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可持续发展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统计年鉴 2016》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2860
颗粒名称: (八)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C816
页数: 3
页码: 353-355
摘要: 森林覆盖率[指标概念]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有林地面积是指连续面积大于1亩以上、郁闭度0.2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等。我国森林覆盖率数据由两种途径取得:一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二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COD值愈大,表示水体受污染愈严重。对儿童来说,氮氧化物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
关键词: 统计资料 资料管理 统计数据

内容

42.森林覆盖率[指标概念]森林覆盖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百分比。它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森林资源的丰富程度和生态平衡状况。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森林面积主要指有林地面积和四旁树木的覆盖面积。有林地面积(包括灌木林面积)是指连续面积大于1亩以上、郁闭度0.2以上、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等。四旁树木的覆盖面积是指河道旁、路道旁、房屋边、村旁林地覆盖面积。
  我国森林覆盖率数据由两种途径取得:一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调查),二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一类调查由国家林业局统一组织,以省(区)为单位,利用固定样地,每5年进行一次复查,其成果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发布,对各省(区)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各地森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提供依据。二类调查由各省(区)自行组织,以县级行政区域或森林经营单位为调查单位,以小班为单元对林业用地进行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其成果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由各省发布,以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根据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类调查),2010年,我省森林覆盖率达63.1%,继续保持全国第一,计划到2015年这一指标要达到65.5%。而根据“十一五”期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我省森林覆盖率为68.3%0 43.主要污染物排放置 [指标概念]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卜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的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四项污染物,即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氨氮(NH3)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量。
  [指标解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统计范围是有污染物排放的工业企业、医院、城镇生活及其他排污单位、实施污染物集中处置的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厂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四项污染物排放量主要是根据各单位的产量、耗电量等指标数据通过产排污系数来测算,部分通过监测站对企业废水、废气等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进行校核。
  化学需氧量:又称化学耗氧量,简称COD,是指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进行化学氧化时消耗氧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COD值愈大,表示水体受污染愈严重。由于有机物是水体中最常见的可氧化物质,因此,CO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水体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动植物腐烂分解后随降雨流入水体。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二氧化硫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二氧化硫易溶于水并且会形成亚硫酸,该化学物质会刺激眼和鼻粘膜,而且具有腐蚀性,对人体呼吸道有很大的危害。二氧化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形成酸雾和酸雨,对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常用二氧化硫排放量来衡量大气遭到污染的程度。二氧化硫排放量是指报告期内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与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之和。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指企业在燃料燃烧和生产过程中排人大气的二氧化硫量总量。生活二氧化硫排放量指除工业生产活动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及公共设施的经营活动中燃煤所排放的二氧化硫纯重量,它可以根据实测、物料衡算或排放系数计算求得。
  氨氮(NH3)排放量:氨氮以游离氨(NH3)和铵盐(NH4)形式存在于水中,两者的组成比取决于水的PH值。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素,可导致水富营养化现象产生,是水体中的主要耗氧污染物,对鱼类及某些水生生物有毒害。氨氮主要来源于人和动物的排泄物,生活污水中平均含氮量每人每年可达2.5-4.5公斤。雨水径流以及农用化肥的流失也是氮的重要来源。另外,氨氮还来自化工、冶金、石油化工、油漆颜料、煤气、炼焦、鞣革、化肥等工业废水中。
  氮氧化物(NOX)排放量:氮氧化物指的是只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氮氧化物有一氧化氮(NO,无色)、二氧化氮(NO2,红棕色)、笑气(N2O)、五氧化二氮(N2O5)等。作为空气污染物的氮氧化物(NOX)常指NO和N020氮氧化物可刺激肺部,使人较难抵抗感冒之类的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有问题的人士如哮喘病患者,会较易受二氧化氮影响。对儿童来说,氮氧化物可能会造成肺部发育受损。NOX排放量统计分为工业、生活和移动源三部分。工业NOX排放量是指报告期内企业排人大气的氮氧化物量。生活NOX排放量统计采取系数测算法。
