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侨领孙雨澄和她的《难忘的十八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六輯》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467
颗粒名称: 爱国侨领孙雨澄和她的《难忘的十八天》
分类号: K820.855
页数: 7
页码: 88-94
摘要: 本文记述了《难忘的十八天》记录了海外华侨孙雨澄女士回国游览的精彩经历,赞美了祖国河山和改革开放成就,特别称赞了"温州模式",并期待温州培养人才。这份爱国之情在她逝世后得到众多单位和组织的哀悼与悼念。
关键词: 孙雨澄 爱国 华侨

内容

海外赤子、旅荷华侨孙雨澄女士,是全荷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欧洲华侨、华入社团联合会主席、永远名誉主席梅旭华先生的夫人。她于1933年出生在吉林市。1957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后留校任教,不久转入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职。1964年9月为了帮助老侨领、长辈梅仲微老先生开拓事业,她同丈夫梅旭华先生辞去国内工作,远渡重洋旅居荷兰。她们俩从改变任教的初衷,在荷兰北部创办“皇城酒楼”多年。继而转到奥地利维也纳另开一家同名的酒楼外,并创办梅氏有限公司,1988年又在荷兰成立梅园贸易公司。此外,她于旅居荷兰十多年内,还先后担任过全荷华侨总会秘书长、副会长、名誉会长,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副主席等要职。
  孙女士为华侨事业鞠躬尽瘁,为支持祖国家乡建设,为繁荣侨界文化,为促进中荷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她会同丈夫梅旭华先生带头组织发动旅荷侨胞慷慨解囊,资助温州大学兴建“爱国楼”,并设立温大孙雨澄奖学金;她向温州华侨中学捐赠建设“梅园楼”;她为振兴陕西经济文化,乐助整修黄帝陵;她捐资支持吉林大学历史系出版《史学集刊》;她支持梅先生在平一中设立梅旭华奖学金;她不仅在历史学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在美术方面也有很好的修养。她的绢丝水彩画,集中西文化于一体,技艺精湛,光彩照人,被陕西省国画院收藏为艺术珍品。
  孙女士对祖国的河山怀有满腔深情。1986年间,我在县委统战部主持工作,并兼任县侨办主任时,县委县府领导嘱我接待回国省亲的孙女士,她带给我一张珍贵的《华侨通讯》报纸,上面登载着她的《难忘的十八天——旅荷华侨总会观光回国参观散记》的文章。她是应浙江省侨办的邀请,和观光团一行十人於1986年9月20日回国,从桂林经成都、重庆、长江三峡、武汉、北京,最后到达温州。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次回国观光,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对祖国雄伟壮丽的河山和改革、开放政策所带来的繁荣,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祖国人民的亲情和对华侨的关怀更令我们深受感动。现将她的原文(包括小标题)摘要如下,以飨各界人士。
  桂林风景美如画
  “桂林山水甲天下”,只有置身其中才能体会到它的真谛。我们住在甲山饭店,周围青山环绕,庭园中水榭、亭台,处处值得拍照留念。尤其是我们第一天乘船游漓江,只见两岸奇峰千姿百态,江上碧水清澈,空气清新,秋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渔民们划着竹筏在江上捕鱼,浪花击岸,鲜鱼跃水,那种优美和宁静的诗境画意,真是令人陶醉。不觉心中涌起了一股热潮:你能找得到哪一个国家,比我们的祖国更美丽!在船上,我们还吃了一顿刚由江里捕获的鲜活鲤鱼和团鱼,鲜美无比。
  桂林不只有很多奇山,且有不少异洞。我们参观了芦笛岩,在许多岩洞中都有著名的摩岩石刻。它记载了桂林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早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秦始皇就在那里设立了“桂林郡”。
  桂林民风纯朴、热情,为我们举行了联欢晚会,地产的水果、糕点摆满了三米长桌,还用山歌欢迎,大家像回到家里一样,谈笑欢唱,轻松活泼,合影留念。
