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综合治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27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综合治理
分类号: F301.2
页数: 3
页码: 159-161
摘要: 林地流失面积6517.07公顷,耕地流失面积7605.4公顷,其中严重流失面积2826公顷,占严重流失面积42.2%a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有风蚀、水蚀、海蚀。风蚀:风吹砂飞,表土流失,土层逐年浅薄;水蚀:耕地跑水、跑土、跑肥,地力衰退,特别是暴雨时,造成山崩、滑坡,据查全县有大冲沟993条。总长17605米,淤积山塘水库23处,渠道336处,淤积量40.85万立方米;海蚀:海浪拍岸,造成海岸港口崩塌637处,蚕食陆地总长10085米。社会因素主要是森林草木被破坏,表土挖松后缺乏造林种草,增加地表径流,以及不合理的开荒造田,也不同程度造成水土流失。在治理过程中,对沙丘采取林草结合的高密度与多层次的快速覆盖,防止沙丘移动。
关键词: 土地保护 土地补偿费 土地管理学

内容

据1982年水土流失普查,全县流失面积141.2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5.5%,其中重度流失669.87公顷,占流失面积47.43047-43%;中度流失737.07公顷,占5.200;轻度流失6682.8公顷,占47.300;水田隐匿流失8.5公顷,占流失面积的0.0700,全县共有流失图斑1150个。林地流失面积6517.07公顷,耕地流失面积7605.4公顷,其中严重流失面积2826公顷,占严重流失面积42.2%a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有风蚀、水蚀、海蚀。风蚀:风吹砂飞,表土流失,土层逐年浅薄;水蚀:耕地跑水、跑土、跑肥,地力衰退,特别是暴雨时,造成山崩、滑坡,据查全县有大冲沟993条。总长17605米,淤积山塘水库23处,渠道336处,淤积量40.85万立方米;海蚀:海浪拍岸,造成海岸港口崩塌637处,蚕食陆地总长10085米。社会因素主要是森林草木被破坏,表土挖松后缺乏造林种草,增加地表径流,以及不合理的开荒造田,也不同程度造成水土流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力开展植树防沙,种草护沙。1963年6月14日,成立“平潭县人民委员会水土保持办公室”,使水土保持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同时,贯彻“以防为主,防治并重,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并举,因地制宜,综合治理,连续治理”的方针,以集体治理为主,国家支援为辅,群众性治理和专业队治理相结合,治理坡耕地和沙荒地,采取造林、种草,平整坡耕地,修砌田塍,以及封山育林、育草,修水土保持工程等措施。同时规定:凡在25度以上陡坡和水利、公路、堤坝等重要地区,列为“禁垦区”,纠正乱开荒引起水土流失。1964年全县开展以保水、保土、保肥的水土保持工作。全县共治理耕地4004.6公顷。1965年,又开展治山、治水、治沙、治田运动,通过治理全县水土保持面积达4659公顷:其中造林2745.27公顷,种草146.67公顷,封山育林、育草133.33公顷,修水土保持工程45处,投入劳力4万余人。“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政府职能部门瘫痪,水土保持工作被迫停止。据普查:至1981年,全县水土流失被治理成功的面积中又流失4271.3公顷。
  1982年恢复县水土保持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以生物措施为主,农业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对流失严重区,进行强化治理。为预防造成新的流失区,采取封禁治理,以加速植被恢复。在治理过程中,对沙丘采取林草结合的高密度与多层次的快速覆盖,防止沙丘移动。1982年对沿海风口以生物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造就防风屏障:建造农田防护林网,荒丘荒坡小流域综合根治;封造结合,使林草安然生长。至1992年在苏澳、白青、芦洋、中楼、流水、岚城、北厝、敖东等8个乡镇治理总面积4389.9公顷,其中强化治理1297.9公顷,封禁治理3092公顷。在强化治理中,造林1038.2公顷,种果7.1公顷,种草219.2公顷,改善耕作条件措施33.3公顷。共修筑水平梯田、台地21.3公顷,筑谷坊1公顷,土石方量6520万立方米。挖防洪蓄排水沟22条,长14230米。固岸护坡10条,5070米。治理轻度流失1237.9公顷,中度流失149.1公顷,强度流失827.6公顷,总投资59.9万元,投工13.05万工。直接受益户数7390户,保护、改善耕作条件283.3公顷。历年修建堤防34处,总长34.06公里,保护耕地3533.3公顷。

知识出处

平潭县土地志

《平潭县土地志》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平潭县土地志》为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点、行业特征和体现中共平潭县委提出的“加强主体、发展两翼、扩大开放、建设基础”发展经济的战略构想,突出“耕海牧渔”和“国家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以及以土地启动架设海峡大桥来实现平潭人民梦寐以求的“天堑变通途”的夙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