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西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82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西医
分类号:
R197
页数:
2
页码:
633-634
摘要:
本段介绍了20年代初,杨香山在县城南街开设西医诊所——“香山医寓”。随后,外地医生黄雅清在县城大路顶开办西医诊所,设内科门诊兼民案验伤。至20年代中期,平潭有西医诊所3家。因技术力量薄弱,医疗器械不足,只能凭借体温计、听诊器,进行一般常见病诊治。
关键词:
平潭
医疗
机构
内容
20年代初,杨香山在县城南街开设西医诊所——“香山医寓”。随后,外地医生黄雅清在县城大路顶开办西医诊所,设内科门诊兼民案验伤。至20年代中期,平潭有西医诊所3家。因技术力量薄弱,医疗器械不足,只能凭借体温计、听诊器,进行一般常见病诊治。
民国18年(1929年),美国传教士柯志仁和美籍人士克立佛会同平潭卫理会,在县城校场仔筹建基督教医院,民国20年竣工投入使用。全院有医生2人,护士1人,开设内科、眼科门诊。民国22年,院内人员增至8人,有简易病床7张,收容内科病患者。民国27年,县政府在县城江仔口城隍庙建立平潭县卫生院,有医护人员4人,设内科门诊,同时为壮丁体检。民国32年,增设病床7张。此后,县内西医诊所逐渐增加,多设在县城和人口密集的乡镇。至1949年底,全县共有西医诊所23家,助产所6家,镶牙铺5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人民政府卫生院成为全县医疗中心,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五官科、小儿科等临床科室。1953年,县人民政府卫生院增设化验室,开展血、尿、粪三大常规检查。1954年,开展外科小型手术。
60年代,县医院各科病房与门诊分开,划出内外科、妇幼科与传染病科3个病区,设置病房,收住常见病患者。至70年代后期,县医院计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和传染科等5个病区,各科室的医疗设备相应得到充实。
1980年后,县医院进一步完善管理机构,增添医疗设备,开展纤维胃镜检查,血液病的组化检查,拥有血液病、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神经内科、五官科等专业医生。县医院外科可施行难度较大的腹腔静脉修补术和胃、脾、肺切除术及简单的胸腔、颅脑手术。
至1995年,县医院设有临床科室、医技辅助室52个,主要医疗器械46项,建有胃镜室、超声波室、激光室等先进的医技科室。当年接受住院13422人,治愈好转率达96.9%,与此同时,各乡镇卫生院也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增添设备,提高医技医术。1995年,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实际开放病床数达180张,住院患者32321人,治愈率达70.29%。当年,全县拥有西医人员290名,其中副主任医师以上17名、主治医师114名、医师(士)140名、助产士19名。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