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群众文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20000654
颗粒名称: 第一章 群众文化
分类号: G249.29
页数: 7
页码: 804-810
摘要: 本章记述了1997-2007年福建省安溪县群众文化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 群众文化 文化事业 安溪县

内容

1991年后,安溪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茶乡文化。2000年始,围绕创建全省文化先进县目标,把建设茶乡先进文化作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工程来打造,形成多元文化并举的局面。17年间,多次举办突出茶乡特色的大型文艺活动,艺术表演团体取得显著成绩,县高甲戏剧团多次上中央电视台演出,出境外表演交流;文艺创作活跃,一批文艺作品分别获得国家、省、市奖项,铁观音茶文化成为安溪一张闪亮名片;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古老独特、绚丽多姿的安溪茶文化,彰显出中华茶文化的精华,是安溪文明的象征。
  第一节 文化活动
  一、活动场所
  (一)专业文化活动场所
  1991—2007年,县级专业文化活动场所有安溪县影剧院,为国有事业性专业剧场,实行事业单位企业管理,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座位数944个;有安溪县高甲戏剧团(简称县剧团)排练厅、演出厅。乡(镇)专业文化活动场所有蓬莱、湖头、剑斗、感德、西坪、虎邱、龙涓、官桥8座影剧院,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
  (二)业余文化活动场所
  1991年,城关地区有县体育场、县文庙、县工会。农村有文化室、祠堂、露天戏台、学校操场。1998年,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落,开始建俱乐部、老年人活动中心。至2007年,城关地区有龙津公园、凤山公园、河滨公园、中国茶都广场、县老年大学礼堂等;有群众自发投资、自行管理、服务当地的文化活动场所;有私人创办的卡拉OK舞厅、音像放映室等。
  二、大型文艺活动
  1991年7月1日,县文化局在县体育场举行千人歌咏比赛,观众上万人。1994年10月16日,县政府举行第二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相聚在安溪”文艺晚会,并进行首次全县电视现场直播;是夜,城关地区举行大型民间文艺踩街活动。1999年11月15日,县政府在县影剧院举行第三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茶韵乡情”文艺晚会,节目全部由县文艺工作者创编表演。
  2001年12月18日,在中国茶都广场举行中国海峡两岸茶文化交流会大型广场文艺表演,中央电视台钟梅担任主持人。演出节目有《茶王上轿》《龙狮表演》等具有安溪传统特色的节目。12月20日,在县体育场举行茶艺表演暨最佳茶艺小姐颁奖晚会。钟梅担任主持人并演唱《楼兰姑娘》《大红灯笼》等歌曲;中国广播说唱艺术团、国家二级演员王路表演口技。2002年12月8日,在中国茶都广场举行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广场文艺表演,著名歌唱演员毛阿敏演唱由阎肃作词、孟庆云作曲的歌曲《铁观音》等。来自国内外的嘉宾朋友5000多名观看演出。2003年8月8日,在中国茶都举行“新华都杯”全国十佳茶艺小姐大奖赛决赛,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200多名选手报名参赛,其中,有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选出李娅、陈超、倪中砚、韩艳、袁野、王玮玮、宋玥磷、龚玲玲、姚岚和黄岚岚为中国十佳茶艺之星,田晶等10名选手获“中国十佳茶艺新秀”称号。2004年12月18日,在中国茶都广场举行“飘香的安溪”文艺演出,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剧组负责策划、导演;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李咏、文清主持,著名演员张也、阎维文、冯巩、麦穗、赵连甲、陈坤等人参加演出,省歌舞剧院舞蹈队伴舞。2006年11月15日,在安溪县梧桐体育馆举办“新农村、新文化、新信息”大型歌舞晚会,中国国家歌舞团演员专场演出。2006年11月18日,中国茶文化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高峰论坛期间,在中国茶都多功能厅举行“风华国乐”大型民族音乐会,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管彤、任鲁豫主持,韩红、刘和刚等著名歌手参加演出。2007年11月26日,中央电视台“乡村大世界”栏目到中国茶都广场举办联欢活动,著名歌手周彦宏、陈娟,台湾著名歌手文章等参加演出。
