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官桥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711
颗粒名称: 第七节 官桥镇
分类号: K295.74
页数: 4
页码: 895-898
摘要: 本节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官桥镇发展情况,包括概况、乡村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概况 官桥镇 安溪县

内容

一、概况
  位置境域 官桥镇位于安溪县东南部10公里处的城乡接合部,北纬25°01′,东经118°05′,东连城厢镇,北接蓬莱镇,西毗虎邱镇,南邻龙门镇,东南和南安市翔云镇交界,面积105.43平方公里,是安溪的主要侨乡和工业重镇。相传,因宋代名将杨文广平定闽南十八洞之一的铁峰山蝙蝠洞时,曾让官兵于三角坑溪修筑一座简易石板桥,而取名官桥。镇政府驻官桥村。
  建置沿革 宋、元时,官桥分属金田乡龙兴里、修仁乡崇善里、归善乡依仁里、积德乡新溪里。明、清时,分属于兴一里、崇善里、新溪里、依仁里。民国时期,先后分属第二区、兴善区、第六区、依新区、第一区、第二区、尚卿乡、蓬莱乡、官溪镇。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分属龙城区、第二区、第五区、官桥区、官桥乡、官桥人民公社。1984年8月,改为官桥镇。
  村居 人口 1991年,官桥镇辖官桥、官郁、仁宅、莲美、莲兜美、仁峰、碧一、碧二、仙都、吾宗、岭头、燎原、恒美、草坂、洪塘、赤岭、驷岭、善坛(畲族村)、内村、新春、石岩、石林、善益、益林、新厅、上苑、马狮、山珍28个建制村和官桥居委会以及圣泉岩茶场、官桥茶果场、益林林场、岚风格林场,全镇14915户,69889人。1999年从驷岭村析出芹石村。至2007年,全镇有29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和2个林场,19862户,77619人。村民姓氏有林、廖、陈、王、钟、郭、黄、许、苏、龚、萧、程、沈、范、柯、吴、周、纪、姚等。
  资源 特产 1991年,全镇耕地面积1746公顷,山地面积5994公顷,其中,林地面积5749.13公顷。1994年,耕地面积1671公顷。2007年,耕地面积1484.47公顷,山地面积5991.87公顷,其中,林地面积5805.5公顷。境内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稀土、高岭土、石英砂等,其中,铁峰山的黑云母花岗岩(俗称“安溪红”,旧编号为G635#,统一编号为G3535#),已探明储量1亿多立方米;西南部的闪长岩,也都是中高档石材用料。主要特产有莲兜美豆干、山珍豆签、赤岭“成珍”橘红糕及芒果等。
  二、镇村建设
  (一)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1991年,官桥镇交通主干道为省道205线和212线,宽7米,均为沥青路面;乡村公路有官桥—石峰、吾宗—岭头、官桥—善益、草坂—石林、崩圳—新春等线,泥沙碎石路面,总长31.4公里。至1998年,投资2500万元,完成境内省道206线(原205线)、207线(原212线)的拓宽改造,总长15公里,宽14米,水泥路面硬化;建成通往台安的水泥四车道公路,长3.5公里;修建上苑、碧一、赤岭、内洋4座桥梁;实现村村通公路的目标。1999—2007年,拓宽207线官西大桥,新建根芳大桥,实现乡村主干公路水泥硬化;完成莲兜美工业园、莲峰工业小区等开发区的道路和桥梁建设。
  电力 1991年,全镇有官桥电厂(包括向阳电厂和双溪口电厂)。1993—1998年,成立官桥供电公司;建成装机容量1500千瓦、1400千瓦柴油发电厂各1座;建成莲兜美35千伏变电站;实现与省电联网。1999年,11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2000年,26个村进行农网改造,扩建装机容量4000千瓦的向阳水电站。2001年4月,新春电厂建成投产。2004年,建设110千伏临时变压器1对,3.5万伏高压电线一对。至2007年,全镇有13条高压馈线,供电量2.27亿千瓦时。
  通信 1991年,全镇固定电话560部。至1998年,兴建官桥邮电模块局,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和无线寻呼。1999年,移动通信信号覆盖全镇。至2007年,程控电话11250部,手提电话33211部,宽带入网2487户。
  供水1995年至1998年5月,镇政府投资900多万元建成镇自来水厂,2006年4月完成扩建。2007年,用户1200户,日供水量1万多吨。
  环保 1997年,官桥镇在唐垅和大邱头建成两个石渣堆放场。是年,县组织环境执法检查,有多家企业被处罚款和限期整改。1998年,兴建台安、程厝、根田、曾厝等大型石砌拦沙坝和乌坝、金厝垅石渣堆放场。1999年,建立统一清渣队伍,指定20辆石渣专运车负责全镇清渣工作。2002年,出台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和实施方案。2004—2007年,投资400多万,按区域建成三个大型石渣堆放场。2006年,设置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和工业垃圾日日清运。
  (二)镇区建设
  2000年,完成镇中心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和设计。2007年,镇区扩至2.4平方公里,建有中山街、新文街、侨兴街等13条街道和美茂小区、综合农贸市场、安溪建材城(四海明商贸中心)。(三)新农村建设1995年,官桥镇开展新农村建设。1996年,草坂村规划为县新村建设试点村。1999年,村村
