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龙涓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7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龙涓乡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4
页码: 916-919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龙涓乡的发展情况,包括概况、乡村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概况 龙涓乡 安溪县

内容

一、概况
  位置境域 龙涓乡位于安溪县西南部,北纬24°57′,东经117°43′,距县城78公里,东连虎邱镇、西坪镇,西接华安县仙都镇、良村乡和新圩镇,南毗长泰县枋洋镇、岩溪镇和坂里乡,北邻芦田镇、祥华乡,面积372.92平方公里,是全县地域最大的乡镇。安溪置县时,取境内涓涓之水流入九龙江之意,而取名龙涓。乡政府驻下洋村。
  建置沿革 宋、元、明、清时,龙涓分属龙涓里、崇信里。民国时,分属新崇龙区、第四区、第三区、崇新区、龙涓乡和宝溪乡。新中国成立后,分属崇新区、第八区、第九区、龙涓区。1958年11月,成立龙涓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设龙涓区。1965年4月,撤区恢复龙涓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龙涓乡。
  村(场) 人口 1991年,龙涓乡辖下洋、山后、西兴、福昌、福都、福黎、玳堤、黎山、钱塘、宝都、吉山、后田、长塔、举溪、长新、内灶、灶坪、赤片、美岭、山坛、半林、龙房、碧岭、珠塔、石塔、新岭、庄灶、连祠、崎畲、新民、湖陵、芹山、鹤林33个建制村和半林、五四、水云波3个林场,共13528户、63547人。1994年,从福黎村析出培福村,从举溪村析出安美、举源村。2007年,全乡辖36个建制村及3个林场,共16580户、69128人。村民姓氏有陈、李、王、萧、吴、冯、杨、刘、林、谢、张、黄、錡、潘、蒋、魏、韩、詹、庄、罗、阮、曾、池、郑、枫、严、何、朱等。
  资源 特产 1991年,全乡耕地面积2796公顷,林地面积1.78万公顷,林木蓄积量25.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7.2%。2007年,全乡耕地面积2683公顷,林地面积2.37万公顷,林木蓄积量49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76.1%。该乡美岭村寨坪有株千年古杉,树高40米,胸径4米多,材积9.4立方米,被誉为“安溪杉王”,居福建省十大杉王(7立方以上)第六位;内灶村有一株数百年的古榕树,树冠呈伞形,覆盖面积500多平方米。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矿、铁矿和钼矿等,分布于吉山村的高岭土矿色白质好,是制造瓷器的好材料,储量1000万吨以上。境内主要有龙涓溪和举溪,水能蕴藏量
  3.7万千瓦。特产有香菇、茶叶、咸菜、红酒、酒粬等。
  二、乡村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1991年始,龙涓乡采用争取国家投资、公办民助或民办公助、乡村自筹、侨胞捐助等办法,筹资铺设水泥路。2006年,17名龙涓籍的县人大代表联名向县人代会提出议案,请求拓宽硬化县道344线、341线龙涓段,改变龙涓交通落后面貌。2007年,拓宽硬化县道344线被列入2007年安溪县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尤猛军、李锦裕、陈明辉、李小平、杨连回等干部群众慷慨解囊,共捐款800多万元,实施县道344线拓宽硬化。至是年底,全乡修建乡道52条320.4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路。
  通信 1991年,龙涓通信事业较落后。1993年,投资100万元,建立程控电话设施。1994年8月,开通120门程控电话。1994年底,2000门程控电话模块局建成并投入使用,有长话电缆50公里,可拨通国内外电话。1999年,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安溪分公司龙涓分局成立,辖龙涓乡和芦田镇通信。2004年,中国移动通信福建有限公司安溪分公司龙涓客户服务中心成立。2007年,GSM(全球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全乡108个自然村,用户18000户;电信建成2个模块局,固定电话用户12119户、小灵通2669户,超级无绳电话2921户,宽带960户。
  电力 1991—1995年,龙涓乡10多个水电站独自经营。1996年,投资600多万元,建设35千伏变电站,1998年投入运营。1999年,全面实施配网改造,2002年完工。2001年,县电力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110千伏龙涓变电站,2004年1期(4万千瓦)投入运营。2007年,县电力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设110千伏龙涓变电Ⅱ期(4万千瓦)工程,次年投入运营。至是年底,全乡有水电站41座,装机容量3.1万千瓦,年发电量12306万千瓦时,生产、生活用电自给有余。
