,邮运频次为日三班次,行程900千米。2007年,县际邮路保持不变。
  二、县内邮路
  1991年,全县18个乡镇,189个建制村,实现村村通邮。1997年,县内有邮路14条,单程521千米,其中:委办汽车邮路9条,单程490千米;摩托车邮路2条,单程28千米;自行车邮路2条,单程2千米;步班邮路1条,单程1千米。
  1998年10月8日,邮政独立运营后,全县共有邮政网点22个,其中邮政普通服务网点17个。县内委办汽车邮路10条,单程514千米,为农村15个邮政局(所)邮件转趟,日进、出口各一次。
  2007年,县内邮路网点和行程均保持不变。
  三、投递邮路
  (一)城区投递路线
  20世纪90年代,德化实施“小县大城关”战略,城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激增,经济发展,邮政业务量大幅度增加,城区投递路线相应调整。1995年1月1日起,城区投递路线增至5条,配投递员5人。2007年,城区投递路线增至12条,投递频次为周七班,农村邮路投递路线4条,投递频次为周三班。
  乡邮投递段如下:
  城关—凤山,单程38.5千米,行程49千米;
  城关—林地,单程19.7千米,行程40千米;
  城关—龙岸,单程34.4千米,行程53千米;
  城关—大坂,单程28.3千米,行程38千米。
  (二)农村投递路线
  1979年后,邮政恢复乡邮投递排单和“五定”制度,即定人、定路线、定班期、定投递点、定出班时间。时农村投递路线74条、1193千米。
  1997年,农村投递路线调整为65条1060千米,其中自行车路线14条198千米,步班路线51条862千米。2007年年底,农村投递路线38条,委代办9条。
  第三节 业务
  一、出件
  (一)信封标准化
  1980年7月1日起,试行邮政编码。1982年,根据邮电部部署,反复宣传邮政编码,便于用户掌握。
  1990年5月,全面实行邮政编码,同时推行国家标准化信封,非标准信封必须加印编码框。1997年年底,使用“双码”标准信封收寄的信件达100。2007年,继续使用“双码”标准信封。
  (二)分拣封发
  德化县邮件分拣封发采用直封和经转两种。
  1982年4月,德化局邮件直封口增设平信3个、挂号3个,平信总数32个、挂号19个、包裹2个。1989年,增加直封口9个。
  1990年11月15日,按照上级邮政部门关于邮件分拣、封发指定转口局资料的规定,对寄往全国各指定转口局、省直达邮路上的市、县局平常函件10件、挂号函件3件、包裹3件,并建立直封关系;县局与所属分支机构之间也建立直封关系。邮政特快必须全部直封,达不到直封标准的暂发原指定转口局经转。
  1992年6月,泉州市成立邮件处理中心,德化县进出口邮件均由泉州邮区中心局经转。德化发往泉州市,即泉州市区所辖城乡范围内的快件封专袋,所封的总包仍交德化—泉州自办邮车带运。1993年,凡省内相邻县市直达、由定时班车代运的各类邮件一律直封。
  1997年,德化县邮政局建立分拣封发平信兼特快专递邮件台、给据台和包裹台。时全县建立直封关系的所站15个,省内外邮件直封泉州邮区中心局经转;特快专递邮件与省内各县市建立直封关系,省外按指定转口局经转,配备分拣封发人员3人。
  2007年,分拣封发信件、包裹等继续按原程序运行。
  二、函件收寄
  (一)函件类别
  1.信函
  平常信函简称平信。1953年12月14日起,现役军人平信免费寄递。1980年,开始推行标准信封,试行邮政编码,促进平信收寄标准化。1987年,县局自制出售标准信封10万枚。2007年继续使用县邮政局自制标准信封。
  2.明信片
  1982年,开办贺年明信片业务,成为新春佳节相互贺年传递亲情友情的通信佳品。1984年,德化县邮电局发行“陶瓷美术”明信片10万枚。1987年,发行彩瓷明信片1.4万套。1992年,销售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3万枚。1997年,发行贺年(有奖)明信片2万枚。2007年,发行通信明信片和贺年(有奖)明信片达15万枚。
  3.印刷品
  2000年12月,国家邮政局颁发《国内邮件处理规则》,规定信函寄递以外的各种书籍、报纸、期刊、教材、目录及各种印刷的图文资料等,按印刷品寄递。印刷品邮寄最大重量限度为35千克,5千克以上的印刷品必须使用封装箱或坚韧包装材料妥为包装。2007年,继续按国家邮政局相关规则处理印刷品。
