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西坪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714
颗粒名称: 第十节 西坪镇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3
页码: 903-905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西坪镇发展情况,包括概况、乡村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概况 西坪镇 安溪县

内容

一、概况
  位置境域 西坪镇位于安溪县中南部,北纬25°01′,东经117°56′,距县城32公里,东、南毗虎邱镇,西邻芦田镇,西南接龙涓乡,北连蓝田、尚卿乡,面积145.5平方公里。是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安溪县茶叶主产区。镇政府驻西源村安美。
  建置沿革 宋、元、明、清时,西坪隶属积德乡崇信里。民国时,先后为新崇龙区、第四区、第三区、崇新区、西洋镇和宝溪乡。新中国成立初期,属崇新区、第七区、第八区(宝溪乡部分地域)、西坪区和珠洋区、西坪区。1958年2月,设西坪乡、宝山乡;10月,成立西坪人民公社。1961年8月,调整为西坪区,下辖14个小公社。1965年4月,撤区成立西坪人民公社。1984年4月,改为西坪乡。1992年8月,改为西坪镇。
  村居 人口 1991年,西坪乡辖西坪、西源、南岩、留山、柏叶、后格、柏溪、阳星、湖岭、百福、龙地、龙坪、尧阳、尧山、上尧、松岩、赤水、平原、赤石、宝山、内山、内社、宝潭、大垄格、珠洋、盖竹26个建制村,共9046户,47002人。1997年10月,成立西坪居委会;1998年4月,更名为西华居委会。2007年,全镇辖26个村、1个居委会,共12907户,54279人。村(居)民姓氏有王、林、郑、黄、颜、萧、余、詹、陈、潘、魏、方、李、吴、郭、杨、罗、张等。
  资源 1991年,西坪乡有耕地面积1378公顷,园地面积1487公顷,林地面积9880公顷。2007年,西坪镇有耕地面积1373公顷,园地面积1487公顷,林地面积9880公顷。有钨、铜、锌、铋、赤铁、银等矿产资源。有“魏说”和“王说”两个铁观音发源地,有赤石、培田土楼,珠洋狮、虎两奇石等旅游景点。
  二、镇村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1991—1994年,西坪只有通往芦田、尚卿、虎邱不足50公里的普通公路,仅有西源至上尧7公里的水泥公路。1995—1998年,投资1000多万元,先后建成西坪至平原,上尧至赤水,赤水至宝山,留山至赤石,宝山至珠洋、盖竹,宝潭至内社,西源至龙地、柏叶水泥公路。1998年10月10日,市委、市政府在该镇召开全市乡村公路硬化建设现场会,总结推广公路建设经验。1999年,铺设西源至柏溪、西坪至百福、龙地至龙坪水泥公路,并拓宽西坪至虎邱公路。2001年,建成百福至芦田福岭公路。2004年,建成平原至龙涓水云波水泥公路。2006年,按三级公路建设标准完成镇区至巨港工业园区道路路面硬化。2007年,拓改西源至上尧公路。
  通信 1992年,西坪镇开通程控电话。1994年,开工建设西坪程控电话模块局。1995年后,镇区开通有线电视。建成西坪、南岩、留山、湖岭等移动通信基站。1997年,程控电话扩容至3000门,实现村村通电话。1998年,有线电视覆盖10个村。2000年,有线电视光纤实现与县联网;2003年,覆盖尧阳片区。2007年,开通宝山片区部分村落有线电视。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各村(居)。
  电力 1991年,西坪乡只有3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近300千瓦。1996—1999年,先后修复西源庵尾、后格、珠洋水电站,新建平原内岭水电站及内社水电站。至2007年,又先后新建赤水马踏石、南岩、西源内赊、上尧、百福新田、赤石后溪水电站,全镇共有水电站11座,装机容量1180千瓦。
  (二)镇区建设
  西坪镇区包括西源和西华居委会片区。1991年,在西源村圩边建设茶叶中心市场。1994年,在西源村岭脚建设茶叶工贸区,又在安平路云内建设恒星工艺厂。至2007年,西坪镇区面积扩大,镇区街道、主要道路均已铺上水泥路面,先后建成安美、后坪两座大桥,新建、改建安平路、观音路、珍茗街。
  (三)新农村建设
  2005年,西坪镇聘请专家对内社村进行规划后,实施新村建设。2006—2007年,完成11个村的“六图一书”地形图测绘及西源、西坪、阳星村的“六图一书”规划。阳星村(示范村试点)开始新农村建设。
  三、经济建设
  (一)农业
  1991年,西坪乡农作物种植面积2618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290公顷,总产量59995.2吨;水果257公顷,产量59吨,农业总产值1630.85万元。2000年,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2812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302公顷,总产量7910吨。2007年,全镇农作物种植面积2802公顷,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306公顷,总产量7606吨,农业总产值6.51亿元。
  (二)工业
  1991年,西坪乡工业总产值313.7万元。2000年,茶叶加工和竹藤工艺成为西坪的支柱产业。2006年12月,安溪恒星工艺有限公司在西坪巨港建成,主要生产销售铁、藤、竹等工艺品。2007年,全镇工业总产值8.15亿元。
  (三)特色产业