  (二)乡区建设
  1991—2006年,龙涓乡被列为全县七个卫星城镇之一,该乡以卫星集镇建设为契机,做好龙涓集镇中心区(1.5平方公里)控制性规划和举溪、三乡集贸市场建设规划,调动民资民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至2007年,龙涓集镇中心区、举溪、三乡集贸市场建设粗具规模。
  (三)新农村建设
  1991—2007年,龙涓乡多次聘请省、市、县设计部门为三乡、举溪、下洋、福都、内灶、珠塔、
  玳堤等15个村编制“六图一书”规划,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2006年,珠塔、举源、内灶、福都、玳堤、下洋、钱塘等村分别被列为省、市、县、乡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各村都做到新住宅集中规划,有序建设。至2007年,下洋坂居住小区,福都、玳堤、珠塔、举溪、三乡、赤片村的新农村建设粗具雏形,内灶村地质灾害户整体搬迁水云波新村工程在推进中。
  三、经济建设
  (一)农业
  1991年,龙涓乡完成新一轮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土地经营权证发放工作,调整产业结构,依靠科技,建立茶叶、果蔬、食用菌、丰产林等基地,全乡农业总产值4300万元。1995年,引进台资,建立龙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天香园茶厂和钱塘兴茶厂。2000年始,先后引进魏氏茶业、华祥苑茶业、品鲜茶业、安溪铁观音集团,分别在长新、珠塔、宝都、后田等村建设铁观音茶生产基地;引进漳州德立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鹤林村建立蔬菜大棚生产基地;引进外资,在西兴、山坛、鹤林等村建立食用菌生产基地。2003—2006年,全面开展“茶业绿色行动”,提出“生态、健康、优质、品牌”的兴茶理念,大力发展生态茶园,注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不断加强制茶技术培训,进一步做好做大茶文章。2007年,全乡茶园面积3333.3公顷,茶叶产量5000吨,成为全县铁观音茶区后起之秀。至是年底,全乡农业总产值1.98亿元。
  (二)工业
  1991年,龙涓乡有福昌瓷厂、福都陶厂、三乡铸造厂和7家小水电厂。1994年,龙涓改进陶瓷加工工艺,开发生产瓷坐垫、瓷凉席、瓷枕巾、瓷靠背巾等仿玉瓷珠编织品,瓷质优良,造型独特,卫生保健功能良好,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3年,龙涓万客茶叶城投建,规划占地面积10公顷,首期工程投入4000万元,完成茶叶综合市场主体建筑24幢,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2005年11月开盘后,有华祥苑茶业、第一手茶业、立农茶叶专业合作社等10多家企业入驻。2005年,安溪英发家具有限公司龙涓工业园投建,占地面积4公顷,2007年底投产,主要生产陶瓷、藤、铁等系列工艺产品,年产值1亿元,年创税收800万元,并解决1000多人就业。至是年底,全乡有陶瓷加工厂50多家,产品有日用陶瓷、建筑陶瓷、低压电瓷和工艺陶瓷等。全乡工业产值6.1亿元,比1991年增长
  20.3倍。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
  1991年,全乡有幼儿园14所,在校幼儿597人、教职员工16人;小学33所,在校学生7247人、教职员工272人;中学3所,在校学生1640人、教职员工107人。1994年,通过县级义务教育六项督导评估。1995年,成立安美村教育基金会,由华侨及其他社会人士捐资3.6万元,作为永久性教育基金,每年利息用于奖励当年考上大中专的学生;成立长塔村教育基金会,由华侨刘江发捐资10万元,作为永久性教育基金,每年利息用于奖教奖学。1998年,“两基”工作通过省达标验收,并连续5年接受跟踪检查。1999年始,全乡36个建制村每年教师节都召开座谈会,帮助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现场慰问一线教师,下洋村每年拨出1.6万元,奖励优秀师生;半林村负责供给教师在校的粮食,群众送菜,从未间断,外地教师每学期每人由村财补贴车旅费100元,被称为尊师重教模范村。2002—2007年,投资1300多万元,改造中小学校舍危房1.4万平方米;撤并15所小学和26个分班点,实现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2005年,成立福都村教育基金会,由该村企业家陈明辉独资创办,他把坪塔电厂每年分红的3.3万元和厦门两间店面每年的租金7.3万元作为福都村教育基金,用于奖教奖学和扶贫助学。2007年,全乡有幼儿园25所,在校幼儿1964人;完小19所和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在校学生4759人;中学3所,在校学生3559人;全乡教职员工501人,教育质量名列全县前茅。是年,全乡有多媒体普通教室17间,计算机教室14间,电脑386台,23所中小学全部实现因特网“校校通”。龙涓乡先后获“福建省‘十五’期间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先进集体”,“安溪县2003年、2006年、2007年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二)文化 卫生
