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平阳新罗山与太子观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91
颗粒名称:
平阳新罗山与太子观
分类号:
K242
页数:
4
页码:
161-164
摘要:
本文记述了新罗国人在中国历史上有广泛活动,尤其在唐朝。本文介绍了新罗国人在中国南方的遗迹和活动,重点描述了平阳县的新罗庙和太子观。
关键词:
平阳县
新罗庙
太子观
内容
新罗国为韩国前身,朝鲜半岛历史上存在的一个小国,曾以大唐国的诸侯国自居。因贸易、求法、灾害、被虏等原因,唐代和后唐五代时期,多有新罗人来到中国。因地近中国北方,新罗人频繁来往北方,而很少到南方来。作为研究新罗人在唐朝活动的主要史籍——《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一书,也只主要记载新罗人在登州(山东)至扬州(江苏)一带的活动。虽然有涉及明州(今宁波)、苏州的情况,也十分简略。在正史中仅见一例新罗人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活动的记载,即《旧日唐书》卷一九九《新罗传》所载:“元和十一年(820)新罗饥,其众一百七十人求食于浙东。”
而地方志则多有新罗人在中国南方活动的记载,宋人陈耆卿《嘉定赤城记》便记载新罗人在台州所辖黄岩、临海、仙居、天台等地活动的遗迹。该书卷二《坊市》黄岩部分载:“新罗坊,在县东一里。旧志云,五代时,以新罗人居此,故名。”卷一九《山》临海部分载:“新罗山,在县西三十里,与八迭岭相望,鸟道巑岏,多野果,士人利之。新罗屿,在县东南三十里,昔有新罗贾人舣舟于此,故名。”卷二八《寺院》天台部分载:“(国清寺)唐会昌中废,大中五年(863)重建。寺前有新罗园,唐新罗僧悟空所基。”另外台州有新罗岙(民国《象山县志》),舟山有新罗岙礁(光绪《定海厅志》)。最南直至温州平阳县,也有新罗人的遗迹。
明弘治《温州府志》卷三《叙山》平阳县部分载:“新罗山,在县治南二里,旧为海山,是山因神得名。”明弘治《平阳县志》同载。另据乾隆《浙江通志》卷二十《山川十二》平阳县部分载:“林亭山,嘉靖《浙江通志》:在新罗山之南,有大石瞰海,登之可望日出。”而所谓“因神得名”,据乾隆《浙江通志》卷二二五《祠祀九》平阳县部分载:“灵护庙,万历《温州府志》:在新罗山。山以神庙得名。昔新罗太子因航海入觐,溺焉,显灵兹山,邑人立祠祀之。”元代张子龙《灵护庙》诗曰:“千里仙祠郭外山,风云突兀起龙蟠。金门夜敕冠裳古,碧海春游剑戢寒。巢鹘啄松敲殿瓦,祭人留雨酌溪盘。英雄庙食经千载,花压双碑香满坛。”当时,灵庙前立有双石碑,并设有祭坛。
明天顺甲申(1464)重修灵护庙,存有《新罗山灵护庙碑记》,说:“神之存殁出处与捍灾御患,显受历代封典,故宋臣周元龟撰记已详备矣。庙宇经历年远,倾坍殆尽。天顺甲申,鼎新重兴之际,本里信官周尚英、赵永辉偕耆老叶尹谧等,致书清隐道人,请其为劝募,以落成之。并造香积厨房、白玉泉井,视旧增焕一新。往来祈祷,络绎无虚日,俱克应验。于是各相敬信,慨然舍田,助供香灯之具。本邑儒学教谕铜陵余先生亦尝记之,未及刻石。惟恐岁久迹湮,乃征余文,勒诸贞珉,以垂久远。清隐人道姓孙氏,名週真,安固丰湖旧族也。静以制行,勤以事神,宜并书之,以劝将来。成化二十一年(1485)乙巳季秋月二十八日”。
《新罗山灵护庙碑记》说“宋臣周元龟撰记详备”,可证南宋咸淳前已建庙。周元龟(1198—1273),平阳县城西雅山村人,嘉熙二年(1238年)进士。度宗咸淳初(1265)召为太常寺簿,后调任台州知府。林景熙撰有《宋朝请大夫太常寺簿知台州周公墓志铭》。清乾隆《平阳县志》卷九《秩祀》乡贤祠,首祀宋元明乡贤四十四人,周元龟位列其中。
