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英雄 忠节传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89
颗粒名称: 抗金英雄 忠节传家
分类号: G122
页数: 2
页码: 170-171
摘要: 钱仓历史文化名人中,北宋抗金英雄黄友尤为突出。黄友字龙友,少有大志,15岁入太学,后登进士第,历任多地官职。在任期间,他廉洁奉公,深受人民爱戴。靖康元年,他率军夺榆次,因地形不利被金兵围困,坚守气节,最终被俘并活活烧死,年仅47岁。宋钦宗为表彰其忠勇,御书“忠节传家”匾额,并加赠黄友为“谥中大夫”。黄友的事迹在《宋史》及多地志书中均有记载,其著作《黄徽猷诗集》亦流传后世。黄友的忠诚与气节源于其家庭教育和家风,其母郑氏和夫人陈氏都是有文化修养的诗人,曾写诗勉励黄友。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抗金英雄 钱仓古镇

内容

钱仓的历史文化名人,首推黄友。黄友,他是一位真正值得大写一笔的北宋抗金民族英雄,黄友(1038—1126),钱仓梅浦人,字龙友,少有大志,十五岁入太学,语同辈曰:“大丈夫不能为国立功,亦造化中赘物耳!”崇宁五年(1106)登进士第,曾先后任永嘉、瑞安县主薄,金华县令,后因战功,擢拔为干办燕山路安抚司公事,加直秘阁澶州通判,晋直秘阁、制置司参谋官。在任期间,他廉洁奉公,深受当地人民爱戴。靖康元年(1126),黄率军三千夺榆次,得粮万余斛。因上司督战急促,大军进榆次十里,黄友发现地形不利,急报主将要求移军,不被采纳,第二天陷入金兵重围,矢石如雨,士卒奔溃,友“矢尽道穷”,兵败被俘。敌将和尼劝降不果,怒将友倒竖,全身涂以腊油,活活烧死。遇害时年仅四十七。
  黄友牺牲噩耗传到汴京,满朝震惊。宋钦宗也为之感伤不已,赞扬黄友的忠勇,并亲笔为其御书写了“忠节传家”匾额四个字给予表彰,并加赠黄友为“谥中大夫”(从四品),并官其后代八人。其制词曰:“朕设用命之赏,励介胄之士,有能赴汤蹈火,徇国家之急,必加旌劝。况久服武事信任良材之臣乎!尔筹略有闻,尝佐元帅,缘庙谟之失策,致榆次之偾师,矢尽道穷,执节不挠,特优赠典,用慰忠魂时。靖康丙午(1126)八月十五辰时(印)敕命之宝。”后黄友在《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一忠义七,与明嘉靖、清雍正、民国《浙江通志》,明弘治、万历、清康熙、乾隆《温州府志》,与明隆庆、清康熙、乾隆、民国《平阳县志》中俱有传记与记载。黄友著作有《黄徽猷诗集》。
  “忠节传家”之意,忠,指黄友对国家(大宋朝)的忠诚,他对国家尽忠尽力忠心耿耿为之奉献,最后为国捐躯。节,指气节,坚持正义、宁死不屈的品质。黄友被俘,只要他愿意投降金国,那么高官厚禄以后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黄友选择以死报国,宁死不降。传家指的是宋钦宗希望黄友的后人能把黄友精忠报国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发扬光大。现浙南地区的一些黄氏宗祠(鳌江外浦、苍南龙港)都有此匾额,尚存御书、敕书文本。
  《宋史·黄友传》载:“(黄友)尝语子弟曰:‘天下承平日久,武事玩弛,万一边书告警,马革裹尸,乃吾素志。他日收吾骸,足心黑子为识也。’其忠诚许国,根于天性如此。”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黄友之所以精忠报国,与他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家风有关,他的母亲,夫人俱是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人,都会写诗。1094年,黄友15岁,年初母亲郑氏写诗勉励黄友……知汝负天材,误失不为错,经史多贯串,德业加磨琢……文行天所佑,仙桂在掌握。衣锦归故乡,双亲乃欢跃。陈氏曾写《贺新郎》词勉之:“扬鞭此去关山阻……王事维艰身莫惜,便招开秦风熙河路。归奏凯,庆明主。”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