  三、演出
  (一)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演出
  1993年5月,安溪艺校教师李幼斌编排的高甲戏《水漫金山》参加中国第十届戏剧节、中国第三届戏剧梅花奖颁奖开幕式文艺晚会演出。1996年1月,县剧团戏曲歌舞《老鼠嫁女》首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剧晚会演出。1998年1月,县剧团高甲戏《玉珠串》片段《送珠》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演出。1999年4月,县剧团高甲小品戏《群丑献艺》参加中央电视台中国地方戏“名家、名段”演唱会演出。2000年,县剧团王琼芬,张秋凤参加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过把瘾”栏目演出;2月,戏曲歌舞《老鼠嫁女》参加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深圳电视台联合在深圳举办的“盛世观灯”文艺晚会。2001年1月,县剧团创作排练的戏曲歌舞《中华大戏真神奇》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该节目获全国观众投票的“非常可乐杯”观众最喜欢节目三等奖。2004年,县剧团编排的戏剧歌舞《媒婆弄》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演出。2007年,县剧团编排的大型古装戏《万民疏》参加泉州市第18届“威远楼之夏”文艺演出。
  (二)业余艺术表演团体演出
  1991—2007年,全县有安溪艺良芗剧团、玉艺高甲戏剧团、蓬莱峰岩芗剧团、大众高甲戏剧团、八社高甲戏剧团、新秀春高甲戏剧团、新兴高甲戏剧团、淑美歌仔戏剧团、金秀春高甲戏剧团、新大众高甲戏剧团、华星高甲戏剧团等业余艺术表演团体。主要是为农村节庆或民俗活动包场演出,演出剧种有高甲戏、歌仔戏,剧目以历史剧为主。有多支民间西乐队、南音队、木偶戏剧团、灯谜、大鼓吹、舞龙、舞狮队为全县城乡群众婚、丧、喜、庆包场演出。
  (三)会演调演比赛
  1991年,王琼芬参加泉州市“恒通杯”青年演员戏曲唱腔比赛获二等奖。1997年,林水德编排、林子钊作曲的舞蹈《茶乡春早》获省第八届音乐舞蹈节演出奖;林子钊作曲、汪红娟演唱的歌曲《想家的时候》获省第八届音乐舞蹈节演唱奖。1999年,县剧团讽刺戏剧《巡案与小偷》参加泉州市第27届戏剧会演,朱伟捷获音乐设计奖,王琼芬获导演新秀奖,张艺辉获演员一等奖,石福林获演员二等奖。2001年,县剧团排演的《送水饭》参加省小戏、小品、小话剧比赛,王琼芬获导演一等奖,朱伟捷获音乐设计一等奖,王琼芬、杨振川获演员一等奖,陈奕宏获舞美设计三等奖,县剧团获演出一等奖。2002年,张芳颂编剧,吕忠文导演的《玉石碑》参加省第23届戏剧会演,获演出奖、剧本二等奖、导演奖、优秀音乐设计奖、演员奖3人。2004年,沼涛小学编排的歌舞《采一片新绿送给你》参加全国“校园之春”第四届春节联欢晚会获一等奖、参加全国儿童艺术表演大赛获一等奖。2007年,县剧团参加省第8届“水仙花”戏剧比赛,获省文联、省戏剧家协会颁发的组织奖。
  第二节 文艺创作
  一、小说 散文 诗歌
  1992—1994年,李树砥的小说《魑魅世界》出版。李建民的散文集《怀念江河》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苏淑勉(舒薇)的散文集《希望的山城》由厦门出版社出版。1999年,王伯兰的楹联作品获“沱酒杯”全国征联二等奖。陈振珠诗词入选《当代中华诗词集》《中国吟坛》。2002年10月,苏旺太散文作品《盛世良相李光地》由国际华文出版社出版。2003年,谢文哲的散文随笔集《门里门外》由海风出版社出版。苏淑勉的散文集《心泉》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2004年,李垦艺的散文《垦园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林小玲的《心旅无痕》文集,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高山绝唱》参加“新世纪之声”全国征文大赛获二等奖、散文诗《一片茶叶》获福建文学“柯顺杯”初出茅庐征文最佳新人奖。