  (益林、碧一村除外)主干道水泥硬化。2000年,完成市、县、镇确定的改旧建新示范村(草坂、赤岭、芹石)测绘规划,并组织实施。2004年,莲美、莲兜美、官郁村列入县12个中心村建设规划,进行改旧建新。2006年,善坛、草坂、石林村被列为县、镇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3个村投入126万元,拆除猪圈、填埋厕所,建立垃圾收集点10个,聘请保洁员11人,制定卫生公约,实行门前卫生三包。是年,全镇80%的村(居)完成垃圾收集点规划,共有垃圾收集点56个,配备保洁员和垃圾转运车辆。2007年,益林、碧一两村通水泥路,全镇公路网络形成。80%以上村民建有新房,上苑建成“计生一条街”。
  三、经济建设
  (一)工业1991年,官桥镇石制品开始销往海内外。1993年,全镇有采石点247个,石材加工企业100多家,年产值1.45亿元。1998年采石点219个,石材加工企业246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石材骨干企业9家。2000年,被农业部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石材基地镇”。2001年,石材加工企业300多家,年生产石板材1500万平方米、各类石材制品20多万件,产值12亿元。2002年,新办企业31家,注册资金3538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15.2亿元,工业总产值10.6亿元,缴纳税收2372万元。至2007年,全镇主要工业园区有莲兜美工业园、莲峰工业小区、四海明商贸中心(年底完成征地工作)等;是年,全镇工业产值46.2亿元。
  (二)农业
  1991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597.86万元。至1998年,各村确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全镇水稻良种覆盖率96%,农业总产值1.45亿元。2006年,80%以上的农户种茶。2007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5亿元。
  四、社会事业
  (一)教育 科技
  教育 1991年,全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754人,教职员工21人;小学27所,在校学生7599人,教职员工320人;中学2所,在校学生2916人,教职员工185人。至1998年,筹资1800多万元,新建吾宗中学、江水中学,新建官桥中学、蓝溪中学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翻建20多所小学教学楼,新开设12所幼儿园(含民办),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1999—2002年,筹资2799万元,新建校舍25320平方米,完成部分中小学危房改造。2007年,幼儿园6所,在园幼儿968人,教职员工63人;小学21所,在校学生6233人,教职员工412人;中学4所,在校学生7228人,教职员工413人。
  科技 1999年,官桥镇农技站在马狮村培育“世纪102”水稻良种,并将其与“世纪153”“756”一起列为水稻当家品种;是年,推广稻田抛秧技术。2003年,开始在铁峰、塘垅、恒美、赤岭等处进行崩岗治理。
  (二)文化 卫生
  1991年,镇中心文体站坚持开展文娱活动和体育赛事。2001年,莲美村建成文体活动中心。2002年6月,官桥镇被评为市体育工作先进乡镇,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至2007年,全镇有田径场3个,游泳池1个,篮球场42个。
  1991年,官桥镇有村卫生所50所,乡村医生61人;乡镇医院1所,床位100张,卫技人员100人。1991—1998年,官桥医院先后建成门诊大楼、侨光大楼、广惠职工宿舍楼、稻香村等。2000年6月,被省卫生厅确认为二级乙等医院。2007年,全镇有村级卫生所(室)53所,乡村医生65人;乡镇医院1所,干部职工132人。2004年开始组织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年参合率72.2%。2007年参合率92.21%。
  1991年,全镇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89.2%。1996年93.6%,实现创先目标。2001年,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在全县率先出台《官桥镇为二女户实施全程优质服务的意见》,引进全省首创计划生育双查指纹身份监定系统。200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7‰以下。
  (三)居民生活
  居民收入 1991年,全镇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1元。1996年,3013元。1999年,村村基本实现小康。2007年,镇区推动房地产建设,农村普遍建有新房,人均居住面积28平方米;农村饮水条件改善;家用电器基本普及,私家轿车有970辆;是年村(居)民人均收入6997元,全镇基本实现宽裕型小康。
  社会治安 2001—2002年,全镇举办法制讲座46场次,印发法律宣传材料2100多份,排查重难点治安问题36件,化解民事纠纷860起,签订社会治安责任书1255份。2004年,排查矛盾纠纷206件,调解198件。2005—2007年,加强村治保会、调解会管理,推进“平安官桥”建设。
  社会保障 1998年1月,全镇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年,纳入低保100户,发放低保金4500元。2007年,纳入低保1447户,发放低保金220多万元,实现应保尽保。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
官桥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