  成都,文化气氛非常浓厚
  我们住的锦江饭店,外表是民族宫殿式的建筑,气势宏伟。一进大厅水晶大吊灯和二人合抱还不能合拢的几个大铜柱互相反射在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地面上,使整个大厅光芒四射。成都的街道非常宽阔,路边花木茂盛,人行道两侧排满了书法作品和国画,使人目不暇接。在杜甫草堂和武侯祠里,都可以观赏到许多名人的书法和艺术作品。如唐伯虎画的真品,乾隆皇帝的手迹等等。
  我们在有二百年历史的同仁堂吃“药膳”,据说我国药膳,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延年益寿。药膳师为我们用虫草、贝母、天麻、龙马、桂香等烹制了十三道菜和人参玉液,人参枸杞酒等饮料。每道菜每人一小碗,色香味美,独具一格。
  游长江三峡
  我们乘着巨轮,观赏三峡的雄伟气势,令人慨叹天生自然之关,特别是葛洲坝的伟大工程,相信李白在泉下有知,也会羡慕我们了。
  在北京参加国庆活动
  9月28日,我们由武汉乘机到北京。落脚在“紫玉饭店”,这个饭店是开放政策的产物,全由西郊农民投资建成,是按我国民族形式的建筑,平房长廊,花园,水池,假山,十分别致。院内设备齐全,冷气、通风、电视、电话都有。
  我们团的大部分成员都未在京参加过国庆活动,这次我们有机会参加了国务院侨办举行的侨宴和国务院总理举行的国宴,在宴会上见到了许多国家领导人:万里、胡启立、姚依林、习仲勋、陈慕华、叶飞、荣毅仁等。他们很关心华侨,同我们亲切地交谈并合影留念。万里副总理对我们说:浙江在外的华侨很多,尤其是宁波、温州地区。华侨为国家和家乡做了很多好事,我们很感谢你们。胡启立听说我们将参加温州大学爱国楼落成典礼时说:我们国家要发展两个文明建设,其中一件主要的事,就是要搞好教育,你们关心的事也是我们关心的事。教育事业太重要了。荣毅仁一听说我们是荷兰团,马上就说:荷兰和中国有很多生意好做,华侨可以起桥梁作用。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陈慕华是浙江青田人,她亲切地询问了荷兰华侨的情况,赞扬浙江侨胞为家乡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很有意义。姚依林副总理插进来说,陈慕华是浙江人,你们是同乡。温州、青田都出人才,搞四化离不开人才。与国家领导人交谈,大家都深受鼓舞。
  国庆日,北京披上了节日的盛装,到处是鲜花,天安门广场上还用鲜花制成龙和凤的造型,并有各色的彩灯装饰。我们参加了由国务院侨办组织的游颐和园联欢。侨办国外司首先带头表演大合唱,“歌唱祖国”的歌声雄壮嘹亮,引起大家的共鸣。各条艇上的人都兴致勃勃地拍着手,随着唱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著名的相声演员姜昆、唐杰忠、歌唱家彭丽媛、关贵敏都表演了精彩节目,日本代表团、泰国团都表演了节目,大家鼓掌欢迎我们团表演时,我们事先虽未准备,但盛情难却,只好临时唱一曲祝大家健康幸福,凑凑热闹。游园联欢,气氛热烈,欢乐的激情,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赤心爱国的热情将永远铭刻在大家的心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的风光是浙江的侨胞最熟悉了,很多人都是多次来过杭州,但杭州的美,西湖的景致总是令人神往。特别是这次,省侨办非常热心地安排我们团的活动。一下飞机黄组文主任等就来迎接。住在去年新建的“望湖宾馆”,面对西湖,全是现代化的设备。园中有假山,小桥流水,非常雅致。第一晚徐超超副省长就在西湖宾馆的餐厅(过去毛主席的故居)设宴欢迎我们。
  在杭州我们参观了肖山的“红山农场”,我们亲眼看到了实行改革政策的成效。1975年前全农场3500多人,全住草房,他们说是杭州天堂旁边的西伯利亚,还没开发。1978年三中全会后,中央调整了农村政策,调动起农民的积极性,农民有自主权,决定采取农、工、商综合性的办场方针,农民收入逐年大幅度地增加。现在所有的人都住上了楼房,还有不少人住上了别墅式的二层楼。园内假山、水池,楼上有很宽阔的阳台,内部的客厅、睡房、厨房、卫生间等处,都用自己工厂生产的水磨大理石铺地,光亮、清洁。事实胜于雄辩,改革政策使农民真的富裕起来了。
  故乡温州
