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田防护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土地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4270
颗粒名称: 三、农田防护林
分类号: F301.2
页数: 2
页码: 158-159
摘要: 1963年3月,县防V林场在莲花山工区,营造全县第一个农田防护林带。带宽10米,长640米,植树2200株,面积0.67公顷。接着在流水公社谢J至松南,营造农田防护林带14条,栽植木麻黄8万株,总长6000米,面积13.33公顷。1963年后,在全县全面开展,至1973年末,全县共营造防护林带1006条,总长330公里,总面积241.13公顷,保护农田3519.80公顷。进入80年代,早期营造的木麻黄开始老化,出现自然枯死以及毁林开荒。1983年农田防护林带仅存739条,206.7公里,面积146.07公顷,面积减少39.4%,致使部分耕地再度遭受风沙危害,粮食减产。1984年后,更新改造和恢复被毁的防护林带,共退耕还林103.47公顷,至1993年。
关键词: 土地保护 土地补偿费 土地管理学

内容

1963年3月,县防V林场在莲花山工区,营造全县第一个农田防护林带。带宽10米,长640米,植树2200株,面积0.67公顷。接着在流水公社谢J至松南,营造农田防护林带14条,栽植木麻黄8万株,总长6000米,面积13.33公顷。1963年后,在全县全面开展,至1973年末,全县共营造防护林带1006条,总长330公里,总面积241.13公顷,保护农田3519.80公顷。
  进入80年代,早期营造的木麻黄开始老化,出现自然枯死以及毁林开荒。
  1983年农田防护林带仅存739条,206.7公里,面积146.07公顷,面积减少39.4%,致使部分耕地再度遭受风沙危害,粮食减产。
  1984年后,更新改造和恢复被毁的防护林带,共退耕还林103.47公顷,至1993年。全县防护林带恢复发展到462公里,面积283.27公顷。

知识出处

平潭县土地志

《平潭县土地志》

出版者:海风出版社

《平潭县土地志》为突出地方特色、时代特点、行业特征和体现中共平潭县委提出的“加强主体、发展两翼、扩大开放、建设基础”发展经济的战略构想,突出“耕海牧渔”和“国家公园”(海坛风景名胜区)以及以土地启动架设海峡大桥来实现平潭人民梦寐以求的“天堑变通途”的夙愿。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