清顺治、康熙《平阳县志》、清乾隆《温州府志》《平阳县志》均载有灵护庙。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五《神教志》载:“灵护庙,旧日在新罗山。山以神庙得名。入山不见庙,入庙不见山。相传唐新罗太子航海入觐溺焉,显灵兹山,敕封忠义灵济威惠广佑圣王。其后庙迁儒林大街。”
民国《平阳县志》卷五十四《古迹志三》载:“新罗庙假山,清乾隆戊子(1768)邑人浚河,辇土筑成,上有十八松,邑令何子祥有记。”新罗庙在乾隆朝已迁往坡南汇头儒林街,与东岳观相邻,面对坡南,俗称“汇头殿”。何子祥是平阳历史上有名的县官,“十载昆阳惠政多”,著有《蓉林笔钞》,卷三有《新罗庙假山记》,说:“坡南汇头有庙,极宏敞,以祀土神,额曰新罗。”戊子孟春,挖深疏通坡南河,何子祥安排将挖出的河泥运至汇头新罗庙后庙后寝宫,堆为假山。“至则见夫岫重阜迭,虽大不半亩,高不数丈,而峰崿廉厉,岩嶂雄列,隐然欲与南雁荡争胜。庙左有溪,源发东山,为分一支入垣。垣周嵌以怪石,作悬崖状。水从悬岩下,潺潺有声,名曰小瀑布。旁石窍又有泉,仰而溅出,与瀑布相映。亘山开池,池有宕有奥,水青碧色,鱼数十头,如在空中,游泳自如,风来则时作浪。防其溢也,再凿渠寝宫右,以植荷芷。渠有堤,阴沟以通于河。循墙而左,布石桥以渡。所植花树,勃勃生意,夹道青翠,鸟雀飞鸣其上。又十许步为山之背,覆以亭。亭之前为径,屈曲以登于巅,望之飘飘欲仙,有俯视一切之概。”
时逾百年多,光绪八年(1882),平阳县历史上又一著名知县汤肇熙到任,他作有《县城南新罗庙》诗,曰:“平明策马出城南,坐爱园林夏气清。树有松如罗汉数,峰宜石以丈人名。不流止水闲心定,未仆残碑老眼明。野叟尚能谭旧事,何年王子渡蓬瀛?”光绪八年八月底,李鸿章座师、瑞安名宿孙锵鸣应顺溪陈少文邀请游南雁,经过县城,游坡南新罗庙,作《新罗王庙观十八松》七古诗一首,曰:“城南荒庙何代王?门外老樟双龙翔。庙后群松尤奇绝,左拏右攫鳞鬣张。东西错立十有八,百年饱阅风与霜。我来已及秋过半,槐柳萧疏无辉光。尔松何必矜颜色,各各端立秀而苍。翠盖对擎拂云霓,迴枝交萦卧陂塘。俄听凉飙飒然入,此唱彼和鸣笙簧。有似瀛洲唐学士,峨冠绅佩会朝堂。又疑西域阿罗汉,虬髯锡杖来东方。树树摩挲爱不舍,疏影微漏夕阳黄。往寻云壑此发轫,咫尺所得已倍常。老来眼福知不浅,鼓兴当令腰脚强。”
儒林街新罗汇头庙延至1941年春。是时组建县三青团平阳分团,选址新罗汇头庙,并在庙后西侧空地建造木结构平房4间作为职工宿舍。太子庙移建,迁回新罗山,建成三间庙宇,直到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除。1956年,汇头庙旧日址新建县烈士公墓,公墓后园还保留着乾隆年间何子祥所建新罗庙假山的遗迹。改革开放后,1986年由南丰村村民十人发起,在位于新罗山西侧山脚处,离原来位于山顶的灵护庙二百米左右的乌龟山背上,建成大殿、两边厢廊、戏台,门楣上刻着“汇头殿”的红字。2005年,更名为“新罗太子观”,法堂中间供奉新罗太子像,上额悬挂“威灵显赫”牌匾,左右供奉陈府侯王和送子娘娘,下方放置“新罗太子观”香炉。其主要宗教活动日为古历三月初三换春袍、九月初九换秋袍、九月十一新罗太子寿诞日。2001年,道长林诚才主持。2018年再次扩建装修,装饰一新。沿着昆鳌公路开车,可以直达观门。2003年11月,韩国新罗研究会会长金圣昊博士为团长率领下,一行十人来到新罗太子观参观考察。之后,韩国朴现圭博士在2007至2010年之间,又多次来平阳调查,并撰有《浙江平阳新罗庙记录和现状》论文,发表在2011年7月《温州大学学报》上。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收录多篇回忆性文章,涉及政协提案、个人履职、革命历史等领域,展现多位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阅读
相关人物
陈肖粟
责任者
李炜
责任者
陈耆卿
相关人物
何子祥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