  2010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SO2)排放量、氨氮(NH3)排放量分别为37.26万吨、40.51万吨和2.98万吨,与2005年相比,年均削减1.1%,2.4%和8.2%。氮氧化物(NOX)排放量2005年没有统计,2010年氮氧化物(NOX)排放量43.37万吨,比2006年增加13.01万吨。2011年全省减排目标是以上4个指标均下降1%0 44.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 [指标概念]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指全年环境空气污染指数(API)达到二级和优于二级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空气污染指数是一种反映和评价空气质量的方法,将不易理解的污染物浓度简化成单一的概念性数值形式,便于直观表示空气质量状况和空气污染的程度。计算方法为:将各种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分别除以国家标准,再乘以100,取其中最高的一项作为空气污染指数。我国目前计人空气污染物指数的污染物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等。空气污染指数(API)为分五级:一级,API小于50,空气质量优,此时空气清洁,应多参加户外活动,呼吸清新空气;二级,API在51-100之间,空气质量良好,此时对人体无不良影响,可正常进行户外活动;三级,API在101-150之间,为轻微污染,API在151-200之间为轻度污染,此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适当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但对健康人无明显影响;四级,API在201-300之间,为中度污染,此时老年人和心肺病患者应尽量留在室内,健康人也应适当减少户外活动;五级,API大于300,为重污染,此时除特殊需要,应尽量避免留在户外。
  目前我省主要依靠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连续不断地实时监测数据,并自动传输到中心控制室,经数据处理和计算后得出当天的空气污染指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要求是全年API指数<100的天数>全年天数的85%,即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在全年大于310天。
  根据全省9个设区城市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日报结果统计,2010年,各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范围为55-71,优、良天数比例为96.9%,较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比2008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连续多年保持优良水平。
  45.城市污水处理率 [指标概念]城市污水处理率指城市污水处理量与污水排放总量的比率。计算公式: [指标解读]污水处理量是指污水处理厂和处理装置实际处理的污水量,以抽升泵站的抽升量计算,包括物理处理量、生物处理量和化学处理量。污水排放总量是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包括从排水管道和排水沟(渠)排出的污水量。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按每条管道、沟(渠)排放口的实际观测的日平均流量与报告期日历天数的乘积计算,二是有排水测量设备的,可按实际测量值计算,三是如无观测值,也可按当地供水总量乘以污水排放系数确定。该指标是反映城市污水处理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和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体系的指标之一。
  城市污水处理量和污水排放总量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根据《城市(县城)和村建建设统计报表制度》(年报)逐级填报,汇总而成。2010年,我省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率为81.27%,远远超过“十一五”规划纲要中“60%以上”的目标要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以上。
  46.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标概念]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报告期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占生活垃圾产生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生活垃圾指城市日常生活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规定的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居民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集市贸易市场垃圾、街道清扫垃圾、公共场所垃圾和机关、学校、厂矿等单位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指通过卫生填埋、高温堆肥、焚烧处理等工艺方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该指标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指标,同时又是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文明城市和福建省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考核指标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是对生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使之达到对环境无污染的要求,在统计时,由于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易取得,可用清运量代替。生活垃圾不包括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和生活垃圾产生量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根据《城市(县城)和村建建设统计报表制度》(年报)逐级填报,汇总而成。
  2010年,我省城市(含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84.87%,远远超过“十一五”规划纲要中“60%以上”的目标要求。按照“十二五”规划纲要,到2015年,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率要达到90%以上。
  4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指标概念]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指报告期末区域内城市人口平均每人拥有的公共绿地面积。计算公式为: [指标解读]公共绿地面积是指向公众开放的省级、市级、县(市、区)级、居住区级各类公园、街旁游园,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面积。其中居住区级公园应不小于1万平方米,街旁游园的宽度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400平方米。城市人口是指城建统计范围内的城镇人口,不含农村人口。该指标是一个用来衡量城市居民生活环境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大小与分母城市人口数的统计口径密切相关,国际上通常采用常住人口数,省建设厅在计算时采用户籍人口数。区域内公共绿地面积和区域内城市人口数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根据《城市(县城)和村建建设统计报表制度》(年报)逐级填报,汇总而成。“十一五”期间,我省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2005年的9.17平方米上升到2010年10.99平方米,年均增长3.7%0 48.单位GDP二I{化碳排放量 [指标概念]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又称碳排放强度。该指标主要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计算公式: [指标解读]二氧化碳是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二氧化碳被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矿物燃料的燃烧。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说明该国家或地区就实现了一个低碳的发展模式。

知识出处

平潭统计年鉴 2016

《平潭统计年鉴 2016》

本年鉴分为三大部分,即特载、统计资料、附录。其中:统计资料部分包括十三项内容,即:综合核算、农林牧渔业、工业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贸易餐饮业、物价、财政金融、劳动工资、文教卫生计生等。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