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68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书院
分类号: G526
页数: 2
页码: 576-577
摘要: 本段介绍了平潭兴文书院、龙泉书院。
关键词: 平潭 教育 行政

内容

一、兴文书院清雍正九年(1731年),海坛镇总兵吕瑞霖在县城创建兴文书院,为平潭旧时最高学府。初建时仅四柱三进,规模较小。乾隆十一年(1746年),县丞岑尧臣增建附舍三间。道光八年(1828年),同知沈钦霖以县内鸟石埔380余亩官地草租作为书院日常开支。咸丰元年(1851年),同知恩9在全县募银3000余两,再建第四进为文昌殿。光绪十四年(1888年),训导詹成斌等人,又募金3000余两,重修兴文书院。至此,书院规模已臻完备。
  兴文书院崇儒重文,宣扬程朱理学,课业以八股制艺为主。民国初年,科举废止,新学兴起,兴文书院改为兴文小学。民国9年(1920年),书院改建文庙,移筑校舍于文庙北侧。
  二、龙泉书院光绪六年(1880年),在平原乡龙泉山麓的龙泉寺内,设立书院,称为龙泉书院。寺内的奎光阁,作为讲学场所。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县宿儒游腾辉、林玉章、陈梦海等在此收徒授业,并利用农闲为农民扫盲。
  民国9年5月,随着新学兴起,龙泉书院改为第四区公立第五国民学校。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