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剧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753
颗粒名称: 一、剧本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国29年(1940年)10月,“平潭五四青年会”编演闽剧(咱们俩共同杀敌去》、《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宣传抗日,激励士气。民国35年秋,爱国青年进步组织“星期会会”,将鲁迅名著《阿Q正传)改编为话剧在县城上演。
关键词: 平潭 文化 事业

内容

民国29年(1940年)10月,“平潭五四青年会”编演闽剧(咱们俩共同杀敌去》、《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宣传抗日,激励士气。民国35年秋,爱国青年进步组织“星期会会”,将鲁迅名著《阿Q正传)改编为话剧在县城上演。
  1952年2月,由流水乡业余剧团演员郑振远执笔,把同名评话本(三世仇》改编为现代戏,以配合土改反霸运动。此后,该团又陆续改编并上演《血泪仇》、(小二黑结婚》、(快活林》、(木兰从军》、《闯王进京》等20多本现代戏和传统剧目。
  1956年7月,由平潭县解放闽剧团集体创作现代小戏《走向光明》,参加福建省首届现代戏会演,获剧本创作奖、演出奖。1958-1966年,先后创作现代戏《孙悟空输了》,《为了孩子们》、(岚花潮》等,参加省地两级会演。“文化大革命”期间,剧团被解散,戏剧创作时断时续,其中突出的有《一条鱼》、(渔乡春潮》、《新的交锋》等现代小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平潭闽剧团恢复,戏剧创作步入正轨。1979年底,吴金泰、刘舜耕创作的新编历史剧(汉宫梦》,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平潭第一部自编自演的新戏。该剧在福州公演63天98场,场场爆满,后收入(中国戏曲志·福建分卷》。此后,新编剧目《中秋泪》、(柴娘娘》、(闹榜)、《昭容进宫)、《旄节吟》等剧目在省市会演中获奖。改编连台本戏《百花寺》(4集),从1984年10月至1990年10月,6年共演出1200多场,同时被莆仙戏、潮剧、高甲戏等剧团移植上演。由陈道贵创作的历史传奇剧(天鹅宴》继获得省市会演一等奖后,于1990年评为第五届全国优秀剧目,并晋京展演,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大奖”,陈道贵获“文华剧作奖”,林友泉获“文华演员奖”,为省闽剧界争得殊荣。1993年5月,吴金泰创作的传奇闽剧《御前侍医》,获第三届中国戏剧节剧目创作奖。11月,福州市红旗闽剧团带上该剧晋京演出,获得好评。1995年3月,陈道贵创作的民间故事剧(凤凰蛋》拍摄成电视戏曲片,由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省电视台播放。该剧在台湾被移植为歌仔戏演出,并在台湾“戏剧季”会演中获奖。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