  4.盲人读物
  原称瞽著文件。1957年起改称盲人读物。盲人所用凸出点痕书籍、刊物、信函和文件作为盲人读物寄递,不包括盲人使用的特种纸张。寄递重量,1988年限量5千克,2000年放宽为35千克。2007年限量不变。
  5.保价邮件
  信函、包裹、直递包裹和特快专递邮件可以作保价邮件交寄。1991年12月起,规定每件保价金额以1万元人民币为限,2000年12月,规定每件保价金额以10万元人民币为限。2007年保额仍以10万元为限。
  (二)函件资费
  国内邮件资费分为基本资费和非基本资费两种。基本资费指信函和明信片资费,其变动调整必须经国务院批准。
  1990年7月3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邮政局联合调整邮政资费。
  1996年12月1日起,平信不分内外埠,每件收费0.50元;明信片每件0.40元;印刷品每百克0.30元;挂号费函件1.00元等。省内地方附加费,给据邮件0.20元;印刷品每100克0.10元。
  1999年3月1日起,信函首重100克内,每克(不足20克按20克计算)内埠0.60元,外埠0.80元;续重101~2000克,每100克(不足100克按100计算)内埠1.20元,外埠2.00元;明信片每件0.60元。非基本资费的印刷品首重100克(不足100克按100克计算)内埠0.15元,外埠0.30元;邮简每件内埠0.60元,外埠0.80元;挂号资费每件2元,2004年1月1日每件调整为3元。
  2006年10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联合下发关于适当调整邮政基本费用的通知,自2006年11月15日起,信函资费首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内埠由0.60元调整为0.80元,外埠由0.80调整为1.20元,100克以上的续重资费维持每100克内埠1.20元,外埠2.00元不变。明信片资费由每件0.60元调整为0.80元。2007年,邮政函件资费不变。
  (三)函件出口量
  1987年,德化县邮政出口函件62.51万件,其中国际及港澳3.86万件,业务收入5.63万元。
  1991年,按邮电部《国内邮件处理规则》,德化县函件分平常函件和给据函件。平常函件有信函、明信片、印刷品和盲人读物。给据函件指挂号函件、特种挂号函件、保价函件。收寄时出具收据,处理时进行登记,投递时收件人签收。
  1997年,德化出口函件157.73万件,其中国际及中国港澳地区3.86万件。1998年,取消邮政快件业务。
  2000年,德化出口函件59.3万件。2007年,出口函件113.94万件。
  三、包件收寄
  (一)大陆包件
  1986年7月1日起,包件业务分为发用包裹、商品包裹和快递裹包3种,并办理代收货价、存局候领、回执、航空、保价等业务。
  1990年7月31日起,取消快递小包、航空快递小包、用户专用包裹、邮件回执和代收货价业务。1991年12月,按《国内邮件处理规则》,包裹分为民用包裹、纸质包裹和商品包裹(包括大件商品包裹)。1996年,民用、商品包统称包裹。1997年,县邮政局和龙南、赤水等10个支局(所)、各代办所均有办理包裹业务。
  2000年12月,国家邮政局颁发《国内邮件处理规则》,对包件准寄范围做较大修改,范围更广。凡适于寄递物品,均可按包件寄递,符合包件准寄范围的,可按包裹收寄。同年,新增直递包裹项目。
  2007年,出口包件0.42万件。
  (二)港澳台和国际包件
  1.中国港澳台和国际邮件分类
  按内件性质分:有函件和包裹,其中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航空邮筒、印刷品、盲人读物、印刷品专袋和小包,其重量和尺寸都有一定限制。
  按运输方式分:有航空邮件,即利用航空运输工具优先发运的邮件;水陆路邮件,即采用汽车、火车或轮船运输的邮件;空运水陆路邮件,即利用国际航班剩余运力运输,在原寄国和寄达国内按水陆路处理的邮件;全球优先函件,即在原国际快递函件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时限上比特快专递慢,资费高于航空函件、低于特快专递的一项业务。1998年9月,国家邮政与美国试办全球优先函件;至2007年,通达范围有德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16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
