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业余文艺演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744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业余文艺演出
分类号: G127
页数: 2
页码: 600-601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民国时期,由于民众生活困苦,有组织的业余文艺活动不多。民间传统文艺活动及戏剧、曲艺等演出,多出现于重大节庆期间。民国29年(1940年),平潭县“五四青年会”组织排演闽剧(咱们俩共同杀敌去》、(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号召群众抗日。民国33年,县城爱国青年改编鲁迅名著《阿Q正传》,用平潭方言演出话剧,受到欢迎。民国34年8月,为欢庆抗日胜利,县城民众举行文艺踩街活动,各街区组织节目演出,盛况空前。
关键词: 平潭 文化 事业

内容

民国时期,由于民众生活困苦,有组织的业余文艺活动不多。民间传统文艺活动及戏剧、曲艺等演出,多出现于重大节庆期间。民国29年(1940年),平潭县“五四青年会”组织排演闽剧(咱们俩共同杀敌去》、(团结起来共赴国难),号召群众抗日。民国33年,县城爱国青年改编鲁迅名著《阿Q正传》,用平潭方言演出话剧,受到欢迎。民国34年8月,为欢庆抗日胜利,县城民众举行文艺踩街活动,各街区组织节目演出,盛况空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每逢国庆、春节、中秋等节日,城乡普遍开展文体活动。1950年2月,为配合土地改革运动,平潭县委选调流水业余剧团到县城演出《三世仇)。同年秋,抽调部分师生和机关于部,由陈书坊、陈菊生排练歌剧(白毛女),对白采用本地话,在县城、敖东、北1等地演出,受到热烈欢迎。1952年春,为配合抗美援朝,龙泉学校、岚华初级中学的师生编排《打倒李承晚》、(打倒美帝》、(我是麦克阿瑟》、(约翰逊办公》等街头剧目,在县城及集镇演出。1953年,县举行首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参加会演的有潭城、澳前、芬尾、北M、平原、伯塘等地30个代表队,演员600多人,演出小戏、歌舞、对唱等节目50多个。
  1956年3月,平潭县举行民间歌舞专题会演,25个业余剧团参加会演,节目31个,会演3天,观众3000多人,并成立以民间老艺人为主的民间歌舞整理小组。从会演中选拔小戏(思春)、舞蹈《孩儿戏蚌》、《藤牌舞》、《带鱼舞》、(剪花舞》、《十锦颂》、《洞房花烛》等7个节目,参加晋江专署第二届民间歌舞会演。(孩儿戏蚌》被选送参加全省民间歌舞观摩演出,《剪花舞)被选送参加全省职工会演。林艳玉、陈扬竹先后被选拔参加全国民间歌舞会演和全国职工会演。
  1959年2月,伯塘、中楼、霞屿、澳前、北厝、中湖、流水、土库等17个业余剧团在春节期间演出162场,观众达10万人。同年10月,为庆祝国庆10周年,县城举行踩街活动,参加踩街演出近500人,观众2万多人。1963年12月,平潭县举行第三届农村业余文艺会演,22个代表队参加,演员333人,演出节目42个。“文化大革命”期间,各乡镇纷纷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唱革命歌曲,演革命样板戏,为政治宣传服务。
  80年代初,全县性的业余会演活动趋于低落,而群众性的歌咏活动却呈现勃勃生机。1984年5月,县举行首届“振兴中华歌咏大会唱”,38个代表队、2360人登台歌唱。省文化部门以“凯歌颂盛世,管弦奏心声”为题,报道平潭县歌咏会唱盛况。1985年5月,举行“振兴岚岛”音乐舞蹈会演,34个代表队1300多人参演。1986年9月,平潭县举行首届青年歌手赛,57名歌手参赛。1989年开始,平潭县先后举办“海坛杯”、“青年杯”、“建行杯”、“三八杯”、“土地杯”等多项歌手赛。
  1992年5月,县委、县政府组织179人大型合唱团,参加福州市委在省人民剧院举行的“主力军心声”歌咏会演大会,获第二名。10月14日,举行平潭建县80周年庆典活动,由44部彩车和翩翩起舞的14个方队组成,踩街游艺队伍长达1500米,观众达7万多人。1995年9月举办全县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歌咏比赛,各乡镇、机关组成22支演唱队,参赛人员2200多人。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