  十月五日,温州侨办派了两辆专车来杭迎接。温州是全程的终点站。参加温大爱国楼落成典礼,也是此次回国访问活动的重点。一到温州,乡土乡音令每个人倍加亲切。在市府领导的宴会上,方副市长介绍了家乡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北京时就听到“温州模式”,1986年是“温州年”的说法。我们理解“温州模式”,它的中心内容就是依靠自力更生,发展专业市场和农村家庭工业,由商品经济调动起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的积极性,投入各行各业,多劳多得发家致富。是充分发挥温州人民自身潜力迅速发展的道路。目前温州已在全国闻名,各省市派各种代表团到温州参观、学习、取经。我们也亲眼见到温州市场最活跃,各种货物应有尽有。晚间商店灯火通明,姑娘和小伙子们穿着时髦,可以说不亚於香港。温州已开始修建机场,加上香港直达温州的轮船,几年后铁路修通,那么海陆空交通发达,更会使温州突飞猛进。《温州日报》记者问我们,对温州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我们回答是“人”。事在人为,是温州人创造了“温州模式”。
  八四年温州决定建立自己的综合性大学,这一深谋远见,马上获得海内外家乡人干的赞成和热烈支持。当今世界各国在科学、经济各个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材的竞争。温州大学将为温州培养人才。
  我们团很荣幸地参加了温州大学“爱国楼”隆重的落成典礼,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方副市长和市府各方面的领导都参加了剪彩仪式,魏萼清校长满怀信心地致词,附近中小学的同学们敲锣打鼓前来祝贺,温州大学的全体师生喜笑颜开齐集会场。旅荷华侨总会赠送的“振兴中华,教育先行”的匾额镶嵌在大楼前门的墙壁上。这座楼凝聚了多少人爱国、爱乡的热情和力量。相信我们的子孙后代,一定会以爱国爱乡的精神,在这里努力学习,将来成为栋梁之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为家乡的兴旺做出杰出的贡献。
  孙女士的《难忘的十八天》,不仅是凝聚着她和参观团成员,对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片爱心,而且充分肯定和赞颂了祖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实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更加深有感触地提出了当今世界科学经济各个领域的竞争,归根结蒂是人材的竞争,她赞赏“温州模式”,她更加期望温州培养人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家乡的兴旺发达作出杰出的贡献。上述简要的观感,充分表达了海外赤子的内心具有崇高的精神情操,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弘扬。
  1998年2月9日,孙女士因病医治无效,不幸在荷兰与世长辞,享年65岁。中共平阳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人民政府、县政协、县侨办、县侨联,为沉痛悼念孙女士,在鳌江华侨新村梅院,专门举行了追悼大会,张加波副县长致悼词;国务院侨办、吉林省政协、吉林小学、吉林社会科学院、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省侨办、温州市人民政府、市政协、市侨办、市侨联等专门派员或发来唁电,表示深切的悼念。
  (注:孙雨澄女士的简历系县侨办提供,在此表示感谢)

知识出处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六輯

《平陽文史資料第十六輯》

本文汇总了平阳文史资料,涉及众多杰出人物,如通信卫星专家周圆生、博士生导师白正国等。还涵盖了平阳地区的艺术、教育、历史等方面,如平阳中学的学生社团、昆剧学馆及剪纸艺术。此外,还包括了战争时期的革命斗争、烈士事迹以及对于地方志的考证和意见。

阅读

相关人物

陈崇贵
责任者
孙雨澄
相关人物
梅旭华
相关人物
梅仲微
相关人物
万里
相关人物
胡启立
相关人物
姚依林
相关人物
习仲勋
相关人物
陈慕华
相关人物
叶飞
相关人物
荣毅仁
相关人物
姜昆
相关人物
唐杰忠
相关人物
彭丽媛
相关人物
关贵敏
相关人物
黄组文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宁波市
相关地名
温州市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青田县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