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证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图书
唯一号: 113520020230001146
颗粒名称: 主要证据
分类号: K825
页数: 2
页码: 79-80
摘要: 本文通过引用章祖程、郑思恭的注释以及瑞安陈家《清颍一源集》的记载,证明林景熙的籍贯为昆阳白石。尽管《清颍一源集》中提到的“白石巷人”与通常的里籍注法不符,但考虑到可能是抄本失误,且林景熙当时确实居住在县后白石巷,因此这一说法并不影响林景熙籍贯的确认。综合各项证据,可以断定林景熙的籍贯古来本无疑义,他确实是生于昆阳白石的文人。
关键词: 历史人物 林景熙 人物传略

内容

(一)章祖程注可证。章祖程比林景熙年岁稍晚,但作为诗集《白石樵唱》的注者,对林的情况可以说相当熟悉。他在集里《赠玉泉真士》诗“十年白石煮不红”句后便明确注有“先生白石人”。
  (二)《归白石故庐》可证。林景熙有诗《归白石故庐》,故庐即故居,乃是青少年时期住过的房子,自也可证明其里籍问题。
  (三)郑思恭注可证。郑思恭是明朝平阳学者,其《东昆仰止录》中“架阁林公(景熙)”后也注明“白石人”。
  (四)瑞安陈家《清颍一源集》可证。瑞安阁巷陈则翁,其家族诗集《清颍一源集》卷一其小传曰:“因崖山之变,弃官归里,迁居柏桥,建集善院,奉宋主龙牌,朝夕哭奠。日与林德阳(旸)、裴季昌、林旻渊、曹许山辈以诗文来往,私相痛悼,作为诗歌,离黍之悲,溢于言表。”可见陈则翁与林景熙多有来往,且关系非同一般,必定对林景熙的情况非常清楚。而其《半云庵和答林霁山》题下就注明林景熙为“平阳白石巷人”。
  章祖程和郑思恭的注都表明林景熙的里籍为昆阳白石,且也未见古人有与之相左的说法,足以说明林景熙的籍贯古来本无疑义,而生于白石自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是《清颍一源集》所云“白石巷人”,却又不是里籍的注法,或因其为抄本失误多出“巷”字,不过当时林景熙倒也确实是居住在县后白石巷的。

知识出处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平阳文史资料第三十五辑》

本书收录了《平阳首条高速公路建设亲历记》《话说南麂岛的交通》《平阳民进老先生印象》《追寻挺进师北上抗日足迹》《谢灵运平阳诗文考述》《唐代日本圆珍和尚来平考记》等文章。

阅读