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福田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729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福田乡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3
页码: 938-940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福田乡发展情况,包括概况、乡村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概况 福田乡 安溪县

内容

一、概况
  位置境域 福田乡位于安溪县西北部,北纬25°12′,东经117°30′,距县城112公里,东南毗祥华乡,西邻漳平市芦芝乡,东北与感德镇福德、尾厝村相连,西南同华安县湖林乡交界,面积162.65平方公里。漳泉肖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福田,取原福前农场的“福”字和丰田乡的“田”字而命名。乡政府驻场前分场(原福前农场场部)。
  建置沿革 宋、元、明、清时,福田属感德里。民国时,先后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福珊乡和多卿乡。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长康区、第六区、十四区、珊屏区、长坑区。1958年4月,成立福前农场,由县管辖。是年10月,划给福建省潘洛铁矿管辖。1959年10月,改为县办农场。1962年4月,改为省办农场。1970年10月,改为县办农场,其中,白桃、双垵、丰田村于1965年4月改属祥华公社。1979年11月,成立国营丰田林场。1984年8月,成立丰田乡,实行以乡带场。1996年7月,成立福田乡,实行一乡带两场(福前农场、丰田林场)的管理体制。
  村(场) 人口 1991年,福前农场辖7个分场;丰田乡辖丰田林场和5个村,共有1908户,8373人。2007年,福田乡辖福前农场、丰田林场和白桃、双垵、尾洋、丰都、丰田5个村,共有2329户、8945人。村民姓氏有陈、林、吴、李、徐、蔡、郑等。
  资源 特产 1991年,丰田乡、福前农场(简称乡、场)耕地面积962公顷,山地面积8548公顷,其中,林地面积8178公顷。2007年,福田乡耕地面积962公顷,山地面积8491公顷,其中,林地面积7854公顷。已探明的矿产有煤、铅、锌、铁、铜、石灰石等。境内溪流贯穿全乡,山高涧深,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特产有麻竹、芦柑、茶油、野生食用菌等。
  二、乡村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1991—1995年,乡、场交通基础设施滞后。1996年,开通丰都—尾洋—双垵公路9.8公里。1997年,投资100多万元,铺设潘田至大深公路柏油路面。1998年,福田至感德公路铺盖沥青。1999—2001年,投资110多万元,铺设石狮—蕉坑、福前—洋婆山公路和场内各角落居住区道路水泥路面。2003—2006年,投资920多万元,完成白桃村—祥华乡福洋村、双垵村—丰田村—祥华乡珍山村、丰都村通乡公路、丰都村—小舟火车站等公路36.4公里硬化;投资50多万元,建设丰都、丰田两座公路桥。至2007年,全乡形成交通方便的公路网,主要乡道、村道基本硬化。
  通信 1991—1995年,乡、场通信设施极少。1996年3月,开通程控电话。1998年,开通所有建制村程控电话和闭路电视。2003年,移动通信宽带覆盖全乡。2005—2006年,开通800多户宽带,实现村村通移动电话。2007年,乡有1个模块局,电话用户1600多户,宽带用户220多户;闭路电视连接6个村(分场),用户1500多户。
  电力 1991年,福田建设葫芦寨水电站装机容量450千瓦、圆潭水电站装机容量2900千瓦。2000年,福前农场集体及职工投资建设福前后溪水电站,装机容量5000千瓦。2003年,福前农场集体及职工投资对圆潭电厂进行技改,装机容量增至4500千瓦。至2007年,福田乡水电站装机容量
  2.54万千瓦,正常年份可发电8750万千瓦时。(二)新农村建设1991年,乡、场建设较落后。1996年,丰田乡被评为“市级基本小康乡镇”。2000年,对乡政府
  所在地进行控制性详细规划,新建邮电大楼、计生综合楼、茶叶交易市场等,完成主干道1.5公里水泥路面建设;完成河滨路水泥路面(2公里)和防洪堤建设,并架设路灯。2006年,白桃村和场前分场被确定为福田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双垵村和丰田村完成新村土地平整和规划设计。2007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自来水厂、河滨小区等各项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三、经济建设
  (一)农业
  1991年,乡、场粮食播种面积597.27公顷,产量2409吨;茶园面积281.8公顷,产量261.8吨。1991—1998年,乡、场造林1.9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保持82.7%。2002年始,引导茶农发展优质铁观音,建设生态茶园和有机茶园。2005—2006年,举办各类茶叶技术培训班6期、参训500多人次,推广空调制茶技术,提高茶叶制优率。2007年,全乡粮食播种面积379.33公顷,建设生态茶园示范片28.7公顷,农业总产值2093.8万元。
  (二)工业
  1992年始,乡、场加强招商引资工作。1998年,引进外资兴建胶合板厂和铅锌选矿厂各一家。2003—2004年,新办企业6家。2007年,有企业36家,工业总产值4974万元,财政收入210万元。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
  1991年,乡、场有中学1所,在校学生173人;小学7所,在校学生1588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低。1991—1998年,投资400万元,建设中小学教学楼及办公楼。1993年,创办丰田中学;1996年,安溪十八中与福前小学分离办学。1996—1998年,先后成立1所乡级和5所村级文化技术学校,扫除文盲183人。1997年始,因出生人口减少,外出人员不断增多,适龄就学人数减少,在校学生逐渐减少。1998年,教育“两基”工作达标。1999年,全乡适龄儿童入学率96.6%。2000—2001年,建设福田中心小学、安溪十八中学教学楼各1幢,并配套建设电脑室,改善办学条件。2003—2006年,筹资300多万元,建设白桃小学新教学楼、丰都村维珍妮希望小学和乡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2007年,全乡有中学2所,在校学生602人,教职员工102人;小学6所,在校学生560人,教职员工100人。
  (二)卫生 计划生育
  1992年,福田实施卫生改革,撤销福前农场分场医疗室,部分乡村医生集中到场卫生所。1998年4月,场卫生所改为福前卫生院,医务人员隶属县卫生局领导,乡卫生医疗事业逐步正规化。1991—1998年,投资10万元,建设卫生院门诊楼和病房,配备X光机、心电图机,完善初级卫生保健网络建设,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2005—2006年,建设福田卫生院手术室,完善医疗设施。2005年始,组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参合率94.1%。
  1991—1998年,乡、场人口自然增长率4.7‰。1999年始,注重宣传引导,突出利益导向,提供优质服务,切实转变群众婚育观念,全面提高村民自治管理水平。2005年,全乡初婚率9.81‰,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13.79:100。2007年,解除市级计划生育“黄牌警告”,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80%
  (三)居民生活
  收入水平 1991年始,乡、场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以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1995年,1105元,1996年,1822元,1997年,2057元,1998年,2281元。至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53元,比1991年增长5.1倍。
  居住条件 1991年,乡、场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2.2平方米。1992年后,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居住面积逐年递增,实现从土木结构平房到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的转变。2007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17平方米。
  消费水平 1991年,乡、场消费水平较低。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562元,17年翻3.4倍,有空调机的农户占全乡60%,有摩托车的农户占全乡80%。
  社会保障 1991—2006年,做好城乡居民低保工作,重点是保障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五保”对象,以及鳏、寡、孤、重病残和由自然因素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对象。2007年,全乡有84户206人享受城乡低保,发放保障金、优待金、救灾救济款等30多万元,做到应保尽保。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