梁贤文的诗词、楹联、歌词集《情系日月船》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林小玲的诗歌《平凡的名字伟大的人》获省委宣传部、省文联等主办的“世纪伟人邓小平”征文三等奖。唐建华的诗词集《岁月留痕》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5年,梁贤文散文集《圆不完的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李垦艺的散文集《乡恋》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林炼金的散文集《成功密码》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2006年,苏天才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撤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梁绍君(缘非月)武侠小说《剑底莲心》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陈振珠的《陈振珠诗联选》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许素彬散文集《如水澄澈》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倪伏笙的散文《敬老当如子》获第12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散文组银奖。陈文信的《陈文信诗联书法集》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许礼中的《水心对联》由国际华文出版社出版。林小玲的诗集《住在沉默的冰里》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诗歌《水在绝望的高处》获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4届“刺桐文艺奖”诗歌类三等奖。李绍清主编的《泰山岩楹联集》由诗联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郑梦集的古体诗词《梦园初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7年,廖皆明主编、梁贤文副主编的《安溪县文化丛书(上)·现代文学卷》和《安溪县文化丛书(上)·诗词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二、戏剧 曲艺 民间文学
  1991年,钟世山创作编导的戏剧《群丑图》参加中央电视台“海上生明月”中秋文艺晚会演出。1995年,诸葛辂的古装喜剧《玉珠串》应文化部邀请晋京演出,获文化部第6届文华新剧目奖、文华剧本奖、文化导演奖、文化表演奖;获中宣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中国剧协“曹禺戏剧文学奖”。《玉珠串》通过描述某朝代皇帝为寻找公主丢失的玉珠串,悬赏拾珠人可行赏金、做官、升官、招为驸马的故事,赞颂柳家人善良纯朴、本分守纪的真善美,讽刺鞭挞卜、马、钱、丁等人奸诈狡猾、贪婪无度的假恶丑,让人在娱乐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启迪。1996年,诸葛辂编剧、林子钊作曲、吕忠文导演、安溪县高甲戏剧团演出的戏曲歌舞《老鼠嫁女》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戏曲专场演出。1997年,薛世浩的高甲小戏《唐乡长断案》获省“开元杯”小戏、小品比赛创作三等奖。1999年,郭宗和的新编古装讽刺喜剧《巡按与小偷》参加省(泉州片)第21届戏剧会演、市第27届戏剧会演获市剧本新秀奖。2002年,县剧团创作的戏曲歌舞《相马》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戏曲晚会演出。2003年,陈拱的《安溪姓氏大全》由香港国际学术文化资讯出版公司出版。2004年,张芳颂、黄炯然的戏剧小品《开明塾师》获第11届中国人口文化金奖。薛世浩主编的《安溪民间文学集成》(上、下)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7年,廖皆明主编、梁贤文副主编的《安溪县文化丛书(上)·戏剧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三、书法 美术 摄影