  茶业是西坪的特色产业,90%以上的西坪人以茶为生。1991年,全乡有茶园904公顷,产量
  963.5吨,产值824万元。1996年6月,西坪镇被农业部农垦局、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命名为“铁观音乌龙茶生产基地”。2000年,全镇茶园2460公顷,产量2460吨,产值6396万元。2002年7月,西坪镇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铁观音茶发源地”。2007年,全镇茶园1842公顷,产量3950吨,产值4.63亿元。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 科技
  1991年,西坪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520人,教职员工16人;小学25所,在校学生5025人,教职员工198人;中学1所,在校学生837人,教职员工67人。1995年,在西源村安美创办安溪县西坪中学。2007年,全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877人,教职员工5人(不含临时人员);小学23所,在校学生3562人,教职员工296人;中学2所,在校学生3178人,教职员工175人。
  1991—1994年,西坪林业站与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合作,在后格村实施泉州市科研项目——毛竹低产林改造及丰产栽培试验,获得成功。1995年12月,获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11月,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二)文化 卫生
  1991年,西坪乡有文化站、电影院、电影队等文化机构。是年3月,留山村潘思光墓(清代)列为安溪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成立西坪茶叶同业公会,并创办期刊《西坪茶叶》。2002年,平原培田“映宝楼”土楼列为县级文物保护标志。2002年9月,在赤石村发现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的土楼,名为“聚斯楼”。
  1991年,西坪乡有卫生院1所,床位20张,卫技人员27人;村级卫生所26所,乡村医生26人。1992年,侨亲王钦石捐资建设卫生院门诊大楼。2002年2月,卫生院正式通过泉州市一级甲等医院评审。2004年,首批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34287人,参合率62.17%。2007年,全镇有中心卫生院1所,卫技人员52人,床位50张;村级卫生所45所,乡村医生49人。全镇新农合参合人数44671人,参合率82.3%。
  1991年后,西坪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人口政策,注重宣传引导,切实转变群众婚育观念,普遍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2005年,全镇初婚率8.3‰,人口出生率10.16‰,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1%。2007年,全镇初婚率10.8‰,人口出生率8.47‰,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2.26%。
  (三)居民生活
  收入水平 1991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610元。1999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871元。2007年6643元。
  居住条件 1991年,全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不足10平方米,多为平房,土木结构。2007年,人均居住面积近20平方米,出现许多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
  消费水平 1991年,全乡农民人均消费支出不足300元。2007年,5000多元。现代家用电器,现代交通、通信工具等也进入农民家庭,全镇有200多辆小轿车。
  社会保障 1991—2003年,西坪实施“五保户”和特困户的生活保障工作。2004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社会保障制度,有1054人享受低保,发放低保金91.77万元。2007年,有717户1064人享受低保,共发放低保金107万元;为2户残疾人、3户特困户、2户五保户、5户计划生育“二女户”建设“安居工程”,发放救灾救济款31.5万元。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西坪镇
相关地名
虎邱镇
相关地名
芦田镇
相关地名
尚卿乡
相关地名
积德乡
相关地名
崇新区
相关地名
西洋镇
相关地名
宝溪乡
相关地名
西坪区
相关地名
珠洋区
相关地名
西坪乡
相关地名
宝山乡
相关地名
龙坪
相关地名
上尧
相关地名
赤水
相关地名
宝山
相关地名
虎邱
相关地名
西源村
相关地名
安平路
相关地名
观音路
相关地名
珍茗街
相关地名
新农村
相关地名
内社村
相关地名
阳星村
相关地名
后格村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留山村
相关地名
映宝楼
相关地名
赤石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