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桧

知识类型: 人物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唯一号: 113530020230002983
人物姓名: 孔桧
文件路径: 1135/01/object/PDF/113510020230000021/001
起始页: 0072.pdf
时代: 五代十国

传略

孔桧,孔子的四十二世裔孙,因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的“孔末乱孔”而被迫南迁。历经艰辛,他于后唐同光二年(924)定居于交通闭塞、文化相对落后的平阳县城。然而,这位身怀儒家经典的文化巨匠,却在此地播下了文化的种子,逐渐改变了这片土地。 平阳,古称“界山濒海”,地理环境独特,七山二水一分田,曾是“南蛮之地,断发纹身之地”。在孔桧到来之前,平阳的文化几乎是一片空白。然而,孔桧的到来,却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儒家文化的曙光。 孔桧不仅是明经出身,更是身怀儒家经典的文化巨匠。他在平阳传授儒家文化,开启民风民智,提高了乡民的文化知识水平。他的到来,为平阳的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孔桧的影响下,平阳逐渐形成了崇文重教的社会风气。孔氏后裔秉承祖训,弘扬、传播儒家思想和儒学文化,推动了当地文风昌盛。到了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平阳更是被誉为“庶几邹鲁之风”,成为了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 这一转变并非一蹴而就。从孔桧南迁到平阳被誉为“东南小邹鲁”,历经了260余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平阳孔氏后裔中的许多人都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们担任文职、教职等学官,为平阳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可以说,孔桧的南迁是平阳文化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他的到来,不仅为平阳带来了儒家文化的种子,更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文化的活力。在孔氏后裔的共同努力下,平阳逐渐成为了东南沿海的文化中心,为后世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一期》

本书记述了平阳文史资料包括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平阳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东塘陈族,黄枟与八角井,纪念我的老师唐唯逸,雨生、燕生,同门又同事,末契有前缘——来恂裕与宋恕的交往等情况。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