  1992年,翁火枝的国画《益寿延年》,入选省第五届教师美术、书法展。1993—1996年,易曙峰的《行书条幅》,获首届中日书法争夺赛三等奖,中国画《三更灯火》,获省第6届教师美展三等奖。1997年,陈奕宏的书法小楷中堂《琵琶行》,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2届中国书法正书大展。1999年,王乃通的篆刻《激浊扬清》,获“穿洞杯”全国书画展银奖,并刊登于《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翁火枝的国画《太姥奇峰》,获第5届国际书画作品展银奖、第4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书法比赛中学美术指导一等奖。吴跃生的摄影《娃》,获“中国健康婴幼儿”摄影大赛三等奖、《踏上故乡路》获省对外宣传好新闻三等奖。蔡保同的摄影《贫山揽玉带》,获省新中国成立50周年建设成就展览三等奖。黄民生的摄影《林海夕照》,入选省美术展。2001年,易曙峰的书法《金文对联》,获省书协、省科协举办的庆祝建党8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二等奖。2003年,陈艺明、陈国瑞、王乃通的宣传画《关爱女孩就是关注民族未来》,获全国关爱女孩宣传画征稿优秀奖。蔡保同的摄影《有青山就有好水》,获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海峡生态摄影作品大赛三等奖和福建省保卫母亲河摄影比赛三等奖。2004年,王乃通的篆刻《中国电影百年之最》,获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电影基金会等举办的“百年盛典——中国电影百年书画大展”佳作奖。陈金用的《陈金用书法作品集》,由国际华文出版社出版。黄昭文的刻字《易俗》,入选“杏花村”全国电视书法大赛。王乃通的刻字《强其骨》,入选全国第五届刻字艺术展暨第八届国际刻字艺术交流展。翁火枝的国画《凌天耸翠》,参加省美协举办的闽南金三角美术作品展。黄世土国画《且乐图》、刘义斌国画《沐浴图》,入选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等举办的“男性健康日”书画大展。蔡保同的摄影作品《中华白鳍豚》,获中国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厦门国际城雕展展出奖。2005—2006年,李启厚的书法作品(舒体)毛泽东的词《广昌路上》,获“百年舒同——‘方正奖’舒体书法大赛”优秀奖。易曙峰临《黄庭坚草书》等8件书法作品在《书法报》刊登。王乃通的篆刻《毛泽东诗词》选句,入展“春江杯”甲骨文书法篆刻展览。2007年,王乃通的行书对联、黄建福的行书对联、陈奕宏的小楷斗方,参加省总工会、省文联举办的海峡两岸职工中国书画艺术大展,王乃通、黄建福获金奖,陈奕宏获优秀奖。
  四、音乐 舞蹈
  1991年,万本培作词、林子钊作曲的歌曲《校园的故事》参加省第8届学校音乐周校园新歌评选,获创作奖。李波韵、钟世山创作编排、林子钊作曲的民间舞蹈《品茶王》,王鼎南、林子钊创作的民间器乐曲《响盏、铜钟、唢呐与打击乐》分别获省第6届音乐舞蹈节创作一等奖、三等奖。1993年,林振文、徐荣宗、李波韵创作编排,林子钊作曲的少儿舞蹈《小蚂蚁》获省第2届少儿艺术节创作三等奖。1994年,朱摇东作词、林子钊作曲的《安溪宾馆之歌》获全国工人歌曲征歌评选银奖,并被选刊于《全国企业歌曲选》。1995年,郑梦集、万本培作词,林子钊作曲的歌曲《第3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会歌》,朱摇东作词、林子钊作曲的《相聚在安溪》,胡强作词、林子钊作曲的《难忘安溪》,梁贤文作词、林子钊作曲的《挡不住的力量》分别刊发在《福建歌声》。1998年,林子钊创作的歌曲《茶韵乡情》《茶花妹妹最多情》《想家》发表于《福建歌声》。2001年,林子钊创作的歌曲《茶乡人有副金银嗓》获福建省“新世纪新歌曲”征歌评选二等奖;朱伟捷创作的民族器乐曲《茶乡戏魂》发表于《福建戏剧》。2002年,朱摇东作词、林子钊作曲,县艺校表演的歌舞《姐姐娶了个帅哥哥》获得第8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陈子川作词、林子钊作曲的歌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暖人心》获中国轻音乐学会、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文艺研究委员会主办的“中国主旋律歌曲”优秀创作奖。林子钊作曲的歌曲《相约荧屏》入编《中国企业歌曲》第五卷,歌曲《绿色的祝福》《山里人》发表在《福建歌声》。朱摇东、梁贤文、林子钊等创作的歌曲《相约在茶都》《腾飞吧,中国茶都!》