  按处理手续分:有平常邮件和给据邮件。
  按邮局承担的责任分:有保价邮件和非保价邮件。
  超大包裹业务:指单件重量15千克以上的包裹。至2007年,仅与新加坡开办此项业务。
  国际及中国港澳邮资信卡业务:即用于节日期间问候、沟通感情、商业往来答谢等纪念贺卡,由名师设计、有画面优美、使用方便等特点。2001年,推出新年快乐和圣诞快乐两种贺卡。
  国际商业回函业务即合同、广告、样品寄件人等随其寄发的邮件,随寄印好回函地址的信封或明信片收件人利用这类信封或明信片给原寄件人回函,订购产品或提出意见、建议。可免付邮费。
  中国港澳地区及国际包裹托运业务:为一种商业性包裹特别业务,寄件人可一次交寄批量包裹,资费比普通包裹低,大部分为邮购公司或中小型外贸企业使用。
  2、业务量
  1988—2007年,德化县出口函件情况见表6-5。
  (三)报刊发行
  1985年,全县报刊期发量4.57万份;1989年后,报刊大幅度涨价,不少单位压缩订阅报刊费用,报刊发行量有所下降。县邮政部门对报刊发行早下计划,早做宣传,预订零售一齐抓,上门收订,增设发行站、零售门市部、报刊零售亭,应用报刊要数微机系统。
  1997年,全县报刊期发数3.67万份,其中报纸期发数2.04万份,杂志期发数1.63万份。
  2000年,全县报纸期发数2.65万份,杂志期数1.11万份。2004年,报纸期发数3.01万份,杂志期发数1.12万份。2007年,报纸期发数1.70万份,杂志期发数1.07万份,报刊征订资金总额330.55万元。
  四、邮政快件
  (一)普通邮政快件
  1888年5月,德化县邮政县局及其属下各支局、所增办邮政快件业务。按邮件准寄范围收寄各类书信、文件、资料、物品等。邮政快件,最大重量限度5千克,1996年11月放宽到10千克。
  邮政快件资量,按件称重计费。起重100克以内每重20克及其零数资费标准:1987年11月起0.5元,每续重100克或其零数为0.80元。1990年7月31日起调整为0.80元,续重由0.80元调整为1.00元。1996年11月28日起调整为2元、续重调整为2.50元。1998年7月1日起,停止邮件特快业务。
  (二)特快专递
  1.特快专递业务
  EMS为全球邮政特快专递的简称,是邮政业务重要组成部分。特快专递邮件包括特快专递信函和特快专递包裹。EMS是当今世界最快捷、最安全的邮政业务,受“万国邮政联盟”法律的保护。特快专递邮件分国内和国际两种。
  1993年4月1日,德化县邮政局开办特快专递邮件业务,当年出口邮件2282件,收入20.26万元。1995年6月,县局与营发组速递站签订“行书专递业务承包经营责任书”,实行专业承包经营,并在县商会、外贸等单位设立4个特快专递代办点,业务联系量逐年增大。1997年1月,建立速投公司专营特快专递业务。是年,特快专递通达国内2000多个城市,国际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县出口邮件6905件,收入81.50万元,占邮政总收入16.60%2007年,全县出口邮件26574件。
  2.特快专递资费
  1986年9月,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计费标准:每件起重200克,资费标准8元。200克以上每续重200克(不足200克按200克计算)收费2元。1988年6月起,另加收处理费每件1元,查询费每件1元。
  1996年12月1日起,起重200克收20元,200克以上每续重200克(不足200克按200克计算)收6元。查询费一般免收,查询人要求提供收件人签收情况重印材料时,每件收取3元。省内邮政地方附加费,国内每件2元,国际每件3元。
  1997年8月1日起,调整国内特快邮件资费,分为常规国内特快专递邮件和超常规国内特快专递邮件。至2007年,国内特快邮件资费按1997年调整后的标准执行。
  五、集邮
  (一)集邮活动
  1985年10月,德化县邮电局开设集邮门市部,业务挂靠营发组管理。1997年1月,组建集邮公司,负责出售各种邮票、集邮品、集邮用品,开发个性化邮票业务及函购各类中外邮品。
