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麻风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819
颗粒名称: 二、麻风病
分类号: R197
页数: 1
页码: 631
摘要: 本段介绍了麻风病俗称“病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无麻风病防治机构,旧寺庙、破渔寮成为患者的栖身之所。
关键词: 平潭 医疗 机构

内容

麻风病俗称“病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无麻风病防治机构,旧寺庙、破渔寮成为患者的栖身之所。
  民国19年(1930年)发现首例病人。1958年县防疫站开展麻风病调查,发现患者44人。1959年12月,全县抽调87名医务人员继续普查,确诊患者132人,其中传染性52人、非传染性80人。1963年,再次抽调43名医务人员分赴各乡镇普查,发现患者115人。其中发病年龄最小的10岁,最大的84岁,个别病程长达33年。
  1971年,省皮防院防治科专家来岚协助麻风病调查,县防疫站予以配合,历时20天,调查13847人,发现罹患15例。至1973年,福清东风疗养院共收容平潭患者219人,其中治愈210人、未愈6人、复发3人。
  1973年8月,县政府于七里埔设立麻风防治院,从福清接回麻风病人和收容社会重症患者计17人,免费人院治疗。
  1977年,县医院、防疫站与各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45人,组成普查队,对全县168个行政村236498人进行检查,历时3个月,发现麻风病34人,采用住院隔离和家庭隔离两种方式治疗。与此同时,全县各乡镇卫生院设立麻风病门诊并配备兼职医生,以建立县乡两级防治网络。
  80年代,普查重点放在当年新发现病例的疫源区上。1980~1986年在疫源区普查44613人,确诊麻风病191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氨苯矾、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化疗,并对患者实行定期监服,定期化验,定期复查。1987--1995年,普查2万多人次,线调1.9万人次,发现病患7例,均住院治疗。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