《茶乡人有副金银嗓》人编光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第一本茶歌茶曲选集《茶韵悠然》。2003年,施顺行演唱南音《心头闷着着》选送中央电视台音乐《南音》大奖赛获演唱二等奖。2004年,林子钊作词作曲的《采一片新绿送给你》《旗帜映红新世纪中国》入选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主编的《全国优秀群文歌曲集》。梁贤文作词的歌曲《蝶兰》作为20集古装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的主题歌在中央、省电视台播出。县南音协会组队参加新加坡丁马成南音作品大奖赛获优秀奖。2005年,许素彬作词、林子钊作曲的《希望之源,水利之光》,李吉作词、林子钊作曲《厦门,让我拥抱你》发表在《福建歌声》。李秀丽创作敬老歌曲《祝福在晚秋》参加全国第三届群众歌曲创作大赛,词、曲分别获得银、铜奖。2007年,林小玲作词、林子钊作曲的歌曲《清晨的茶都》发表于《福建歌声》。梁贤文作词、林子钊作曲的歌曲《女孩,天上的月亮》入选福建省(1999—2007年)优秀歌曲集。林子钊作词作曲的《采一片新绿送给你》获第13届中国人口文化奖音乐类优秀奖。廖皆明主编、梁贤文副主编的《安溪县文化丛书(上)·音乐舞蹈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王铭芬编导、林子钊作曲的舞蹈《无语的花季》参加第13届中国人口文化奖评选,获舞蹈类优秀奖。
  第三节 文化宣传与培训
  一、文化宣传
  1991年,在县影剧院举办革命传统教育电影周汇映活动,上映《焦裕禄》《周恩来》等13部影片,放映532场,观众54万人次;县影剧院被广电部授予“建党70周年献礼影片展映活动优胜集体”称号。1993年,与县纪委联合举办反腐影片《新中国第一大案》展映,上映21场,观众1.5万人次。县影剧院、乡(镇)电影队自制计划生育工作、禁“黄赌毒”、科教兴农等内容幻灯片在电影放映前放映宣传。1999年,县电影公司与县环保局联合在全县24个乡(镇)开展以“拯救人类”为主题的环保电影宣传活动,放映50多场。2000年始,安溪县创立“茶都之夜”“安溪铁观音神州行”等文化宣传品牌,通过拍摄大型电视连续剧《婀娜公主》及电视专题片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传播安溪茶乡特色文化。2007年,实施农村电影放映“2131”工程,放映电影3600多场,观众12万人次。
  二、培训
  1991—1995年,实施省文化厅“芳草计划”,蓬莱镇为该计划省级示范点,县文化馆、湖头镇、官桥镇为该计划市级示范点。省文化厅、市艺术馆、县文化局联合在安溪举办培训班,内容涉及民俗、企业、节庆、校园、旅游文化等,参训上万人次。县文化局每年举办乡(镇)文化站站长业务培训。1996—2000年,县文体局每年开展全县乡(镇)文化站站长乐理知识竞赛、墙报设计比赛。2000—2004年,注重培训乡(镇)文化干部,提高管理水平。2005年后,培训对象扩大到村级文化协管员,提高管理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参训200人次。至2007年,县文化馆“芳草园”培训全县艺术类骨干教师2000人次,开设音乐、舞蹈、乐器、茶艺、美术、写作等课程。
  第四节 对外文化交流
  1991年后,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华侨每年邀请县民间南音社、龙门镇南音社到当地演唱南音,进行文化交流。2001年11月,乌克兰国家电视台摄制组一行4人到安溪县参观访问,拍摄宣传茶文化影视。2002年11月,县茶文化艺术团参加“香港福建节”活动,进行茶艺表演,备受与会嘉宾的赞誉。2003年,安溪茶文化艺术团赴韩国、日本、科威特等地演出、交流。2004年6月,“新华都杯”中国十佳茶艺之星应邀参加“中国文化年”在法国亚眠市举行的第65届皮卡迪博览会,举办中华茶文化活动。这是县茶文化艺术团首次赴欧洲表演,法国电视台第三套节目及《卡迪邮报》作专题报道。2006年2月,县茶文化艺术团成员黄岚岚、杨爱红赴比利时参加中国与比利时建交25周年、福建省与比利时列日省缔结友好城市20周年活动。
  第五节 机构与管理
  一、机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
  县文化体育局 1991年,安溪县文化局内设办公室,行政编制5人。1996年,安溪县文化局与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县体委)合并为安溪县文化体育局(简称县文体局),编制13人,其中,工勤1人。内设人秘股、财务股、群文群体股、竞训股、文电股。2002年,县文体局内设人秘股、文化艺术股、体育股、文化市场电影管理股。2003年,文化市场电影管理股更名为文化市场出版管理股。2007年,增设行政审批股,文化艺术股与体育股合并为文化体育股,编制没变。
