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县图书馆
平阳县图书馆
机构用户
平阳县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倭寇巢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384
颗粒名称:
倭寇巢穴
分类号:
K248
页数:
2
页码:
141-142
摘要:
本文记述了倭寇以南麂岛为巢穴,利用其地理优势进攻浙闽沿海。嘉靖年间倭乱严重,南麂成为重要战场。
关键词:
南麂岛
明代
倭乱
内容
明时东南沿海一带倭乱,倭寇常以南麂为巢穴,进攻平阳、瑞安等地。《筹海图编》卷五载:“贼自国初以来,俱经此(南麂、凤凰山)栖泊,实巢穴也。风顺一二潮可至飞云港。先年设兵船一支守,废坏未复。今拨江口、黄华兵船于此巡哨。”
当时日本的船舶制造技术较中国落后,倭寇的船舰是用大木锯成方形,联结而成。联结时不用铁钉,只用铁片;不用麻筋、桐油弥缝,而是用草来堵露隙,费材、费工,而且不坚固。载重量也较中国船小,倭寇的舰船大的只能容300人,中等的一二百人,小的只能容四五十人或七八十人。船内所带淡水不多,平均只有400斤,每人一天只能用几碗水。因此一到中国沿岸岛屿就要停泊,补充淡水,同时进一步窥探大陆的虚实。南麂是日本九州、五岛与浙闽沿海之间的一个较大的岛屿,其外洋再无可补充淡水的岛屿。故倭寇侵扰浙闽沿岸,往往以南麂作为停泊处,或作为巢穴,为进攻大陆做好准备。
倭寇的舰船适航性较差,只能驶顺风,不能驶戗风。遇到戗风或无风时,只能下帆荡橹。这一特点决定了倭寇入侵的时间和地点。我国东南沿海属季风区,冬季多北风和西北风,风力又多在6级以上,不是适合木帆船的航行;夏季又多南风,风力虽较北风弱,但对航行也不利。因此入侵只能选择在三、四、五月(春讯)和九、十月(秋讯)两个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倭寇一般从萨摩(日本九州南鹿儿岛县)或五岛(今五岛列岛)开船,视风向而定;东北风猛则犯广东、福建,正东风则侵浙江、江苏,若南风则趋辽东、天津等地。故倭寇停泊南麂及入侵平阳一带,也大多在三、四、五月(春汛)和九、十月(秋汛)两个季节。
明代倭乱,嘉靖年间尤甚。民国《平阳县志·武备志一》载:“(嘉靖)二十七年(1548)戊午,倭船泊南麂山、女儿礁、洞门、青岙。”“(嘉靖)三十四年乙卯(1555)十月,倭船泊南麂山下。至十一月,上将军岭至芦浦,复从白沙至十六都北港麻园。”《筹海图编·卷五》载:“嘉靖乙卯(1555)冬十一月,倭舶三艘,舣南麂之西麓。”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七辑》
本书收录多篇回忆性文章,涉及政协提案、个人履职、革命历史等领域,展现多位人物的情怀与担当。
阅读
相关地名
平阳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