  1986年6月30日,德化县集邮协会成立,会员80人。同时举办为期一周的首届邮展。1999年9月23日,第三届德化县集邮协会换届选举,产生第四届集邮协会,会员360人。2008年3月举行换届选举,产生德化县集邮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会员580人。
  1988年,德化县邮电局集邮门市部配合县集邮协会集邮(品)拍卖会,并举行集邮讲座。1990年6月13—15日,德化、永春、石狮3县市与三明市大田县、永安市联合举办集邮展览。1997年7月1日,县邮电局发行邮电部推出的“香港回归祖国”金箔小型张邮票1000多枚。
  2001年7月8—10日,在福尧楼图书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集邮展览。2002年4月,组织选送参加第四届泉州市旅游节集邮展览;10月20—26日,组织推选参加福建省集邮协会成立20周年千人千框邮展。2003年2月,选送张奎如邮展作品《德化名瓷,瓷国明珠》参加泉州市邮政局、市邮协在万维生邮票艺术馆举办的“海上丝绸之路”泉州邮展暨邮协成立20周年成果展。
  2003年7月,德化县邮政局发行《现代德化窑——玉脂磁》邮资明信片。2005年12月,发行《明代德化窑——何可朝宗瓷塑观音》贺卡明信片。2006年11月,发行《明代德化窑——何朝宗瓷塑达摩》贺年有奖明信片。
  (二)集邮业务
  1985年10月,县局开设集邮门市部,经营邮票及邮品,并办理新种邮票预订业务。1992年设立集邮专柜。1995年起,实行专业承包经营,促进集邮业务发展。1991年,出售邮票18.99万枚,业务收入9.15万元,成为邮政“新、轻、特”业务之一。1997年,出售邮票30.46万枚,收入93.88万元,占邮政业务总收入19%。2007年,出售邮票10.7万枚,收入72.2万元。
  六、汇兑邮储
  (一)汇兑
  1988年起,开办“快件汇款”业务。1990年,邮政汇兑业务分普通汇票和电报汇款两类。普通汇票又分为普通汇票、航空汇票、高额汇票和快件汇票4种。1996年10月,国内汇款金额每笔最高限额为1万元,超过1万元应分笔办理。
  2002年1月13日,开通电子汇兑业务,结束信汇的汇兑方式,实现汇兑业务电子化,缩短汇兑时限。同年10月8日起,电子汇兑最高限额由1万元提高到5万元。2003年5月起,开办2小时汇款业务。
  每笔汇款(限额内)最低汇费2元,最高汇费50元。附言费按每个汉字0.10元收取。2小时汇款业务,每笔不论金额大小,均加收5元加急业务处理费。退汇、改汇、挂失按每笔2元收费。2007年保持不变。
  (二)邮储
  1987年8月1日,德化县邮电局恢复邮政储蓄,窗口业务应用微机单机操作。同年11月11日,赤水支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邮政储蓄业务种类有:活期储蓄、定期储蓄、定活两便、代缴话费、代发工资、代理国库券等。年底,邮储余额16.99万元;1988年末,邮储余额增至32.83万元;1989年年末,邮储余额达152.58万元。
  1992年9月10日,上涌邮政所开办邮政业务;12月30日,水口邮政所开办邮储业务。1994年,雷峰、三班、南埕、葛坑等邮电支局所相继开办邮储业务,时全县邮政储蓄网点8个。
  1996年3月27日,县龙南邮政支局开办邮政储蓄业务。同时,引进微机管理系统,实施“绿卡工程”(邮政储蓄卡)。同年4月25日,9个邮储网点开办县内通存通取。
  1997年3月,9个邮储网点与泉州地区8个县市的邮储联网;同年7月,全省、全国重点城市先后实行邮储通存通取;同年8月,德化县优化邮储网点布局,撤销雷峰、南埕、三班3个网点,仅保存代缴话费业务;同年12月19日,城关龙南邮储点安装第一台ATM(自动柜员机)并开通应用。年底,邮储余额4772.55万元,储蓄业务收入175.99万元,占邮政总收入35.94%。
  1998年5月,德化县邮储6个网点与全国31个省(市、区)50多个城市中心主机系统联网,建立全国活期储蓄业务通存通取计算机实时处理网络。经历10余年发展,成为邮政业务支柱之一。
  2000年6月13日,开办“入账汇款”业务。2002年9月27日始,试办2小时电子汇款业务。
  2003年10月23日,赤水支局邮储业务迁移东环支局办理。2004年9月14日,葛坑邮政所邮储业务迁移龙鹏储蓄所办理。
  2006年3月7日,开办“玉兔贺春”代理保险业务;同年7月28日,开办邮储存单质押贷款业务;8月24日,储汇分局开设储汇业务、中间业务、储汇会计等3个管理岗位。
