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团起义的善后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700
颗粒名称: 六团起义的善后工作
分类号: K295.54
页数: 2
页码: 70-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平阳县委接到六团起义报告后,迅速派遣干部到水头街协助工作,包括政治工作、后勤供应和群众工作。军民联欢大会庆祝起义成功,群众热情支持起义部队,运送大米和劳军。温玉麟被送县城后仍进行反革命活动,被政府逮捕。
关键词: 平阳县 国民党 起义经过

内容

平阳县委接到我们关于六团起义的报告后,十日便派蔡秉治、王毅、林声兴、白德高、林敬云、周开吾等十几个青年干部到水头街协助工作。他们分为三组:一组到六团各连队做政治工作,一组负责后勤供应,一组做群众工作。当天下午在水头小学操场,召开三千多人参加的军民联欢大会,我和洪彪都讲了话。晚上会餐,庆祝六团官兵走上光明大道。
  按照县委布置:水头附近各乡群众陆续运来大米,供应起义部队。各地群众敲锣打鼓,抬着猪、羊、鸡、鸭前来劳军,每天几千人,连续热闹了七、八天。水头街上人群摩肩接踵,商店的生意也分外兴隆。
  各乡来劳军的群众中,很多人对原国民党区长温玉麟敲诈勒索,鱼肉人民,非常痛恨,纷纷要求对他加以惩处,我们费了不少唇舌说服群众。但温玉麟却恶性不改,在六团三营营长吴阶等面前挑拨离间,引起吴阶对我党的误会。我们了解情况后,及时向吴等耐心解释我党政策,说明党和人民真诚欢迎他们光荣起义的行动,同时告诫他们要警惕个别坏人播弄是非,离间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们将此事报告县委,并将温玉麟送到县城。不料温在县城继续进行反革命活动,最后被人民政府逮捕镇压。
  五月十四日,据报国民党军李延年兵团残部上万人南逃,在平阳县凤卧乡过夜,距水头仅十多里路。我们和洪彪商议,将该团官兵转移到水头和腾蛟附近山上,于大路侧翼布防。李延年残部急于逃命,闻平阳已解放,不敢沿大路经水头南走福鼎,改走小道,第二天一早翻过南雁荡山逃往福建省柘容。
  浙南地委和浙纵司令部进驻瑞安县城后,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龙跃同志来信,要我们和洪彪前往协商六团改编问题。我们到了瑞安,龙跃同志和洪彪商定,官兵按照自愿原则决定去留。愿留者,军官由纵队从优录用,安排工作,士兵编入纵队各部;要求回乡的,均发给起义证书,从优资遣。龙跃同志并派李振华、洪水平二位同志携带纵队政治部印的起义证件和一部电台,与独立大队一起到平阳协助我们进行善后工作。洪彪回部队后,传达了上述协议,绝大多数官兵均要求回乡,愿留者仅洪彪等十余名军官。经计算,资遣所需银元约六千元。当时,国民党的钞票已经成为废纸,而人民币又尚未在温州地区发行,市面上通用金银。县委在仓促间没有这笔现款,决定由我向水头街殷商富户暂借。由于我党的威信高,由于水头街温奕谦、李和声、陈祥力、温从德等大力协助,加上鳌江区委在鳌江筹借,仅两天就凑足所需之数。我们填发了起义证书,发了遣散费,起义官兵将武器弹药集中放置于南雁中学操场,由我独立大队点收,计迫击炮四门,重机枪八挺,轻机枪五十九挺,冲锋枪三十五支,手枪五十支,步枪五百十支及一批弹药、报话机等。洪彪及十多名军官随李、洪两位同志前往纵队部,其余官兵则由我们派船送到鳌江,分头回乡。

知识出处

苏松纪念文集

《苏松纪念文集》

本书主要是关于苏松同志的回忆和纪念文章,包括苏松本人的自传、日记选摘以及他在石溪岩伏击战和争取国民党浙保六团起义中的经历。此外,还有多篇由苏松的同志、朋友和家人撰写的纪念文章,回忆他们在与苏松共事或相处中的点滴往事,表达对苏松的崇敬、怀念和哀思。

阅读

相关人物

蔡秉治
相关人物
林声兴
相关人物
白德高
相关人物
林敬云
相关人物
周开吾
相关人物
温玉麟
相关人物
吴阶
相关人物
洪彪
相关人物
李延年
相关人物
龙跃
相关人物
李振华
相关人物
温奕谦
相关人物
李和声
相关人物
温从德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水头小学
相关机构
浙纵司令部
相关机构
鳌江区委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