  文化 1997年,龙涓乡在后洋兴建老年人活动中心1幢,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2003年,成立龙涓广播电视中心站,管理龙涓乡、芦田镇的广播电视事务。2004—2007年,分四批建立村文化室,第一批为下洋、钱塘、举溪村,第二批为福昌、珠塔、庄灶村,第三批福都、山后、内灶村,第四批为赤片、美岭、半林、玳堤、举源村,文化室大部分设在村部或老人活动中心;各村先后成立老人协会,均有会所。乡老年人活动中心配有门球场、篮球场、书画室、棋艺室、教室、运动器械等设施,供老年人活动;成立乡文化站,内设康乐室、图书室,藏书1000多册,供乡民借出阅读。
  卫生 2002年,乡卫生院通过一级甲等医院评审。2004年,乡卫生院升格为中心卫生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70%。2007年,中心医院设有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五官科、皮肤科及放射、检验、超声波、心电图和防疫等科室,病床50张,卫技人员54人,年门诊2万多人次,收治住院病人3000多人次。是年,全乡有村卫生所50所,乡村医生56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
  计划生育 2001年始,龙涓乡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依法管理,夯实基础工作,注重宣传引导,切实转变群众婚育观念,突出利益导向,提供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2007年,全乡初婚率10.74‰,人口出生率10.21‰,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3.5%,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109.17:100,二女出生占总人口1.02‰,二女占二孩比例39.01%。
  (三)居民生活
  收入水平 1991年始,龙涓乡实施奔小康建新村计划。1998年,全乡有91.7%的建制村、91.4%的农户达到小康。2000—2007年,由于茶产业迅速发展,外出务工、经商人数增多,农民人均纯收入上升较快。2007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563元,比1991年的462元增长11倍。
  消费水平 1991年,全乡农民人均消费支出346元。2007年,农民人均消费支出4450元,比1991年增长11.9倍。电饭锅、电磁炉、微波炉、消毒柜、冰箱、电风扇、空调、录音机、彩电、电脑等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电话、手机、摩托车基本普及,私人小轿车逐渐增多。
  居住条件 1991年始,全乡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大多数房子的结构经历了从土木结构到石结构到砖混结构再到框架结构的变化,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2007年,全乡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比1991年增长1.15倍。
  社会保障 1991年始,龙涓乡做好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重点保障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五保”对象及鳏、寡、孤、重病残和因灾造成生活特别困难的对象。2006—2007年,全乡完成建设安居工程12户,扶助灾民重建家园15户,救济困难户306户,发放救灾救济款16.52万元。2007年,全乡有771户、1202人享受低保,年发放低保金92.646万元,做到应保尽保。
  (四)其他
  龙涓台联会馆 1996年,由李茂桂、李霖等台胞慷慨捐资200万元新台币开建,1998年竣工,建筑面积535平方米。会馆每年都从收入中拨出部分资金慰问全乡90岁以上老人(每人50元)。
  龙宝山安息堂 2005年,钱塘、黎山、宝都、福都、福昌、福黎、山后、培福、玳堤、吉山、后田等11个村多渠道集资32万元,在皇斗岩仑兴建龙涓龙宝山安息堂,2005年竣工,建筑面积250平方米,2006年启用,至2007年已收寄存骨灰750盒。安息堂成立管委会,参照县殡仪馆管理制度进行规范管理,方便村民寄存骨灰、就近祭祀。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龙涓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