  县体委 1991年,安溪县体育运动委员会内设办公室、训练科,行政编制8人。县少体校事业编制2人,与县体委合署办公。1996年6月,县体委与县文化局合并为县文化体育局。
  (二)文化事业机构
  县文化馆 1991年,安溪县文化馆编制10人。2003年,安溪县文化馆内设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文学艺术岗位。2007年,编制没变。
  县博物馆 1991年,安溪县博物馆编制3人。1998年,编制4人。2000年,安溪县博物馆编制5人,其中,文物保卫人员1人。2007年,编制没变。
  县图书馆 1991年,安溪县图书馆编制8人。1996年,安溪县图书馆更名为安溪县沼涛图书馆(简称县图书馆),编制8人。2007年,机构没变,在岗6人。
  县少体校 1991年,安溪县少体校编制2人。1998年起,安溪县少体校开办全日制文化班。2007年,机构没变,编制16人,其中,教练10人,文化课教师6人。
  县体育中心 2001年,安溪县体育中心成立,隶属县文体局,为全民事业单位,财政差额拨补,编制4人。2007年,机构、编制没变。
  (三)艺术表演团体
  县高甲戏剧团 1991年,安溪县高甲戏剧团编制54人。2007年,机构、编制没变,实有44人。县茶文化艺术团2005年9月,
  安溪县茶文化 艺术团成立,编制10人,隶属县文体局,为全民事业单位。2007年,机构、编制没变。
  二、管理
  1991—1998年,文化市场管理主要是专项治理和规范演出及审批,每年与县公安、工商、广电等部门联合开展文化市场“扫黄打非”专项治理,打击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共收缴并集中销毁盗版、复制、翻制的音像制品4万多张(盒)、书报刊3万多本(张),取缔非法经营电子游戏机店20家,缴获有奖游戏机200多台。
  1999年,文化市场管理实行费改税,停止收取管理费。注册登记歌厅、舞厅、卡拉OK厅10家,KTV、RTV25家,录像带出租点20处,录像播放室10家,电子游艺室20家,台球室12家,书报刊出售、出租点25处。文化市场稽查队收缴盗版侵权录像片、录音带1000张(盒),非法出版书刊800多本,电子游戏机10台。2000年,联合县公安、工商、广电等部门,分三阶段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取缔学校周边200米以内电子游戏机室5家18台,无证经营业主3家;查缴销毁有奖电子游戏机15台,非法出版物VCD、书报刊2000多盒(本)。按严控总量的要求,全年重新办证的电子游戏机室有10家,书报摊20家,新办小型印刷厂16家、卡拉OK厅1家。
  2002年,县文体局内设文化市场电影管理股,负责全县文化和电影市场管理。会同县工商、消防部门依法吊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娱乐场所经营许可证20家。2003年,县文化市场管理增加网吧市场、音像市场、新闻出版市场管理职能,负责“扫黄打非”日常工作。审查网吧场所57家,其中,不符合要求网吧经营场所16家,取缔“黑网吧”25家,扣押电脑主机200多台,查处违规经营36家次,破获网吧犯罪案件1起。是年,开展以整治滥用茶叶包装印刷市场专项行动。2004年,查缴非法音像制品3000多张、有害卡通画册及淫秽“口袋本”图书250本,取缔无证经营书刊、音像单位和游商地摊20家,责令限期整改3家。2005年,在基层(村、居)启动扫黄打非“五个一”工程(办好一个“扫黄打非”宣传专栏,设立一个未成年人优秀读物专柜,落实一条“扫黄打非”村规民约,制定一项“扫黄打非”工作制度,指定一名“扫黄打非”分管领导)。2006年,根据全国文化市场管理要求,在全县开展反盗版百日活动。会同县公安、工商、消防、环保部门开展娱乐场所专项治理行动,取缔一批无证经营单位,整改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2007年,在全县开展“反盗版天天行动”。省新闻出版局领导到安溪开展藤铁工艺行业版权保护调研工作。至年底,累计查缴、销毁非法音像制品2.3万张(盒)、非法图书0.8万册。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下册

《安溪县志 下册》

本册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本册设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13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