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白濑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72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白濑乡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3
页码: 926-92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白濑乡的发展情况,包括概况、乡村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概况 白濑乡 安溪县

内容

一、概况
  位置境域 白濑乡位于安溪县东北部,北纬25°16′,东经118°01′,距县城46公里,东与湖头镇接壤,西靠剑斗镇,南与湖上乡隔溪相连,北与永春县玉斗镇毗邻,面积45.16平方公里,是安溪主要林区之一。省道206线贯穿白濑。因晋江西溪穿过全境,至白濑大桥上方,悬瀑撞上巨石,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形成著名的“白濑溪声”景观,而取名白濑。乡政府驻白濑村。
  建置沿革 宋、元、明、清时,白濑均属金田乡常乐里。民国时,分属长坑区、第三区、第二区、八社乡。新中国成立后,分属清溪区、第四区、第十二区、剑斗区和湖头区。1958年10月,属湖头公社。1961年8月,改属湖头区。1965年12月,划出剑斗公社的长基、寨坂大队和湖头公社的下镇、白濑大队,并入白濑林场,以场带队。1984年8月,成立白濑乡。
  村(场) 人口 1991年,白濑乡辖白濑、上格、下镇、长基、寨坂5个建制村和横坑坂茶果场,共1643户、8296人。2007年,全乡5个建制村和1个茶果场没变,共2476户、9765人(钟、蓝两姓畲族345人)。村民姓氏有陈、黄、林、董、许、苏、柯、吴、周、洪、钟、蓝、蔡、傅、曾等。
  资源 特产 白濑乡属丘陵地带,境内山多地少。1991年,全乡耕地面积169.1公顷,山地面积1866.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604.6公顷,森林覆盖率86.0%。2007年,全乡耕地面积158.6公顷,山地面积1866.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1683.2公顷,森林覆盖率提高至90.2%。已探明的矿产有石灰石、铁矿、锰铁矿、叶蜡石等,分布在长基、白濑、寨坂等村。境内山高涧深,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2万千瓦。特产有茶油、蜂蜜、铁观音等。
  二、乡村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1992年,白濑乡开通下镇水尾公路3.5公里。1996年,接通长基至省道206线公路。1997年,实现村村通公路。1999—2001年,投资350万元,水泥硬化全乡主干道16.5公里。2002—2006年,投资180万元,硬化通角落公路10.2公里。加固改造白濑大桥。至2007年,全乡共有桥梁8座,省道1条,长11.2公里;县道1条,总长15.6公里;乡道7条,总长26.3公里;村道21条,总长45.6公里,村道及通角落公路基本实现硬化。
  通信 1993年,全乡开通程控电话。1997年,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1998年,建卫星地面接收站4个;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安溪分公司在白濑建设无线通信基站。2003年,中国联通公司安溪分公司在白濑建设无线通信基站。2005年,开通有线电视。2006年,开通宽带。至2007年,全乡有电话900多部;有线电视连接4个村,用户800多户;宽带连接到各村,用户100多户。
  电力 1991年,全乡有水电站3座,装机容量0.2万千瓦。2000年,建白濑水电站,装机容量2万千瓦。2001年,成立白濑供电所。2006年12月,完成农电网改造。至2007年,全乡有水电站7座,装机容量2万多千瓦,年发电量1亿千瓦时,并与县电网联网,电力充足,电压稳定。
  (二)新农村建设
  1991—2007年,全乡投资800多万元,聘请省规划设计院技术人员编制5个村“六图一书”新村规划,完成5个村的村部建设,改造厕所22个,拆除闲置旧房8幢,盘活土地600多平方米,绿化、美化面积2000平方米。2004年,下镇村被列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该村发动群众,解决饮水、人畜混居、青山挂白、脏、乱、差等突出问题。至2007年,全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经济建设
  (一)农业
  1991年,全乡农业产值262万元,其中,茶叶产量8.6吨、产值119多万元。1992—2005年,实施“蓝天碧水、青山绿地”工程,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强化生态公益林保护;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建设,重点抓好茶叶、名特优水果、油茶、麻竹、蜜蜂、乌鸡等基地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发展。2006年,建设白濑乡茶叶市场,占地面积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为发展茶产业提供平台。2007年,全乡农业产值3300万元,比1991年增长11.58倍,其中,茶叶产量200吨,比1991年增长22.3倍;产值2000多万元,比1991年增长15.8倍;森林经营面积2000公顷,林木蓄积量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2%
  (二)工业
  1991—2002年,白濑乡发挥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开发建设水电站7座。2003年起,借助与湖头三安毗邻的地理优势,先后引进荣鑫矿产品有限公司、安顺矿产品有限公司、三元岩水泥有限公司,投资开采矿产资源。至2007年,全乡有水电站7座,年缴纳税收500多万元;矿产品公司3家,年缴纳税收400多万元。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
  1991年,全乡有小学6所,在校学生237人,教职员工34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211人,教职员工19人。1997年,扫除青壮年文盲。1998年教育“两基”达标。1996—1998年,建成校舍3800平方米,占全乡校舍面积的70%。2001—2006年,投资250万元,完成白濑中学、白濑小学危房改造1700平方米,新建寨坂小学、上寨小学教学楼1900平方米。2007年,全乡有小学6所,在校学生568人,教职员工58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653人,教职员工38人。
  (二)卫生 计划生育
  1991年,全乡有村级卫生所7所,乡村医生7人;乡卫生院1所,卫技人员6人。2007年,全乡有村级卫生所11所,乡村医生11人;乡卫生院由于办院规模较小、设备及技术人员不足而撤销。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开始推进。是年,参合人数8670人,参合率90.3%。至2007年,参合人数8953人,参合率96.3%。计划生育工作注重宣传引导,全乡初婚率10.49‰,人口出生率12.9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5.42%,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01.54:100,二女出生占总人口1.88‰,二女出生占二孩比例55.88%。
  (三)居民生活
  收入水平 199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352元。1992年始,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不断拓宽农民收入渠道。1997年,脱掉贫困乡帽子。2000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2540元,10年增长7.2倍。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970元,17年增长14.1倍。
  居住条件 1991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8平方米。1992年起,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全乡农村新建房屋越来越多,农民居住面积逐年扩大,质量逐年提高,实现从平房到楼房,从土木结构到砖混结构,再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转变。2007年,全乡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2.75倍。
  消费水平 1991年,全乡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0元。2000年,全乡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50元,10年翻3番。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700元,17年翻3.5番。是年,现代家用电器大量涌入普通农民家庭;现代交通、通信工具在普通农民家中已不再稀罕;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购置小轿车等高档消费品。
  社会保障 1991年起,白濑乡做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重点保障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五保对象,及鳏、寡、孤、重病残、因灾造成生活特别因难的对象。至2007年,全乡共有97户205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年发放低保金11.5万元,做到应保尽保。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