  2007年4月,开办代售基金业务。2007年年末,邮储余额20848万元,储蓄业务收入500.83万元。
  第四节 管理
  一、管理机构
  (一)德化县邮电局
  1987年1月1日起,德化县邮电局实行局、班组两级管理,正副局长以下设邮政业务管理员、电信业务管理员、乡邮指导员、农话管理员。生产班组调整为营发、邮件、报务、话务、机线、机务载波室和电力室。
  1993年,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开办德化县邮电通信服务公司,属于集体所有制企业。1996年,更名为鸿都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1994年,增设邮政营业组、邮政储蓄、安全保卫组,话务组与测量台合并为查询测量组,电力室并入自动机房。
  1995年,设邮电业务营销部、稽核组、数据通信组,报务组并入营发组。
  1996年8月,局内设置办公室、人事教育股、计财股、邮政股、电信股,生产组不变。实行局、股、组三级管理。
  1997年7月,省邮电局核定德化县邮电局为五等三级局,属政企合一公益性企业,按照正科级单位管理。下设办公室、人教股、计财股、邮政运营部、网络运营部、电信经营部和2家第三产业公司。邮政运营部下设4个生产班组(公司),并管理各支局邮政业务和邮政代办所;网络运营部和电信经营部下设7个生产组,并管理各支局的电信窗口。
  1998年1月,增设市场经营部、速递公司、集邮公司、电信终端维修组。同年4月,设立物业公司,8月,邮件组易名收投公司。10月8日,邮政、电信再次分营,分别成立德化县邮政局和德化县电信局;11月30日,德化县邮政局职能机构正式组建,设置一室一部,即综合办公室和经营财务部。
  2000年2月23日,撤销经营财务部,组建市场经营部和计划财务部。德化县邮政局内设职能机构为一室二部,即综合办公室、市场经营部和计划财务部。
  2007年,实行政企分开,业务流程归泉州市邮政局管理,党务归当地党委领导。
  (二)下属机构
  1.邮政储蓄组
  1987年8月1日,德化县邮电局恢复邮政储蓄业务。1994年,增设邮政储蓄组。1997年8月1日,德化6个邮储网点与全国31个省(市、区)50多个城市中心主机系统联网。1998年,设储汇业务组。,2008年5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德化县支行成立。德化县邮政局副局长刘旭龙兼任邮政储蓄银行德化支行行长。
  2.营投分局
  2004年6月28日成立,下属机构有收投公司、浔北支局、上涌支局、赤水、葛坑、雷峰、南埕、水口、三班、龙门滩、国宝、大铭、春美、美湖、杨梅、汤头和桂阳邮政所。2007年,所设机构保留不变。
  3.速递公司
  1998年1月成立,主要职责为特快邮件的揽收、封发和投递。2007年公司保留不变。
  4.商函广告公司
  1999年1月19日成立,主要职责为设计、制作和发布代理国内外各类广告。2007年公司保留不变。
  5.集邮公司
  1998年1月成立,主要职责为出售各种纪念、特种邮票、集邮品、集邮用品,开发个性化邮票业务及函购各类中外邮品。
  二、分营机构
  1998年德化邮电分营,全县建立9个邮电支局。德化县实施大城关发展战略,农村业务量逐渐缩小,先后有8个邮政所陆续改为邮政代办所。
  2004年6月,德化县邮政局组建营投公司,其下属机构有:收投公司、浔北支局、上涌支局和赤水、葛坑、雷峰、南埕、水口、三班、龙门滩、国宝、大铭、春美、美湖、杨梅、汤头、桂阳邮政代办所。

知识出处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德化县志1988—2007上册》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政区与自然环境、人口、城乡建设、社会团体、金融、农业与农村经济、林业、工业、陶瓷、矿业、国内贸易与服务业、农村小康建设与人民生活、外事侨务·港澳台事务、乡镇概况、人物等类目。记载了1988-2007年德化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德化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