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铎民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唯一号: 113530020230003975
人物姓名: 陈铎民
人物异名: 原名:陈基圣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27/001
起始页: 0150.pdf
性别:
时代: 当代
出生年: 1902
卒年: 1993

传略

陈铎民,男,生于1902年,卒于1993年,原名陈基圣,陈君敬十世孙。光绪三十四年(1908)入致用学堂,民国五年(1916)考入浙江省第十中学校(温州中学前身),民国十年(1921)夏,以浙江省第二名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史地部。民国十四年(1925),应聘山东省立第七中学任教,次年春,应温州中学电邀,陈铎民旋即离鲁南下执教。民国十六年(1927)冬,少年同窗、中共党员施味辛(时任北伐军第十七军政治部负责人)派专人到陈家,约请陈铎民出任玉环县长,他志在教育,遂婉拒。在来年的春季开学典礼上,马公愚校长称赞:“陈铎民先生县长不做,宁可领25元维持费,献身教育,精神可嘉。”1937年夏,抗战爆发,陈铎民转辗浙苏各地任教,1942年夏,丽水沦陷在即,陈铎民被迫撤离所任教的浙江省联合高级中学,返回坎头老家。旋即,老学生吴仁鉴(震旦大学毕业)等登门邀请,陈铎民领衔在北港水头街开办暑期补习学校,以救济温瑞沦陷而失学的少年。时平阳北港尚无中学,在“不能让寒门子弟升学无门”的强烈呼声中,在社会各界和大批回乡避乱的大、中学教师的推动下,同年九月,在水头镇创办了“平阳县私立南雁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平阳县第二中学前身),陈铎民被公推为校长。草创伊始,陈铎民本着“教育救国,在困难时期为接济失学青年,培育人才而办学”的理念,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他聘请当地优秀教师,奔赴沦陷区礼聘知名教师任教,以艰苦创业,严谨治校,勤教乐学,树立了办学特色,“雁中”一时享誉东瓯。1945年夏,浙江省“联中”复办,崔东伯校长二度派员专程来水头邀请,盛情难却,为践约而惜别“雁中”。临别前夕,全校两百多名师生列队,高举“如坐春风”锦旗,敲锣打鼓,绕水头街一周,将锦旗送到陈铎民家里,一时传为佳话。陈铎民离任后,由“雁中”设备组长陈大法(原名陈基清,南雁坎头人,暨南大学毕业,陈君敬十世孙)接任校长。1946年夏,陈铎民回温省亲,被金嵘轩老校长再三挽留,重回温州中学任教兼任教务主任,直至全国解放。1958年,出任浙江师院附中(杭州学军中学前身)首任校长,建树卓著。1966年春,因身患疾病而离休,1993年4月与世长辞。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八辑》

本书收集多篇关于平阳地区历史、文化、人物和事件的文章,展现了平阳丰富多彩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其中包括对苏步青教授故乡情的追忆、对马秀权教授优秀品格的缅怀、对南戏在平阳和剧中的遗存剧目的探讨,以及对平阳历史上著名人物、事件和地点的介绍。这些文章不仅展现了平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呈现了该地区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生活变迁。通过这些文章,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平阳的历史、文化和人物,感受这个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阅读

相关专题

县长
职位
教务主任
职位
校长
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