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园(班)设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693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园(班)设置
分类号: G526
页数: 1
页码: 577
摘要: 本段介绍了20年代中期,美国美以美教会布道会在县城新府口建立基督教福音堂后,利用福音堂的西边一个小厅和厢房,开办人数不多的幼儿班,民国19年(1930年)停办。民国22年8月,私立岚光初级小学附设一个幼稚班,人园幼儿38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
关键词: 平潭 教育 行政

内容

20年代中期,美国美以美教会布道会在县城新府口建立基督教福音堂后,利用福音堂的西边一个小厅和厢房,开办人数不多的幼儿班,民国19年(1930年)停办。民国22年8月,私立岚光初级小学附设一个幼稚班,人园幼儿38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办。民国31年,潭城中心小学增设幼儿班,教学设备简陋,生员少。经过一年的努力,设备逐步充实,幼儿人园数也随之增加。至民国35年,人园幼儿达60人。后因教室拥挤,搬迁到城厢圣庙(今县邮电局所在地)上课,直到50年代初期。
  1952年,岚光小学被县人民政府接管后更名为城西小学(今实验小学),继续附设幼儿班,人园幼儿51人(其中女16人)o1953年迁往县城天主堂神甫楼上课,并增设1个班。
  1955年8月,城西小学附设幼儿园,更名为平潭城南幼儿园,10月开学,共招收3.6周岁幼儿150名,设大、中、小3个幼儿班。1956年8月,城南幼儿园与城关居委会联合办园,扩大到6个班级。由于增班增员,园舍拥挤,县文教局拨款,将天主堂神甫楼改建成教室、活动室、游戏室和教师办公室、宿舍等,并添置幼儿玩具和活动器材。1958年改称为平潭县实验幼儿园。
  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全县各社队纷纷办起幼儿园(班)。大练公社仅有20个村,幼儿园达17所,人园幼儿达516人,占当年该公社幼儿总数的96.8%。至1959年12月,全县幼儿园162所,其中公办5所、队办157所,教养员542人,人园幼儿16351人,占当年全县幼儿总数的81%0 1960年后,因严重自然灾害及社、队经济困难,全县幼儿园所骤减,仅保留公办的实验幼儿园和少数乡镇的幼儿园班。
  1970年,为响应“把学校办到贫下中农的家门口”的号召,县实验幼儿园采取分片办园的形式,到县城北门、后围、北街、土地街、大路顶、右营等街庄设点办班。至1978年9月,县实验幼儿园复办,在原园址内先后办起大、中、小幼儿班。
  80年代,幼儿教育再度引起重视,为满足幼儿人园的需求,县教育局增办城关幼儿班,并为实验幼儿园新建教学楼。
  90年代,幼儿园在全县农村广为普及。1993年,15个乡镇172个行政村,办起幼儿园(班)178所,在园幼儿10092人,人园率达60.1%.1995年,全县幼儿园219所,教学班326个,幼儿教师558人,其中学历达标338人,占60.5%。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