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坛三绝之海坛天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史话》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360
颗粒名称: 海坛三绝之海坛天神
分类号: K295
页数: 2
页码: 55-56
摘要: 从平潭城关坐上前往敖东钱便澳的车子,再坐上半个小时一班的轮船,向南一小时的航程,便到了一个叫塘屿的小岛,坐上三轮车,开十五分钟的村路,便到了小岛的最南端,走过十分钟的海滩,就是“海坛天神”,最好先在远处观赏美丽如画的景色。此地为南海乡南中村,村里的居民大都是莆田涵江、江口一带移居到岛上的,一口莆仙语,他们主要以打鱼、养殖为生。现在岛上的大楼,大都是当时留下的,成为塘屿人记忆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一幕,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逐渐淡去。当地人延续这种说法:平潭岛的最南端,俗称“死人脚尾”。下身斜翘一柱状,为风化岩体,酷似一男性生殖器,当地居民称之为“神仙石”。这也是“海坛天神”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 平潭县 地方史 风物

内容

从平潭城关坐上前往敖东钱便澳的车子(平潭一芬尾),再坐上半个小时一班的轮船,向南一小时的航程,便到了一个叫塘屿的小岛(中间经停草屿岛),坐上三轮车,开十五分钟的村路,便到了小岛的最南端,走过十分钟的海滩,就是“海坛天神”,最好先在远处观赏美丽如画的景色。
  此地为南海乡南中村,村里的居民大都是莆田涵江、江口一带移居到岛上的,一口莆仙语,他们主要以打鱼、养殖为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小岛上曾有过酒楼遍地开、红男绿女过闹市的景象,那时台湾渔民来大陆做生意,买卖兴旺。现在岛上的大楼,大都是当时留下的,成为塘屿人记忆中最深刻、最难忘的一幕,直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才逐渐淡去。
  岛的最南端,是一整块石头横卧在海中,经一沙垄与村子相连,边上是绝崖,除了钓鱼,没什么可以产出,而且很像一个人躺在那里,人迹罕至,从古至今,它一直有一个耸人听闻的名字:死人潭!当地人延续这种说法:平潭岛的最南端,俗称“死人脚尾”。小孩都不敢攀援靠近。
  1992年,建县九十周年,县委县政府实施“旅游兴县”战略,当年经世界地质专家团在参观并多次考察论证进行鉴定后,认为这一石岛,是海蚀地貌垄断景观,世所罕见,天下奇绝,必须也应该加以开发。于是便有了今天人们耳熟能详,趋之若鹜的美誉:海坛天神!著名书法家、福建师大教授朱以撒欣然提笔:“神游万古”。
  平潭海坛天神这位“天神”,东西平躺,头枕东沙,足伸南海,身长330米,体宽150米,胸高36米,头长33米,头宽35米,头高31米,脖子长18.3米。体型超过乐山大佛四倍,蔚为壮观! 下身斜翘一柱状,为风化岩体,酷似一男性生殖器,当地居民称之为“神仙石”。石柱高4.15米,圆径4.5米,为周边渔妇传宗接代之膜拜物。相传只要一触摸此物,男性精力旺盛,妇女即可生个大胖小子。这也是“海坛天神”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王安石在铹褒禅山i西时说:“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海坛天神”就是险远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早上八点从城关出发,半小时后到芬尾码头(车价7元),小船渡海,先到达草屿(30分钟),再开35分钟(船价10元),再乘15分钟“边三轮”(车价4元),再徒步500米的沙垄,才可以登上石顶。此时应该是十一点半了,玩两个小时,要回赶,超过五点,就没有轮渡,那得在岛上过夜了。
  其实“海坛天神”曾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孙悟空大闹天宫后,玉皇大帝派天兵天将追捕孙悟空。孙悟空逃往南海,央求观音保佑,一天将追到南海,只见碧波连绵,海水清澈,此地净比仙境,便躺在沙滩上,跷起二郎、、腿,睡着了,不料误了时辰,玉帝大怒,于是便受罚作了这一绝石景观。
  十里金沙百媚生,(由于含沙量极低,所以海水清澈,沙滩连绵) 九天元老下凡尘。(大闹天宫,玉皇派天将追捕,憩于此) 富贵难敌桑梓地,(净比神仙之境) 小岛渔人赛神仙。(渔业、生意、贸易曾让小岛风光一时)

知识出处

平潭史话

《平潭史话》

出版者: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分平潭记忆、平潭往事、平潭风物、平潭风情、平潭风采5章,分别阐述了平潭的历史沿革、平潭自强不息的精神、平潭的自然风光和物产、平潭的人文和文化、今日平潭与闽台缘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