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图书馆
平潭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潭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卷十五 财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潭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220020210001022
颗粒名称:
卷十五 财政
分类号:
F812.7
页数:
25
页码:
316-340
摘要:
本段介绍了清代,平潭财政收入以田粮、丁役为主,兼及渔课、盐课;地方财政支出,主要供官吏、兵丁薪饷。
关键词:
平潭
地方
财政
内容
清代,平潭财政收入以田粮、丁役为主,兼及渔课、盐课;地方财政支出,主要供官吏、兵丁薪饷。
民国时期,财政收入以田赋、工商税为主。因生产不发达,税源枯竭,地方政府巧立名目,附加各种杂捐杂税,百姓不堪重负。财政支出主要用于保安和员警生活补贴,其次用于行政、教育等事业开支。民国24年(1935年),设立县财务委员会,试办年度预算。次年7月,成立县经征处,负责征收各项税捐。民国26年,实行“上报预算,固定税种,固定分成”的财政体制。民国30年6月后,平潭县作为自治财政,一切收支自理。同年9月,成立县田赋管理处,并对财政收支进行监督。民国35年,取消县自治财政,实行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体制,同时调整国税、县税收入范围和分成比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地方性一切苛捐杂税,努力促产增收,建立“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财政制度。1953年起,县成为一级财政实行财政预算。地方财政收入逐步由农业税为主转为工商税为主,财政支出以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和社会福利费为主。1958年后,普遍建立乡镇一级财政。1987年,平潭列为福建省17个贫困县之一,实行“收入全给,超收全留,定额补贴”的财政体制,本着自求平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预决算制度。同时,开展一年一度的财务、税收大检查,以严肃国家财经纪律。至1995年,预算内总收人达5942万元,各项税收3137万元,占总收入52.79%。预算内财政支出9601万元,其中经济建设支出1752万元,占总支出18.25%;社会事业费用4241万元,占总支出44.17%;行政管理费用2747万元,占28.61%。
知识出处
《平潭县志》
出版者:方志出版社
本书共36卷,记述了平潭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风景名胜以及风土人情等各方面情况。
阅读
相关地名
平潭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